引言
白馬非馬道非常,以痛為腧隨便扎。今天給朋友們匯報的題目是:以痛為腧,隨便扎扎。
感謝張蒼主任邀請讓我有機會在此向大家匯報一下二十年來非藥物療法的臨床心得。師心自用,自以為是,有不對的地方請朋友們指正。我一直在淄博市市級機關醫院市委門診部工作,現在是社區門診,主要從事針灸工作,也做做手法,開開方子。在社區工作只會治點小毛病,大病治不了。家中醫書4000余冊,前期針灸、手法、疼痛方面的書多,后期大部分是開方子的,也有一些西方徒手治療書籍,還閱讀了若干電子文獻資料,其中還包括幾T的影音資料。從這些資料和臨床實踐中最終找了三本書、三句話匯報給朋友們。但并不是說這三本書就是真理或者說是最好的,而是說應用這三本書的知識和理論可以方便又有效的指導我臨床上經常治療的一些常見小毛病而已。還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我不大用,沒有好的經驗。如平常我們應用牛頓力學去解釋絕大多數日常物理問題就夠了,雖然知道牛頓定律只是低速運動狀態下的近似。如果聽完您覺得有收獲,也希望諸位老師指導指導我這個游離于學術邊緣的社區醫生。
以痛為腧常被高手大師不屑。隨便扎扎更被人詬病。干祖望老先生批評的亂扎亂刺的針灸或許就是說我這號的。不過雙拳難敵四手,亂拳可以打死老師傅,本人愚鈍,以此為生。
以痛為腧出自《靈樞 經筋篇》:“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腧。”什么是以痛為腧,有多種看法。我覺的可以有幾種含義。物理學上有各種力,但人們發現微觀粒子之間僅存在四種相互作用力,它們是萬有引力、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宇宙間所有現象都可以用這四種作用力來解釋。而我把我的治療手段歸于三類。相應以痛為腧有三種說法。
一 以壓痛點為腧
大家都知道壓痛點,但說到研究深入,把壓痛點系統化規律化,并形成可以切實指導臨床實踐的要屬上海靜安區中心醫院宣蟄人主任和他的《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讓我早日學習到宣老的東西,要感謝寶利同學。佛經有了義經,有不了義經,古代一些經典文字也有類似的作用,一句話涵蓋萬法。我覺得了義的東西很多時候可以借訓詁學術語,叫做互訓。在一定程度上以痛為腧,和夾脊穴學說,可以與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互訓。就是說,我把我常應用的宣蟄人軟組織外科的部分內容,用古代語言來描述是完全可以的。但是今天我就不這么做了。還有針刀醫學、肌筋膜觸發點學說、粗針斜刺、圓利針、肌肉的非菌炎癥學說、慢性疼痛的顏氏療法等等針對軟組織治療的學說學派,還有其他一些有效的小方法,我覺得都可以用軟外理論來解釋,或者說這些學說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互訓。
疼痛怎么來的,軟外認為人體運動系統的軟組織,像椎管外骨骼面上附著的骨骼肌、筋膜、韌帶、關節囊、滑膜、脂肪墊等或椎管內硬膜和神經根鞘膜面上附著的脂肪結締組織等,因慢性勞損形成或急性損傷后遺留在骨面或膜面附著處的軟組織產生無菌性炎癥病變,其化學性刺激作用于神經末梢引起疼痛。軟外診斷為軟組織損害性疼痛。傳統概念認為“椎管內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等壓迫神經根產生的機械性刺激是引起慢性疼痛的主要病因。宣蟄人老師對神經組織受壓產生疼痛的論述持完全否定的態度。因為臨床驗證:正常神經組織受急性機械性壓迫引起的僅是神經壓迫征象,依壓迫程度的差異而產生從麻木到麻痹,而不是疼痛;慢性機械性壓迫不會引起疼痛。手術有效是因為手術過程切開、剝離了病變的軟組織的緣故。還有做椎間盤手術的患者,因故未完成手術僅做皮膚切開即癥狀消失并維持療效的例子。
軟外指出了幾點機械壓迫學說不可解釋的臨床現象。國際上對于腰痛近年來也有類似的認識。腰痛是一種主觀癥狀,他很少與客觀體征有必然的聯系。英國職業健康指南指出:“腰椎前移、椎間盤突出與腰痛、坐骨神經痛或頸痛的相關性非常小。椎間盤退變與年齡有關,而與疼痛無關。
軟外認為這類疼痛:
發病機理是“痛則不松、不松則痛”。
病理過程是“因痛增痙(攣)、因痙(攣)增痛”。
治療原則是“去痛致松、以松治痛”。
看上去是不是和中醫術語有點像了,宣蟄人老師曾經研究過中醫,其銀質針療法就是把老中醫陸云響家傳長銀針應用在“以針代刀”的椎管外軟組織松解手術上而成,叫做椎管外密集型壓痛點銀質針針刺。注意是密集型針刺,說是壓痛點,但實際上是或大或小的壓痛區域。椎管外軟組織損害就是軟組織損害局限在椎管外面,這是宣老師認為是非手術治療有可能解決的。我這個社區醫生主要解決輕、中度的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椎管內的軟組織損害顧名思義是椎管里面的脂肪等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癥,宣老認為需要手術,但發病概率很低。
先看圖,圖上標示了人身上常見的壓痛點或壓痛區。檢查和治療就是根據這些壓痛點或壓痛區。
軟外認為骨盆周圍的軟組織損害是原發灶,他向上、向下傳導引發各種癥狀。治療首先治療原發灶,然后治療繼發病灶。社區門診沒大病,我一般直接治療引起癥狀的病灶,打破傳導鏈任意一環都可以緩解癥狀。一般來說就是上部問題在上找,下部問題在下找,具體怎么找還要細讀書,就是《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我覺得非常物有所值的一本書。
椎管外軟組織損害可以產生很多癥狀。軟外把軟組織損害分為三個階段,肌緊張、肌痙攣、肌攣縮,前兩個階段毫針效果不錯,最后階段效果差,但病人大多數是前兩個階段。
