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榜樣人物故事
早上7點多,在位于海淀區甘家口街道甘家口小區北區附近的順豐速運運營點,8位快遞小哥把今天要送到小區的包裹一個個從貨車上取下、消毒、分揀,準備一會兒把這些快遞送到附近居民家中。這些快遞小哥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小甘哥志愿服務隊”的隊員。順豐快遞員袁德翔就是一位小甘哥,他說,之所以加入這個團體,和2022年4月發生在甘家口街道的一次疫情有關。
今年4月28號,海淀區甘家口街道出現確診病例,有居民樓劃為臨時管控區。為保障管控區內居民能及時收到生活物資,部分未被管控的“小甘哥”志愿者,主動請纓“駐扎”在管控警戒線外。疫情期間,“小甘哥”們組成“尖兵”隊伍,全力做好臨時管控區快遞分揀、物資運輸及秩序維護等工作,暢通“末端配送”渠道。
疫情發生后,甘家口的臨時管控區從內到外被劃分為三個區域:外界區、緩沖區、社區內。社區內外由一條警戒線分割,社區內為管控區,社區外到馬路邊又被留出一條約10米長的通道作為緩沖區。所有送到社區的外賣、快遞,都先由“小甘哥”志愿者在緩沖區里簽收,經過消殺分揀后再傳送至管控區內。這樣做一方面能提高送貨效率,另一方面盡可能讓其他騎手、快遞小哥遠離管控區,減少他們的彈窗風險。美團外賣配送員王曉斌也是一名小甘哥,他當時就是緩沖區的一名“接力員”,小區百姓們甚至還親切地稱呼他為“擺渡人”。
小甘哥們在疫情防控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個組織的成立也和疫情防控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2021年8月,甘家口街道國興家園小區發生疫情,街道隨即啟動新就業群體社區報到機制,吸收轄區2個快遞網點的41名快遞小哥成立“小甘哥”志愿服務隊,對涉及到的6個封閉小區實行專人配送,全力保障封控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海淀區甘家口街道辦黨群服務中心副主任 朱祥平說:小甘哥這支隊伍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并沒有解散,反而成了一支凝聚力更強的機動隊伍,人數和規模也在不斷上漲。
甘家口街道較為特殊,轄區內老年人居多,僅潘莊社區就有300多戶獨居老人,疫情防控期間這些老人出行不便,這些小哥還主動送餐,甚至幫助老人買菜買藥。
以前都是等著養老驛站給送餐上門,可小區臨時管控了怎么辦?海淀區甘家口街道打通配餐中心-分餐轉送點-管控區緩沖地帶-管控小區內部-老人家中的“五點一線”送餐全鏈條,保障不方便下樓的高齡、獨居老人吃上熱乎飯。
昨天上午10點,甘家口老年餐集中配送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將一份份老年餐用一次性飯盒打包,裝入集配箱中。10點半,送餐員準時從老年餐集中配送中心整裝發車。到達分餐轉送點后,由順豐、德邦、每日優鮮3個站點小哥組成的“小甘哥”志愿服務隊接力,按照訂單把午餐送到各個小區的管控區緩沖地帶,再由社區志愿者將飯菜送到老人家門口。
“吃慣了驛站的飯菜,還是老味道!”“沒想到臨時管控期間也能準點吃上熱乎的飯菜。”接過一份份熱乎乎的飯菜,老人們非常高興。
“我們第一時間梳理出管控區重度失能、失智、獨居等基本養老保障對象臺賬,保障老年人需求每日有詢問、有落實,構建起街道、社區、驛站三級服務責任包干,確保管控區老年群體就餐、就醫、開藥渠道暢通。”甘家口街道社區建設辦公室副主任劉文靜說。
街道迅速集結了由科室、社區、驛站、“小甘哥”志愿者、社區志愿者等多方力量,建立“接力送餐”工作群,專人負責每日統計匯總,保證不落下每一個有訂餐需求的老人。
自5月1日起,每天上午這樣的“接力送餐”都在甘家口街道臨時管控區里上演。目前“接力送餐”工作群服務的有訂餐需求老人已近70人,其中臨時管控區內20多人,非管控區域40多人,確保轄區老年人吃上飯、吃好飯。
北 京 主 播 在 線
記者 | 翟瀚
編輯 | 張佳穎 史知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