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知道有沒有家長有過這樣的經歷——孩子總是把作業留到最后一天才匆匆忙忙地寫完,而且還是在你催了好幾次的情況下才慢吞吞地去寫,絲毫沒有自己要提前完成作業的意識。這其實孩子不夠自律的表現。
晨晨這樣的行為其實就是自律不足的表現。那么自律不足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自律能力主要是指孩子在獨自面對事情時能有較為清晰的認知,他能夠自己判斷自己是否要做某件事情,以及如何去做。孩子在做事時并不需要他人過多地提醒,能夠合理的規劃好時間,依靠自身的能力去努力完成。
但是有的孩子自律能力并不強,經常有這些行為的孩子,他的自律能力需要得到提高。
1. 上課不聽講,小動作多
有的家長認為這種行為是因為小朋友心智還不夠成熟,在面對老師枯燥的講課時自然會坐不住。但其實這是一種自律能力不強的表現。
孩子的自律能力稍微強一點,他就會意識到上課認真聽課是一件正確的事,他應該要認真聽課,從而約束自己。
2. 沒有一定的時間觀念,做事拖拉
自律性弱的孩子,對時間沒有概念,無法合理分配自己的時間。他沒有意識到自己是時間的主人,時間的分配應該由他自己來做決定的,而不是通過他人提醒或是規則定下的。
正因如此,他在做事的時候總會不自覺地拖延時間,于是患上了所謂的“拖延癥”。
3. 做事需要他人的干預才能完成
拿做作業來說,自律性強的孩子會分配好自己的時間,不需要父母的催促就能自發完成作業。
而自律性比較低的孩子,他們做作業時總需要家長在旁邊一而再、再而三地督促他們。這說明他們沒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需要他人的干預和幫助才能獨立完成自己的任務。
1. 孩子的專注力不高
孩子的自律能力不強會導致孩子注意力易產生偏移。比如在做作業時,總是覺得身邊的東西好玩,習慣性地去玩耍和接觸別的事物。專注力不強的孩子,做事容易三天打漁兩天曬網。
2. 孩子容易情緒化
自制力不高的孩子面對事情時特別容易情緒化。他在面對自己無法完成的事情時總是習慣性地去抱怨,這一類型的孩子在面對困難時無法理性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對孩子未來的處事能力發展十分不利。
3. 孩子的成績不會特別優秀
自制力強的孩子會提前規劃好自己的時間,專注地完成自己的任務。
專注的學習是能夠最大程度吸取知識的方式,所以自制力強的孩子普遍學習能力也較強。而自制力弱的孩子在學習方面只能學到淺層,成績自然不會特別優秀。
1. 父母要做好榜樣作用,嚴于律己
小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是從父母身上潛移默化學來的,所以如果想讓孩子養成自律的好習慣,父母要起到表率作用。
在生活中,父母也要積極自律,做事專心致志,能做完的事絕不拖拉,這樣才能起到良好的榜樣作用。
2. 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孩子之所以做不到自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清楚時間對他們的意義,所以父母需要帶領孩子們正確認識時間。
父母可以先給孩子制定一個時間計劃表,讓孩子嘗試著用這份計劃表去完成自己的任務。等到孩子能夠按照計劃表獨立完成任務后,再讓孩子自己制定時間計劃表,讓他管理自己的時間。
3. 在孩子做事時,減少他身邊的干擾因素
孩子在做事時,總會產生一些干擾因素。父母如果想讓孩子能夠專心的完成任務,就要把他身邊的干擾因素去除。比如在他學習時,把電腦、平板拿出他的房間。
而且父母也不要為了想要照看孩子的生活就以各種借口,比如送零食、澆澆花這種理由去監督孩子的行為。這樣會打擾到孩子的思維運轉,本來可以專心做事的孩子因為你而受到干擾,長此以往,孩子的自律能力也就變弱了。
4. 培養孩子的興趣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父母想要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培養孩子的興趣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培養孩子的興趣,讓他主動去了解、汲取相關知識,在培養興趣的過程中收獲快樂,提升專注力,自律能力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懂得自律的孩子,他們創造的人生會更加精彩。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自律能力如何呢?你如何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律能力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
我是綠葉媽咪,帶著我的三歲寶寶一路成長一路分享。
每日分享育兒知識,和我一起做個好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