第一 由頸椎管或腰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所致的慢性痛癥
這里特意指出了慢性疼痛,因為很多急性疼痛具有自限性,更是隨便治治就有很多好的。
⑴頭面部痛:頭痛是臨床常見癥狀,大多數是椎管外軟組織損害。臨床常見一些頭痛患者,半邊頭或者一道線一跳一跳的痛,心煩意亂,各項影像檢查也沒問題,但幾周或幾月治療不愈,這種就是典型的軟組織損害,在頸顱交界耳后部分隨便扎扎一周左右痊愈。當然這個問題很多會自愈,不自愈的找到方法隨便治治就會好。有些常年頭痛經過一段時間治療效果也不錯,但總的來說病程長的不如病程短的。要是好治也不會病程長了不是。還有一些面部疼痛,有時會被診斷為三叉神經痛,其實也是類似問題,在壓痛區域扎扎針就會好。有些癥狀會被診斷為神經痛,很多都不是神經痛,真正的原因是相應部位軟組織損害,如坐骨神經痛,枕神經痛,一部分偽三叉神經痛,偽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真正神經痛不是很好治,如真正的三叉神經痛,真正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符中華老師指出神經病變不好治,肌腱病變難治,肌肉筋膜病變好治。總的來說越紅的組織越好治,越白的組織血供差,則難治。但是如果不是真正的神經痛治療相對就比較簡單了。按照軟外來治效果不錯。當然了我一般用毫針,小病效果不錯,大病肯定不如軟外原法了。面部麻木也可以這么治。
⑵頸背肩臂痛:這個不用多說,常被患者自我診斷為椎間突出、骨質增生,其實和這個沒啥關系,扎扎針輕的就可以好了。
⑶粘連性肩關節囊炎:這個病原稱肩周炎或凍結肩,現在稱作粘連性肩關節囊炎,肩周炎命名不妥,這個沒啥好招,慢慢治。但患者或非專科醫生說的肩周炎一定要親自診查,很多不是。如果不是真正的粘連性肩關節囊炎就沒啥問題了,以痛為腧,隨便扎扎就可以了。
⑷腰臀腿痛:這個也簡單,病人很多,找到病變部位扎就是了。前幾個月,有個外地患者和我這里一個患者一塊開會,發現他兩個基本同時腰痛。本地患者曾因為椎間盤突出癥做過一次手術了,這次又痛,本地三甲醫院骨科說,必須再次手術。經人介紹來我這里,針了幾次就好了不少,其后斷斷續續,治療了不少次,現在可以去健身房健身了。而外地的患者輾轉多地,也針刺過還沒痊愈,雖然那個地方也有很多高人,可是他不熟悉,于是就周末飛來淄博,治療4次,然后飛回,就明顯緩解了。其后又周末飛來一次,就好的差不多了。近日還有一個腰腿麻痛患者反饋說,省里大醫院的骨科專家朋友見到他,再次讓他做手術。他回答說先連續后間斷針灸一個多月已經好了,骨科專家表示不信如此嚴重的問題可以針灸好。
⑸骶髂關節痛:這個扎就好了,也有不太肯好的。有人認為會有骶髂關節半脫位,但李義凱教授的觀點是汽車把人撞飛了,骶髂關節也不會脫位。
⑹膝、踝關節痛:還是那個外地患者腰痛好差不多了,又提出上下樓膝蓋痛,于是又飛來,治療髕下脂肪墊,周末5、6、日三次,然后上下樓就可以負重提東西了,下蹲還會痛,于是又飛來治療一次。還有一個老年患者上下樓膝蓋痛10余年,在痛點針了幾次后就沒事了,不過年紀大了,有時還會再次疼痛,毫針終究不如銀質針效果好。銀質針的治愈標準是5年不復發,可以做任何重體力勞動,陰天下雨無感覺。這是我的理解,標準的提法要看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最近一個女性,50歲,雙膝疼痛10余年,針了十幾次也就不疼了。還有一個中年患者上下樓膝關節痛,被認為需要手術,結果按照軟組織損害治療,很快見效,治療20余次也就沒啥癥狀了。
⑺跟底痛:這個和骨刺也沒關系,扎扎針就可以了。
⑻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髖部痛:這個也是軟組織損害,而和壞死的骨沒有關系。解決了軟組織損害就沒有癥狀。而且還有很多其他問題被誤診。曾有一個患者被診斷為股骨頭壞死,經過兩個月中藥、理療還有沖擊波等治療依然臀部痛,來我這里一檢查,就是個臀中肌部位的軟組織損害,溫針兩次癥狀消失。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切診教科書上明確指出,包括切脈和切腧穴,也就是身體的切診。身體的切診在我的臨床上應用遠多于脈診。
以上各種疼痛相關壓痛點宣老書中有詳細說法,不一一細表了。
第二 軟組織損害相關征象
(1)眩暈、眼脹、眼痛、視力減退。這個臨床很常見,效果很好,在上頸段以痛為腧,隨便扎扎就會好。前兩天一個患者來治療臂痛說,上回視物模糊,做飯需要戴眼鏡,扎完針現在就沒有模糊感,做飯至今也不用戴眼鏡了。一個患者頭痛眼脹,眼壓升高,眼科醫生初步診斷青光眼,患者比較信任我故來求診,針刺后癥狀消失,眼壓正常。還有耳鳴也有軟組織損害引起的,耳鳴短期效佳,長期耳鳴有效有不效。面肌痙攣患者,效果也還可以,一個十余年的患者,針刺一月后,就完全不跳了,時間久了也會復發,但很輕微,針刺幾日還是會好。還有面癱問題,考慮是軟組織病變繼發神經水腫,坐骨神經痛可以不扎腿,面神經麻痹是不是可以不扎臉。世紀壇醫院李建東認為臉純屬代人受過,臉是沒有問題的。不過也遇到在面部扎完就運動增加的例子。不完全性面癱本身可以自愈,西方統計自愈率80%左右,完全性面癱不好辦。醫者在這里面能起多大作用?這個問題存疑。
(2)鼻塞、流涕、吞咽不適、口張不大。這個和上面一樣,確定是軟組織引起的針刺效果不錯。梅核氣可以從此論治,張口困難針刺可以,用后面講的手法也可以。還有所謂的鼻炎、咽炎,都可以應用。一個青年男性,鼻炎求診,在頸、鼻周圍的軟組織治療,針刺效佳,又說有咽炎,按軟組織損害治療一次見效,而且打鼾也好了,月余復診打鼾也沒有再次出現。還有多個鼻竇炎患者久治不愈,應用此法也是很快痊愈。有一個小病人10歲,鼻炎、鼻竇炎兩月,鼻孔還有癤瘡,一直用藥治而不愈,流黃涕,頭痛,針刺兩周痊愈。
