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成果,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富興街街道太陽城社區黨委把“為民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的重頭戲和落腳點,從最突出的問題抓起,從最現實的利益出發,從最困難的群眾入手,著力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資源清單聚力,精準溝通無縫對接。太陽城社區黨委發揮社區黨委統籌引領作用,充分挖掘共建單位和轄區企業優勢資源,主動與社區共建單位、轄區企業溝通對接,著力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將廣場升級改造、“老飯桌”、小區治理、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居民需求“一對一”與各職能部門精準對接,駐區單位結合各自工作職能和服務項目制定共駐共建個性化服務清單,綜合執法局認領完成太陽城D、E區小廣場升級改造項目,太陽城B區業委會督促解決小區綠化率不足問題,縣科協認領社區科普示范基地建設;團縣委認領打造青少年校外少工委示范項目;縣民政局認領“老飯桌”項目,解決轄區老年人就餐問題。有效促進了社區“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讓社區黨建從“獨唱”變為“合唱”,讓社區建設從“單建”變為“聯建”。
需求清單問需,多管齊下了解民需。太陽城社區黨委積極暢通民情民意收集渠道,組織在職黨員到小區進樓入戶,通過發放居民群眾需求調查表、民情民意征集表,全方位收集社區居民需求信息,能解決的現場解決,不能解決的限時辦理。同時,建立居民、共建單位服務需求清單,第一時間了解其所需并給予解決辦理。
服務清單促效,一站到底解難助困。太陽城社區黨委以“三進”活動為契機,通過召開黨建聯席會,整合在職黨員力量,發揮在職黨員優勢,組織在職黨員現場認領居民“微心愿”,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困難。“書記,我認領一個拐杖、我認領一次困難幫扶、我們單位認領一個輪椅……”來自7家共建單位的20余名在職黨員現場認領9件居民“微心愿”,一輛輪椅、一個拐杖,一次幫扶……一個個微小的心愿,雖然微不足道,卻體現了黨員們的服務奉獻精神。小愛匯成大愛,微心愿凝聚成大夢想,黨員們用實際行動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困難,傳遞了正能量。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要看群眾的難題是不是有效解決,為民服務是不是落實有效。太陽城社區黨委通過把黨史學習教育與為人民服務相結合,以群眾滿意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用“腳板”丈量短板,用真心去換真情,將更精細化的服務送到居民群眾身旁。
通過“群眾點單、支部派單、單位接單”的“三單”服務模式,切實解決“社區看得到管不到、部門管得到看不到”的問題,根據居民實際需求,開展黨史宣講、社區治理、技能培訓、愛心義診、愛心助老等活動6次,搭建了單位與居民之間連心橋,有效解決資源短缺、為群眾辦事難等問題。
來源:《社區》9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