(3)胸悶、胸痛、心悸、早搏。這個治過不少。一個青年女性心慌來診,一聽描述就是背部軟組織損害引起,針刺一次見效,幾天也就痊愈了。還有一個例子是我父親,因感冒后咳嗽入院,吃藥、腧液等治療一月未愈,并且不能平臥了,只能被動坐位,彩超示:心包少量積液。周末出院先在家住三晚,擬周一轉院。在家三晚時間,針刺一次,即可半臥入睡,針刺兩次即可正常入睡,針刺三次,轉院復查超聲未見心包積液。當然那時畢業不久,水平不高,也沒學習軟外,按照夾脊學說治療的。還有一個老年女性不能左側臥位10余年,轉歷多醫。一檢查就是肋骨兩端軟組織有問題而已,以痛為腧,隨手即效,幾天也就痊愈了。同時10余年的哮喘也有好轉,起碼剛來時,正常扎針時不用聽診器就可以聽到哮鳴音,治了幾次,扎針時用肉耳就聽不到了。患者自己也感覺好很多。不過哮喘這個問題很多不僅僅是軟組織問題,不好治,但屬于軟組織部分引起的問題是可以緩解的。乳房脹痛也可以考慮這個問題,如果是這個問題可以解決。
(4)腹脹、腹瀉、腹痛。腹脹、腹痛、腹瀉這些癥狀更為常見。各種治而不愈的胃炎、膽囊炎、腸炎、盆腔炎都要考慮腰背部軟組織損害。太常見,多說幾個例子。
一個20年胃病患者,每晚大把服藥,依然胃脘疼脹難忍,在背上針刺一月,藥物基本全停,也無不適,安然入睡。此后偶有小癥狀出現就來扎幾天就可以了。
一個胃病患者胃鏡顯示反流、出血之類,癥狀主要是燒心,發作時胸骨后不適,斷斷續續針刺兩月左右,一共也沒扎多少次,復查胃鏡僅有淺表性胃炎表現,諸癥消失。
一個下腹痛患者,被診斷盆腔炎,服藥腧液沒見效,來我這里一檢查,腰椎橫突尖壓痛明顯,刺之即愈。幾年后又有心下悸,表現為過馬路時心下慌慌,不敢過,雙腿無力,在腰腹部針刺后痊愈。
有一個年輕女性,自述子宮口處不適,我也沒問出到底是咋不適,被診斷為衣原體感染。這個針了一次也就見效了,不過斷斷續續針了幾月才痊愈。復查衣原體也沒有了,這已經好幾年了也未復發。腹部問題多種多樣,但久病多和腰背部軟組織損害有關。
還有一個闌尾炎術后的老年患者,術后四個月切口周圍疼痛,無法正常生活,一檢查也是橫突尖壓痛,刺之即愈。腰源性腹痛常被誤診為胃腸道痙攣、胃腸功能紊亂、急慢性闌尾炎、盆腔炎等。
有報道94例急性腹痛中有38例被誤診為闌尾炎,治愈腰部軟組織損害后,腹痛消失。周楣聲老先生《灸繩》有闌俞穴,約當右大腸俞的上方處和右志室的下外方,周老經驗在絕大多數闌尾炎病例中,此處均有壓痛出現。周老認為可以治療闌尾炎,且是首選,療效良好。其就在第三腰椎橫突尖附近。
還有一個患者,腹部脹痛兩年余,一米八多的個子,每天只能吃半個饅頭,消瘦,失去了工作,為治病花光了家中積蓄,找到我時他帶著一大摞從市到省各級醫院的片子和檢查報告單,我按了按橫突,有明顯壓痛,說:“這是腰部軟組織損害性病變造成的腹脹”。經過治療,患者逐漸好轉,不僅飯量上去了,能吃兩個饅頭了,還精神煥發,重新找到了工作。橫突問題引起的的左下腹疼痛被診斷為結腸炎的也有不少。
還是上面說的那個鼻炎、咽炎、打鼾患者,他說結腸炎十幾年了,飲食稍不注意就腹瀉,一檢查就是橫突尖壓痛,針刺后也就沒事了,治了幾天后他特意喝啤酒驗證了一下。
(5)尿頻、尿急、排尿無力。這個也比較常見,男女都有,效果也不錯。男性所謂的前列腺問題從此論治即可。女性也一樣。有一個老年女性患者,反復尿路感染,尿頻、尿急,尿常規可有相應的變化,長期服用抗生素。針刺后即停用抗生素,也不再發作了。另有一女性尿急、尿痛一周,被診為下尿路感染,予抗生素靜點,癥狀略有減輕。就診時尿急尿痛、腰痛,尿常規可見紅細胞、白細胞。查體:右第三腰椎橫突尖及臀中肌壓痛,恥骨聯合壓痛。予壓痛區域針刺多針,一次顯效,二次癥狀基本消失。復查尿常規正常。再有一個老年女性,被診斷為尿路感染,自己覺得難以啟齒,羞于見人,如法治了幾次也就痊愈了。排尿無力或咳則遺尿有效,但治的不多。
(6)痛經、月經失調、行經不暢。一例月經淋漓不盡,中西醫治療2月未愈,檢查也是橫突壓痛,刺之,兩次痊愈。這個治過幾個都不錯。還有月經似來而不暢的患者,也是刺之即暢。痛經患者宣老師認為也是軟組織損害造成,經驗不多,但有療效不錯的。
(7)肢體麻、木、涼、脹等異常感覺。這個也常見,半身麻木不一定是腦血管問題,很多是軟組織問題,效果也不錯。肢體發涼等有好治的也有不好治的。有的患者夏季不敢穿裙子,針刺幾次后就可以穿裙子,吹風扇。也有效不佳的沒找到原因。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下肢小腿的酸脹,久站久行后出現,這個很多時候被診斷為靜脈曲張,我的經驗是,這個由腘窩軟組織損害引起的概率相當高。一個患者說小腿沉重像灌鉛,有醫生說是靜脈曲張引起,需要手術治療,一檢查他就是腘窩后面有明顯壓痛,針刺一次就見效,說就跟沒腿了一樣,再扎幾次也就沒啥問題了。軟組織損害毫針處理不如銀質針徹底,再發作再次針刺就可以了。某個特定動作引起的上肢麻木理論上也是軟組織損害引起,但我感覺不太好治,可能是水平不到。下肢相對好治點。
還有一本書中提到肩部軟組織問題也會引起精神癥狀。我治過一個焦慮癥患者,針刺頸肩軟組織而痊愈。
頭、頸、背、肩、臂、腰、骶、臀、腿等處的損害性軟組織主要是引起疼痛、活動受限等征象外,還會并發頭痛、眩暈、眼脹、眼痛、視力減退、吞咽不適、口張不大、胸悶、胸痛、心悸、早搏、腹脹、腹瀉、腹痛、尿頻、尿急、大小便失禁、痛經、月經失調、行經不暢、男女性生殖器痛或性功能障礙等50多種涉及一些與內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精神病科、胸科、心血管科、骨科、腹部外科、小兒外科、泌尿外科、男性科、婦科、計劃生育、康復醫學、運動醫學、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膚科、口腔科等疾病完全相似的征象。
那么什么時候要考慮是軟組織損害引起呢?
軟外指出這些征象只有當①它們的出現均在較長期的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性腰骶痛或頸背痛的后期;②經有關專科檢查,完全排除了它們所屬的疾病;③疼痛部位必具有一系列有規律的和高度敏感的壓痛點,其上施行非手術療法或微創療法,如壓痛點強刺激推拿、壓痛點針刺、壓痛點藥液注射等,均可迅速改善這些征象,以及對嚴重頑固性病例施行針對消除壓痛點的椎管外軟組織松解手術后,可使征象更為明顯改善或完全消失。此時,上述各種征象才能被視為是椎管外軟組織損害性病變所引起。
我認為慢性非系統性疾病都可以當軟組織損害或軟組織損害相關征象治療,專科意見可以參考。這些軟組織損害相關征象常被診斷為偏頭痛、過敏性鼻炎、梅尼埃病、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慢性結腸炎、冠心病、乳腺增生、盆腔炎、痛經、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癥、帶狀皰疹后遺癥、肋軟骨炎、三叉神經痛等。有人說我善治疑難雜癥,這肯定是不對的,我只會治些輕微的小毛病,只不過大家對軟組織損害還不太了解,許多軟組織損害造成的小問題被久治不愈了而已。
研究表明人發病率最高的疾病是感冒,而第二位的則是軟組織損害引起的慢性疼痛,如果再加上軟組織損害引發的其他各類癥狀,軟組織損害發病率則會更高。參考著作《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這里很多東西無法細說,最好是親自閱讀兩遍以上。以痛為腧配合燔針劫刺效果更佳,銀質針療法即是燔針劫刺的形象說明,關于這個我寫有文章。
二 以病變部位的深淺層次為腧
《素問·刺要論》云:“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致其理,無過其道。過之則內傷,不及則生外壅。”
《靈樞·官針篇》載:“疾淺針深,內傷良肉,皮膚為癰,病深針淺,病氣不瀉,反為大膿。”還有:“病在分肉,針病所。”
《素問·刺要論》有:“是故刺毫毛腠理無傷皮,……刺皮無傷肉,……刺肉無傷脈,……刺脈無傷筋,……刺筋無傷骨。”
《素問·刺齊論》曰:“刺骨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脈,刺脈者無傷皮,刺皮者無傷肉,刺肉者無傷筋,刺筋者無傷骨。”
《素問·針解》說:“一針皮,二針肉,三針脈,四針筋,五針骨。”
《靈樞·終始》示:“在骨守骨,在筋守筋”。
《素問·三部九候論》:“經病者治其經,孫絡病者治其孫絡血。”
總的說來可以理解成病變層次在哪里就要扎到哪里,就要治到哪里。軟外常治重病、久病,要求刺至骨面。我這里治的病輕,所以我參照軟外但沒有完全按照宣老師原版操作,針刺一般沒那么深,但是骨骼肌附著點的病痛,也會刺到骨面。
有一患者,肩痛,針刺幾次有效,但沒痊愈,詳查痛點在第一肋骨骨面之上。患者年輕女性,脂肪不厚,肌肉不豐,可以明確觸診到第一肋骨上的痛點,遂針刺至骨面,小幅度搗刺,一次痊愈。但這里稍微肌肉豐厚點的患者就難以深刺了。有條件的可以在x線或超聲引導下操作。膝關節、肘關節骨面的痛點就方便多了。還有一問題就是牙髓炎,髓病,怎么辦。口腔科要根管治療,師懷堂老師有用火針扎到齲洞里面的辦法,但沒有齲洞的咋辦。高樹中老師還教過前輩灸牙的辦法。我得過牙髓炎,但齲洞在牙根,不在牙上面,去口腔科看了就一句話,根管治療。我就琢磨怎么辦,想來想去,試來試去,拿師懷堂老師的鍉針燒紅了往牙面放,反復幾次,套用灸法上的一句話是,痛者灸至不痛,等放上去不痛了就好了。正常牙放上去不痛。此后治療了若干久治不愈的牙痛。還有一個患者跟醫生約好要去拔牙了,結果一治立刻不痛了,就取消了預約。還有一個舌下腺囊腫患者,以火針刺而愈,至今一年多未復發。不過就治了這一個,是不是有普遍性不知道。
深病深刺,淺病即可淺刺,在骨守骨,在筋守筋,肌肉問題就治肌肉,淺筋膜問題就治療淺筋膜。
經過研究現代文獻和古代文獻,發現皮下組織在治療疾病中有格外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疼痛的治療。古代有淺刺,《靈樞·官針》有絡刺、毛刺、半刺、贊刺、豹文刺、揚刺、直針刺、浮刺;另外《靈樞·經水》、《素問·針解》中也有淺刺的記載。《靈樞·經水》:“足陽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陽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陽深四分,留五呼。足大陰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陰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陰深一分,留二呼。手之陰陽,其受氣之道近,其氣之來疾,其刺深者皆無過二分,其留皆無過一呼。”最深的不過六分,最淺者一分,手六經皆不過二分,明顯針刺深度較淺。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先留一個坑,過會再說。《難經》有“臥針”之法。《難經·七十一難》曰:“針陽者,臥針而刺之”。“臥針”即是沿皮刺。《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明確記載沿皮透穴刺法。并且明確指出痛癥淺刺臥針法。特別重要的是我研究古代針灸文獻淵源關系后,選擇《針灸甲乙經》、《素問》王冰注、《太平圣惠方·針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類經圖翼》等古代文獻考察古代全部經穴的針刺深度,確認古人常規刺法針刺深度較淺,結合皮下層厚度得出結論古人針刺大部分都在皮下層。現代淺刺方法有腕踝針療法、浮針療法、皮內針療法、挑刺療法、脊針療法、沿皮透刺法、西方淺干針療法、日本銀針淺刺輕針法等,文獻報道療效都很好。
為何皮下層或者說淺筋膜層療效很好呢。《素問·刺要論》和《素問·刺齊論》一者認為身體深淺層次從淺至深為皮肉脈筋骨,一者認為是皮脈肉筋骨,不同就在脈與肉上。再進一步研究《內經》并和現代解剖結構對照,我認為肉就是皮下脂肪層。皮下組織,又稱皮下層,即解剖學上所稱淺筋膜,主要由疏松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構成。皮下組織內有絡脈通過,肉與脈在此有交叉,故有二說。皮下組織深層就是經脈所在的分肉之間。“肉”王冰注可以“覆藏筋骨”,“通行衛氣”。故皮下淺刺主要影響脈、絡、及衛氣運行。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皮下淺刺即可直接調節營衛之氣。從此推斷,與營衛氣血有關的疾病皮下淺刺效果較佳。《素問·至真要大論》:“諸痛癢瘡,皆屬于心。”而心在體為脈,治脈正好治心;再加上“皮膚之中,分肉之間”的“慓疾滑利”、“不與風寒濕氣合”的衛氣正行于皮下,故皮下淺刺之法對痛癥具有獨特迅速的療效。此法可以稱為通調經絡法。
現代研究表明針刺后如果不行手法,各層組織變化不大,如果施以捻轉手法,則皮下層會形成一個空腔,皮下組織則緊緊纏繞在針體上。針刺后改變最大是皮下層,而不是其他各層。皮下層的疏松結締組織是皮下淺刺法涉及的主要對象。疏松結締組織在體內分布十分廣泛,位于細胞之間,組織之間,器官之間,幾乎像網一樣網住了人體全部的器官和組織。所以針刺皮下疏松結締組織就可以影響到淺層和深層,相應的影響到各個系統的生理和病理。而且皮下疏松結締組織在皮下層分布密集,針刺皮下層單位時間內影響到的疏松結締組織較多。所以針刺皮下疏松結締組織就可以調節全身的生理病理狀態。
皮下刺法可以引起一些思考,如對氣至與得氣的思考。
當代針刺治療一般均要求有酸、麻、脹等針感。但皮下淺刺法由于針刺較淺,很少會出現酸麻脹等感覺,但皮下淺刺法依然具有很好的療效。這就與當代普遍認為的酸麻脹等的針感與療效相關的觀點不一致。通過對《內經》的復習,以及當代對得氣和氣至的一些認識,以及當代皮下淺刺法的臨床實踐,我們可以認為得氣或氣至未必一定要有酸麻脹。
《靈樞·九針十二原》:“刺之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勿復針……為刺之要,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云,明乎若見蒼天。”這里指出氣至的最終標準就是有效。有效就是氣至,就是得氣。
而且遍檢《內經》并無得氣要有酸麻脹等感覺的要求。據研究,早期的中醫文獻中并沒有將受刺者的酸麻脹痛等感覺作為得氣或氣至的記載,直到清末《針灸內篇》中記述凌云的學術思想才有了針后酸麻痛的記載。現代的得氣概念除患者的主觀感覺有酸麻脹等以外,還要求醫者手下有沉緊感。竇漢卿《標幽賦》中則謂:“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氣之至也,如魚吞鉤餌之浮沉;氣未至也,如閑處幽堂之深邃。”但皮下淺刺法除沒有或少有酸麻脹感外,往往手下空松,也沒有沉緊感。
《靈樞·邪氣藏府病形》:“刺此者,必中氣穴,無中肉節,中氣穴則針游于巷,中肉節即皮膚痛。”《黃帝內經靈樞集注》張志聰說:“言針入有間,恢恢乎有余地矣。”在這里指出針入氣穴本就應該象一根針游走在巷子之中,毫無阻礙,有空松有余之感。皮下淺刺法針刺后手下空松,無阻力感,患者無酸麻脹痛等感覺,這時有可能正是刺到“氣穴”的感覺,如果有效果出現,則是“得氣”或“氣至”。根據當今臨床實踐,針刺時無酸麻脹等針感一樣可以獲得很好的療效就是證明。
對病位深淺的思考
皮下淺刺法等淺刺方法對某些疼痛性疾病可以迅速起效,則可以認為這部分疼痛性疾病病位較淺,無需針刺過深。民間有“疼輕麻重木難醫”的說法,形象的表明疼痛相對好治。有些內臟的疼痛如胃痛,應用淺刺法也可以迅速止痛,是不是某些胃痛也不是胃腑的病變,而是相關經脈,絡脈的病變呢?痛經也可以迅速止痛,是不是痛經也有一部分是相關經脈,絡脈病變呢?是不是可以迅速止痛的內臟痛,可以認為是經絡變動引發的癥狀,而皮下淺刺不能迅速止痛的內臟痛,可以認為是臟腑本身病變呢?如真心痛、胰腺炎等。這點還需進一步研究論證。
皮下淺刺法的臨床應用
皮下淺刺說的這么熱鬧,臨床怎么用呢。其實皮下淺刺可以理解為淺筋膜療法、或者說是真正的經絡療法,因為經脈、絡脈與皮下層關系密切。從松動或調節皮下淺筋膜的理念來看,推拿、拔罐、挑治、刺血、天灸發泡、化膿灸、皮下透刺、浮針、腕踝針、鈹針、針刀平刺、西方的肌筋膜松弛術都是或者是含有這種功能的操作。淺筋膜治療我常用的有毫針皮下淺刺、浮針、肌筋膜松弛術、挑治、刺血、拔罐。
痤瘡臨床常見,我一般用7號注射針頭挑治。
方法:病人俯臥,取一個7號無菌注射針頭,傾斜持針,迅速刺入背部皮膚,翻腕,出皮,挑破皮膚及皮下部分淺筋膜內的纖維組織,刺三到五針,拔火罐一個,血止去罐,以無菌棉棒拭凈血液,消毒皮膚。可以配合毫針在痤瘡周圍針刺或在皮下穿刺。背部選點常規選肩胛內側區域就可以了。但無需過于在意,隨便扎一處挑幾點就好。一周一次或兩次即可。
有些久治不愈患者效果相當好。有單用此法一次見效,三次痊愈的患者。但有些患者療效還不滿意。什么原因還不清楚。患者患病時間長短無所謂。
挑治是比較重的淺筋膜療法,要求挑斷部分淺筋膜內纖維組織,同時對經絡的影響也較大,民間有截根療法之稱,往往用來治療一些相對病程較長的疾病。我還用來治療痔瘡,也還可以,但治療的不多。還曾有一個失眠20年的患者,用了此法,結果竟然痊愈了,以后來看別的病時,睡眠依然很好。當然我這也不是書上的常規操作了,本操作法學于上海沈雪琴老師。
再說帶狀皰疹,帶狀皰疹有自愈傾向,中醫治療方法也很多,內服、外用、針刺、刺血都有很好療效。這里介紹一種西方淺筋膜治療。《肌筋膜松弛術》有臺灣譯著。主要方法就是按住皮膚拉伸筋膜。我把它應用于帶狀皰疹疼痛的治療。
方法:雙手按住疼痛區域皮膚往各個方向牽拉,雙手可以往里也可以往外,可以同向可以異向,反復操作。單手操作也沒問題。這個不是原版了,原版多是雙手反向伸展。有時會術畢痛止。這個與病情深淺有關,病淺的可以立效。要效果持續還可以輔助肌內效貼扎。什么是肌內效貼扎,就是李娜打網球時膝關節上的那個膠布。貼扎的意思就是把醫者的手帶回家。
說到貼扎,先插個貼扎的病例。一個面癱患者,伴有耳廓疼痛兩周。耳痛難眠,已經在他處治療兩周。耳廓陣陣刺痛,一兩秒鐘即痛一次,痛苦貌。詢問病情后,做肌筋膜松弛術,我稱之為“斗斗飛”,跟孩子玩過“斗斗飛”的朋友會知道這個動作。治療后疼痛即刻明顯減輕。故貼扎之。貼扎后觀察30分鐘疼痛未發。復診時亦無疼痛。訴當晚是兩周來頭一次安然入睡,凌晨兩點鐘因起夜而醒,興奮不已,與老公聊天兩小時。貼扎療法安全簡單,在運動員中有“無貼扎、不運動”的說法。廣泛運用于運動損傷防護與治療。
再接著說,“斗斗飛”治療帶狀皰疹。曾有一例膀胱癌術后并放療后,出現了腰及下腹部帶狀皰疹,已經做過多種治療,皮損已經愈合。求診時已經歷時一月,疼痛難忍,無法入睡。予針刺,在病變區域隨便扎扎,后行肌筋膜松弛術,一次即可入睡,兩次疼痛消失。這個沒有單獨應用于帶狀皰疹,但單獨應用于其他淺筋膜性疼痛,病淺者是可以立效的。
再說說浮針,浮針的適應癥有時可以針入痛止。以前浮針操作單純,就是直對痛點針入皮下,結合皮下掃散,就是在皮下做扇形運動。現代浮針理念和操作都發生了變化,加入了觸發點學說、再灌注手法和運動,療效更佳。在我看來再灌注和西方肌筋膜松弛術、肌肉能量技術類似,是不是,我不知道,畢竟沒有跟隨符仲華老師親身學習。除了符老師推薦治療的軟組織傷痛外,我還用來治療過缺血性疼痛。一個病人小指激光術后,潰瘍不愈合三月,查手五指動脈閉塞,有雷諾綜合癥、肝硬化胃底食道靜脈曲張病史,結合各項檢查考慮系統性紅斑狼瘡。創面疼痛難以入睡,經過多種治療無效,給予毫針一枚,對著神門穴刺入皮下留置,當時即不痛,以后繼續以套管針留置,此后創面無痛,逐漸結痂出院。三月后帶來照片,痂皮脫落,愈合良好。還有若干動脈硬化閉塞癥患者,夜間靜息痛,也可以針入痛止,一晚無事。護士說比鹽酸布桂嗪起效快。治療時可見痛苦貌,隨著針入即可見效。浮針可以看符仲華老師的著作《浮針療法治療疼痛手冊》,當然了符老師觀點又有變化,我的理解是加上了一些和西方關節松動術、肌肉能量技術等類似的東西,期待新著。
毫針皮下淺刺說兩個例子。一個老年女性患者是骨癌后的心衰,夜間胸悶,我看前醫給予硝酸甘油含化,但效果維持不長,晚上要起來若干次下醫囑,于是我就在靈臺穴附近皮下淺刺留毫針一枚,結果整晚安眠。另一個擴張性心肌病患者,也有心衰表現,入院20天無法平臥入睡,也是每晚都要值班醫生重點關照,我也是在靈臺部位皮下淺刺留針一枚即可平臥入睡。
毫針皮下淺刺還可以有一種用法。門診上有時會來一些突發的小毛病,主要是疼痛之類。有時估計毛病不大,會在肢體遠端扎入一針,然后讓患者活動,如果真是小毛病,患者會立刻感覺疼痛減輕。大毛病當然不會解決這么快了。診室里年輕大夫看著很神奇,問我扎哪里。怎么取穴。我回答說:“隨便扎”。這時就可以看到年輕大夫似有疑問。有天來了一個年輕的肩痛患者,剛痛一天。遂叫過一年輕大夫,說:“你來指個地方,我來扎”。年輕大夫,遂在患者前臂任指一處。其他年輕大夫就來圍觀。于是在其指的地方進針至皮下,輕輕捻轉,囑患者運動患處。結果患者立馬感覺疼痛減輕。第二日告知已痊愈。又一患者脖子不適。叫年輕醫生再指一處。曰:“足三里”。因患者衣物較緊,無法上卷至足三里。經過年輕醫生同意改在踝上取點,針入皮下,活動患處,疼痛已經減輕。再來一例,當時未明顯減輕,但經過幾分鐘捻轉后,疼痛即明顯好轉。再來一踝扭傷一月患者,行走明顯受限,在手腕任選一點,針入略捻即可著地,第二日復診走路明顯好轉。還有少許癥狀,繼續治療之,原來我用小節穴,現在不用了。又試驗多次,輕癥屢效。再看年輕醫生眼中已無疑問。這就是因為淺刺直通經絡之故。其實我的解釋也不一定對。從肩周炎來說,大家都知道條口透承山療效不錯,很多針灸界老師都在用,但黃龍祥老師從文獻來源研究發現這是訛傳。黃老師有專文《從三個著名案例看針灸臨床研究的復雜性》論述這個問題,黃老師的書中也有。實際情況是,在疼痛遠隔部位找一個針感好的地方扎,配合運動肢體就有效。高樹中老師講課時提到曾總結全身至少40多個腧穴可以一針治腰痛。針灸臨床雜志曾有一篇文獻綜述《針灸治療肩周炎選穴的現狀》,根據各家對肩痛穴的定位不同,提出假設:對足三里下方,偏腓側很大的區域進行刺激,對肩周炎都有療效,故認為有必要對取穴部位的特異性進行研究。其實董氏奇穴里治療肩周炎可以用腎關穴,其位于小腿內側。我找的患者病淺,無需針感即有效。重癥不會馬上見效,可以換用他法。
淺筋膜治療還有一個方法。西方骨科康復引入了瑜伽呼吸法,當然本土的修持也離不了調息法,呼吸運動之時淺筋膜也會運動,所以正確的呼吸有止痛功效。從西方骨科康復實踐,和修持者身上可以見到此類例子。
齊白石有句話叫做:“學我者生,像我者死”。武術家趙道新說:“看看那些武術大師們,關起門來練的是什么”。很多方法背后是有共同的東西的。
前人有查同查異的說法,拿旅游來說,有人可以看雄奇靈秀千姿百態,有人則看上去景點都一樣。
對淺筋膜的研究,學習過程中各種相關文獻、書籍和培訓都對我有所幫助,網上有一篇楊建瑞老師的文章《浮針玄機》對我啟發很大。
三 以病變關節或肌肉韌帶為腧
這就要說到西方徒手治療,徒手治療中有一項技術叫關節松動術。關節松動術有北歐派,澳大利亞Maitland手法和新西蘭姆利根的動態關節松動術。學習關節松動術源自于看燕鐵斌教授的視頻。其后有個患者,小手指末節關節痛,其本人和當地所有三甲醫院都很熟悉,甚至工作過,但也沒治好,結果我用關節松動術一次治愈,至今若干年未發。她還有足拇趾關節痛多時,有拇外翻的表現,也是應用關節松動術幾次解決。此后我看了亞馬遜、當當、淘寶能夠買到的內陸及臺灣所有中文關節松動術、整脊、徒手治療的相關資料。并且還研究了部分外文資料。發現了姆利根的動態關節松動術。在京讀書期間統計學老師舉了個例子。人去買棗,隨手抓了一把,有蟲子,雖然賣棗的說,他這些棗里就這一把有蟲,但這句話不能信。因為就這一把里有蟲,被人隨手一把就抓到,這屬于小概率事件,所以賣棗人的話不能信。針灸、手法的驗證比較方便,反正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很多方法都可以用,一次不管事,兩次不管事,就放棄唄。所以我看到的很多方法我都用過,最令我折服的就是這個姆利根動態關節松動術。合適的患者真是應手而愈,發現這個方法很是激動了一陣子。當然好方法還有很多了,如MET肌肉能量技術,是主要針對病變肌肉的。但這個動態關節松動術激動地時間比較長。
動態關節松動術MWM包括多項技術。我常用的是隨便化的SNAGS。“SNAGS”是縮寫,意思是說持續的給予關節面一個原來就應該有的滑動。MWM要求很多,很細致,我沒學好,只是在身體載重的情況下給予相應的骨一個持續推力,這個力的方向要沿著關節平面方向,在平面內方向和大小可以變化,或同時伴有患者的主動運動,以癥狀消失為準。可以反復做幾次,合適的患者癥狀立刻消失。聽到這里是不是有熟悉感覺。《靈樞·五邪》說:“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靈樞·背腧》記載:“則欲得而驗,按其處,應在中而痛解,乃其俞也。”此法輕癥一次可愈。估計一次不見效的我不用這個方法。西方有很多針對關節、肌肉、韌帶的方法要求術畢而見效。此法用個傳統特色術語可以叫做“應手而解”。
使用SNAGS不會浪費時間,花幾分鐘就可以知道是否有效。例如病人的頸椎后仰疼痛,側彎疼痛,就可以用SNAGS來治療,如果我們治療到正確的節數,則病人活動度增加疼痛減少,如果治療效果不好,馬上更換別節頸椎治療,如果還無效,那么SNAGS不適合此病人。另外SNAGS只是治療肌肉骨骼疾病的方法之一,可以即作為診斷方法,又可以作為治療方法。急性腰痛,雖運動受限,但可以運動的患者也可以用,合適就立效。
說幾個例子。男,9歲,晨起脖子痛,以關節松動術20秒,疼痛消失,隨訪痊愈。
女,22歲,頭暈、惡心,嘔吐一日,以關節松動術,幾分鐘后頭暈消失,仍有惡心。
再一例后頭痛患者,以關節松動術治之,三個回合頭痛消失。
再一例,女性,左肩痛,連及肩胛,依法治之,隨手痛消。
一例肱骨外側髁和鷹嘴間疼痛兩月,在頸部做關節松動術,疼痛消失,復診時訴無疼痛,仍有麻木感。
腰痛一例,應用自己制作的關節松動術輔助帶,就是固定患者輔助醫者的安全帶,做完即活動明顯靈活,疼痛減輕,復診時已大見好轉。
還有一例腰急性損傷患者,做了通常的關節松動術,效不佳,改在腹部從腹往腰的方向做,結果立刻明顯好轉。
一例膝關節內側副韌帶炎,應用輔助帶,做完也是明顯好轉,復診繼續減輕。
還有一個雙側顳下頜關節運動疼痛的,在顳下頜關節加壓后,反復張嘴、閉嘴三次立刻痊愈。
再說說其他的。《外臺秘要》記載按壓大椎可以治療噎,就是噎嗝的噎,就是噎著了。我還用來治感冒咽痛患者,這是我的擴展應用,近來我都是應用此法,第二頸椎棘突一推,咽痛立刻緩解,口腔及舌潰瘍疼痛也可以立效。師懷堂老師治咽痛以鋒鉤針取天柱,還有喉科擎拿取啞門下方,也在這個位置。胃絞痛也可以用SNAGS,一次在門診走廊上看一個小女孩捂著肚子,痛苦的樣子,我問了問,說醫生考慮胃痙攣,服了顛茄片,父親去取別的藥去了,經過允許,我在t6或t7左右按住棘突持續推動,反復幾次,藥還沒取來,小女孩就不痛了,是不是全好不知道,反正和疼的時候比起來可以說不疼了。高樹中老師上學時教過按壓至陽穴治療胃絞痛,位置也差不多。還有一例呼吸困難患者,推按胸椎可緩解。還有痛經有針刺十七椎治療的,直接推第五腰椎也可以。到底是哪個途徑取效不好說。但根據別的疼痛經驗,SNAGS療效是可以確認的。作者認為這是治療此類疼痛最好的辦法。還有一個自訴胃痛患者,也是術畢痛止,但不久又發,其后檢查是胰腺炎,轉住院治療,無效就要考慮是不是適應癥。四肢關節也可應用動態關節松動術,效果也不錯。參考書《徒手治療:脊椎、四肢動態關節松動術》。這本書內陸沒有,需要買臺版,內陸有一本《脊柱松動術:臨床方法初級手冊第5版》有部分動態關節松動術的內容,好處是對關節松動術有整體介紹,包括脊柱問題可以引起的相關征象,其中提出一些需要思考的內容。西方很多徒手治療的書籍都可以參考,為我所用。
動態關節松動術效佳,又引起我的思考,因為小關節紊亂或小關節錯縫學說或者半脫位學說是有爭議的,如宣蟄人老師就認為整脊有效是因為周圍軟組織被牽拉放松所致,這個關節松動術理解成松動關節周圍軟組織也可以。5級的關節松動術就是帶推力的操作術就是平常所說的整脊。還有感冒咽痛有效,還有其他疼痛可以立刻緩解,那么炎癥致痛學說情何以堪,炎癥可以馬上消失嗎?他的立刻見效和淺筋膜療法的立刻見效有何不同?松動關節是通過影響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起作用嗎?肌肉能量技術見效又為什么?結構性問題是問題嗎?臨床上確實也有明顯錯縫復位立刻癥狀消失的例子。一堆疑問,我不知道。黃龍祥老師教導,事實要肯定,理論可以探討。
精準的以痛為腧是隨便扎扎堅實基礎,隨便扎扎是以痛為腧基礎上的自由度
可能有人會說,舉的那些病例咋沒看見辨證?以痛為腧的“痛”字,《說文》解釋:“痛,病也”。可以說以痛為腧就是以病辨證。八綱辨證、六經辨證、臟臟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經絡辨證又哪個不是以病辨證?這些辨證方式也可以看做是以痛為腧。以痛為腧可以與他們互訓。以痛為腧本就可以稱作“以痛為腧辯證”。黃龍祥老師指出以前經筋學說和經絡學說曾經并行,只不過后來經絡學說占據了主流地位,經筋學說才成為經絡學說的附庸。我認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很有可能主流辨證方式有“以痛為腧辨證”。
還有人會問是不是要用意?我覺得可以不用管它,無需引入這個變量。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實質的力量就可以解釋大部分問題了,無需再引入一個可以如此之大的增加彈性的變量。而且即便這個變量有效,也有古話:“無意之中是真意。”所以不論這個力量有或無,不管他就可以了。
可能還有朋友認為,這幾種方法缺乏中醫特色。現在中醫除有科學性外,還有文化性、政治性、還有部分宗教性。中醫文化是具有特色的,但科學性部分應該是沒有特色的,科學的特點是沒有特色,有特色的是藝術。醫學本身具有藝術性也是不能否認的。很多高人的技藝精湛,確實非常人所能及。但平常的小病確實也不需要太精湛的技藝,普通人的技能水準足以勝任很多常見小病。而且隨便扎扎,給了醫者一定的自由量裁權,正與中醫的模糊性和彈性應符合。
看了張效霞老師的《臟腑真原》,發現不一樣的臟腑學說;看了劉寶義老師的《明于陰陽:中醫的概念與邏輯》,發現不同的三陰三陽解讀方式;看了其他一些對經脈、經絡的史學研究后,還是發現有些問題實在是搞不清楚。中醫有實的部分,有玄的部分,唐宋以前偏于實,其后偏玄。唐宋以前是方證對應,孔穴主對,這些都可以與以痛為腧互訓。
以痛為腧、通調經絡、應手而解三法也難以截然分開,有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不是可以合成一法,這個我還沒想清楚。但是看書或學習過程中會看到一些其他方法,我會用這三個方法去分析,看是不是可以用其中的某個理論去解釋。我看許多有效的方法都可以用這三個方法去解釋,能解釋,就算學會了,不能解釋就去學習實踐。
最后說說我的針刺常規。一說隨便扎扎,許多人就不知道怎么扎了。在學習針灸過程中經常會看到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流派、理論、方法,但是用上去都可能有效。最有意思的是眼針療法,彭靜山老師曾經修改過眼針的圖譜,發現圖譜翻轉之后診斷的準確率、治療的有效率沒變。臨床上各種理論流派指導下的針灸治療都有一定的療效,所以隨便扎扎有效也很正常。人的身體在某方面其實比人的想法聰明,比如走路這件事,人要用想法去指揮左右左,那就麻煩了,人自身其實會處理的很好。物理學定律中都有個前提條件叫“理想狀態”,但自然界中理想狀態是不存在的。比如長假期間上高速,就很難用速度距離簡單推導出所需時間。給人治病一是不存在理想狀態,二是人指導治病的定律本身就不一定是“本然如是”。有效很可能是人體在一定程度上會自我協調而已。網上有個帖子是刺血治療乳腺炎的。取穴要求是讓患者手掌心向上,將胳膊平放于桌子上,于腕后第一橫紋正中(即大陵穴處)為第一針,然后再以患者小指全長作為一寸,用一個不帶收縮的草棍或竹簽之類量好截斷作一個標尺,(注意手指甲不算)從第一針開始,在前臂正中線上往上量取,一寸一針,共七針。還指出注意事項:第一針正是大陵穴,不要取錯穴位,說這是關鍵,此穴一錯,別的穴位自然也就錯了,強調取穴要準,否則可能因取穴不準而無效。這個方法我用了,確實有效,一部分患者一次痊愈沒錯。感謝帖子的作者。但我試了試不按這個取穴,在手臂內側隨便扎扎出血,也可以一次痊愈或顯效。
前面說留個坑后面說,現在填上。《靈樞·經水》里說留針都是說留幾次呼吸。《靈樞·經脈》說:“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靈樞·九針十二原》說:“刺諸熱者,如以手探湯,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所以針刺我認為留針就是幾次呼吸,不留針就是“如以手探湯”即刺即出。有人稱這種叫“快針”。我認為留上30分鐘可以叫慢針,但這種不該叫快針,快慢應以《內經》和《甲乙經》的幾呼為標準。留針幾次呼吸應該是最平常的針法,根據《武威漢簡》和《千金要方》,唐以前百次呼息即可稱“久”留。以前我也留針28分48秒左右,在我現在看來也啥明顯區別。
至于取穴就不講究了,壓痛點針刺就刺到壓痛區域就可以了,壓痛區域大就多刺幾針,壓痛區域小就精準刺入。病淺的扎就隨便點,反正都會有效,病重的也無所謂了,反正療效也不好。需要悉心重點診療的就是不輕不重的患者,要詳細問診及切診,仔細刺入正確的地方。這個壓痛點會引起何種癥狀?這種癥狀和哪幾個壓痛區域有關?碰見患者怎么才能找到需要處理的正確的區域?這就需要讀書和臨癥了。比如您跟三歲小孩打架,那就隨便打,反正你能贏;如果跟泰森打,那也隨便打,反正你是挨打的;如果重量級差不多,那就要仔細應對了,找到對方弱點或漏洞才有可能贏,對吧。隨便扎扎是以準確的以痛為腧為基礎的。這些以痛為腧的“腧”,按照齊派醫家傳記《扁鵲倉公列傳》中倉公的說法可以稱為“砭灸處”。《內經》許多“砭灸處”本就不是穴位。如果覺得單純扎針效果不夠好,可以溫針,用灸管或者直接燒針都可以。灸管又叫迷你灸,中間有孔,正好可以套在針上,煙霧也小。燒針直接用酒精燈燒好了。推薦自己做酒精燈,自己做的好用。灸管和酒精燈的樣子可以看“堅白堂吳魯輝”微信訂閱號。發送“酒精燈”就可以看到回復。上面還有幾篇《吳大夫說》可以翻翻。
進針的深淺根據病變的深淺,一般輕病破皮就行,深了也沒啥問題,再拔個罐也就松動了淺筋膜,小病不拔罐也沒啥問題。至于拔罐時間,西方軟組織松動術主張如果能夠感覺到軟組織松動的終末感,以終末感為準,如果感受不到那就90秒。所以我要求拔罐90秒以上就可以了,記得陳玉琴老師也是主張一分半。
多長時間扎一次?有時間就多扎,沒時間就少扎,有針刺后出血造成不適就歇歇,不歇也行,病急可以一天兩次三次,病緩可以一周兩次三次。覺得一次可以明顯見效的疾病可以采用肌筋膜松弛術或關節松動術,如果估計要治幾天,那就扎針好了。
這些方法我一般用來治療有自愈傾向或自限性的疾病,但由于身體原因沒有自愈的疾病。如果治療幾次效果不好,就要考慮為什么,是病的問題,還是診斷有誤。前幾天一個老人來診,說嗓子疼十幾天了,輸過三天液,現在還沒好。按照嗓子疼扎了幾天針,結果幾天后患者疼痛沒有緩解。這就奇怪了。是哪里出問題了?是病嚴重還是沒診斷對?再一檢查,發現疼痛在頸前的軟組織,是嗓子的外面而不是在嗓子的里面。這里就需要做自我檢討了,除了這種問題相對少見外,主要還是自己考慮問題不全面,檢查不仔細。考慮這是嗓子外面的頸前肌群的肌肉病變引起的疼痛。找到原因就好辦了。避開氣管、血管針刺,結果一次明顯好轉。兩次癥狀就好的差不多了。然后又治療一次結束治療。
我的大部分患者不用藥物。我還有兩篇文章專門寫進針方法,我用的進針方法是學自陳乃明老師的彈進法,痛苦小,可以cnki查閱。
結語
好了,主要內容匯報完畢。醫生總是有點自以為是,因為自己看好病的往往是別人看不好的,而自己看不好的,病人很少會專程告訴沒看好。所以自己聽到了好話居多,針灸、手法好處是可以知道即刻有效或無效,或者復診有效無效,知道的還多點,但依然會有不知療效如何的,做到完全了解很難。前輩有不隨訪之戒,認為隨訪時患者礙于面子一般會撿好聽的說,隨訪時如果療效不好,患者很為難。以前治愈付款還可以多了解一些,大城市就不方便這么辦了,或者采用第三方支付,再加上評價也許會了解的多些。我祖上歷代行醫,不過父母都是學習現代醫學的。從1988年初中暑假看《黃帝內經》算起,我這個沒得家傳的醫學世家子弟,學習中醫也不少年頭了,個人的臨床實踐非藥物療法感覺也就這些內容值得說,這也是要求科里年輕醫生必須知道的內容。以前也曾推薦過針灸方面的一些書,遠比這次說的多,可以作為泛讀書目,想知道搜我名字上博客看吧。我還發表過幾篇文章,cnki可以查到,那時還有些精準取穴和法象藥理學的觀點,雖然現在看可能是不對的,但其他相關內容可以參考。網絡上還一篇文章名字是《白馬非馬與名家針灸》,可以搜索到。
總結一下,以痛為腧我常用三個方法,壓痛點針刺、淺筋膜療法、動態關節松動術。重點提到了三本書《宣蟄人軟組織外科學》、《浮針療法治療疼痛手冊》、《徒手治療:脊椎、四肢動態關節松動術》。具體內容學習還是學原版吧,取法乎上比較好。
仲景曰:雖不能盡愈諸病,庶可見病知源。即使依然不能見病知源,但還是希望能對患者有幫助,見過太多小病被久治不愈了。郎景和的學生跟老師匯報,說做了十幾例根治術,沒有輸尿管損傷,郎景和說,做的不錯,但你做手術還是太少了。我剛獨立門診時,那治愈率,絕對高,基本都好。現在隨著患者增多,治不好的也越多了,雖然大部分小毛病還是解決了,包括一些求治于大醫院沒找對醫生而治而不愈的患者。大醫院沒治好,我治好了,不是因為我水平高,而是因為患者沒找到合適的醫生。就如同跟圍棋冠軍下象棋。我的學問本就來自這些地方的前輩老師。
今天給諸位老師、同道、同學介紹了一些非藥物療法。李小龍說:“掌握截拳道并不意味著要增加更多的東西,而是砍掉非本質的東西”。武術上好用的就那三拳兩腳,套路屬于舞蹈,表演和教學用,是演法。實用另有練法和打法。做加法和做減法的事情一直在延續。我做的對不對,對朋友們有沒有幫助,我不知道,歡迎批評,歡迎拍磚。哪位老師有開方子的好方法、好醫書、好經驗也請不吝賜教。
重復一下三個方法,以痛為腧、通調經絡、應手而解。此謂:白馬非馬,道非常道,以痛為腧,隨便扎扎。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