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
音頻
探究
視頻
問答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遠
《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數(shù):2044字,閱讀時間:約5分鐘
一、一路南逃
公元1232年,被迅速崛起的蒙古揍得鼻青臉腫的金哀宗,不斷南遷,先是跑到開封,接著跑到歸德府(河南商丘),然后又跑到了蔡州(今河南汝南)。
氣喘吁吁的跑到蔡州之后,金哀宗不跑了,一方面是覺得蔡州城很堅固,可以固守;同時也是——真跑不動了,再往南跑就接近南宋的邊界。
在這逃跑的過程中,金國出現(xiàn)了個人才——恒山公武仙,這人很有點組織才干,一路逃,一路聚斂潰兵,居然聚集了十幾萬人,這基本上算是大金國最后的家底了。
二、北失南補
按說金國一路敗退,一路南逃,應該消停會兒才行,可是金國卻做了一個大膽的計劃——1233年,派遣武仙攻擊川蜀地區(qū)。眼瞅著金國在北方江河日下,金國便想占領四川一帶,實現(xiàn)“北失南補”的目標。這做法,有點像當年建立北遼延續(xù)國祚的耶律大石。
這個“北失南補”計劃,并不是金國滅亡前的臨時起意,而是金宣宗時期的權臣術虎高琪提出來的,金國跟宋朝打仗打了一百來年。在金國眼里,年年交歲幣的宋朝的戰(zhàn)斗力,根本就不堪一擊。所以既然北邊被蒙古人攆著跑,那就從宋朝手里爭取進一步的戰(zhàn)略空間。一幅開疆拓土的美好藍圖,重新擺在了金國人的眼前,簡直美的不得了。
本來,對于蒙金之戰(zhàn),南宋是想坐山觀虎斗,因為北宋“海上之盟”聯(lián)金滅遼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而且,北方少數(shù)民族一個賽一個的彪悍,蒙古又崛起的太快,比當年的女真人更加恐怖。所以南宋朝廷一直都比較保守,并沒有痛打落水狗,只是停了歲幣。甚至還有人提出應該幫助金國去消滅蒙古。可是對于金人入侵,南宋也只好亮出爪牙,從南邊夾擊金國。
這條“北失南補”奇策,導致雙方之間的戰(zhàn)事從公元1217年前后,已經(jīng)開始。而到了1232年,“北失南補”這種事,如果把武仙換成完顏阿骨打或者耶律大石,這事或許可行,可是完顏阿骨打、耶律大石那種級別的人物,也就百年一見,日薄西山的金國還真沒有。
這個恒山公武仙,在聚集軍隊方面或許有一手,可是行軍打仗,那水平只能說是——太一般了,而且運氣還出奇的差,因為他迎頭就撞上了——孟珙。
雙方的兵力對比是這樣的:武仙軍號稱二十萬,孟珙八千。就是這個兵力對比,戰(zhàn)斗形勢應該是一邊兒倒吧?還真是“一邊兒倒”:
武仙軍筑寨,孟珙軍就一氣兒攻城拔寨,斬首五千;武仙進軍呂堰,卻不知這是孟珙早就挖好的大坑,武仙又被斬首五千,俘虜三萬;武仙屯軍馬鐙山,結果又被孟珙一通猛鑿,精銳損失殆盡;最后武仙自己也被亂軍所殺。
這個武仙遇到孟珙,就像遇到了克星,全程被摁著摩擦,一點兒喘息的機會都沒有。辛苦聚集起來的十幾萬大軍,就這樣被糟踐沒了。
三、兵發(fā)蔡州
對于金國這種“窮途末路、作死反撲”的舉動,南宋緊接著就派江海、江萬載叔侄帶孟珙進軍蔡州。
金哀宗為首的這幫破落戶,坐擁孤城,也一度戰(zhàn)斗力爆表,曾經(jīng)幾次打敗蒙古軍,深刻踐行了那個成語——哀兵必勝。雖然金國已經(jīng)日薄西山、氣息奄奄,可是回光返照時刻,還是迸發(fā)出了一點返祖的跡象。
但是孟珙的到了,敲響了金國最后的喪鐘。
金國派遣兩萬騎兵,來“歡迎”孟珙,可惜的是,孟珙這些年刷經(jīng)驗、打野怪,練手的就是各式各樣的金軍,八千打十萬都沒問題,更何況現(xiàn)在是一對一,戰(zhàn)果不必說,兩萬騎兵基本就填個孟珙的牙縫。
孟珙與蒙古大將塔察兒匯合,還劃分了戰(zhàn)區(qū):孟珙打城南,塔察兒則攻城北。
對于蔡州城內(nèi)的形勢,孟珙斷定已經(jīng)是缺水少糧,撐不了多久,這樣的金人一定會瘋狂反撲,對此,孟珙發(fā)表講話:兄弟們,頂住,耗死他們!于是,金軍最后的反撲一次次被壓了回去,茍延殘喘。
這一次的宋蒙的合作十分愉悅、默契。公元1234年正月,經(jīng)過歷時4個月的攻堅,宋蒙聯(lián)軍攻入了蔡州城,金國最后的力量全部被殲滅。
就在城破國滅的前夕,金哀宗見大勢已去,召集百官,表示要禪位于城東門守將、元帥完顏承麟。而他禪位的理由有點感人,也有點搞笑:
一是金哀宗覺得自己不是“桀紂”“徽欽”那些亡國之君的料子,不想當亡國之君;二是金哀宗自己太胖,連馬都騎不好,逃跑難度太大。
所以金哀宗要禪位給身體素質(zhì)比較好的完顏承麟,覺得他比較適合逃跑,沒準能再立個山頭、延續(xù)國祚。禪位之后,金哀宗就自縊而死,踐行了“君王死社稷”,這一幕與幾百年后煤山歪脖樹上自縊而死的崇禎帝,何等相似。大約一小時左右,剛剛登基的金末帝也戰(zhàn)死在亂軍之中。
稱雄東亞一個多世紀的金國,至此完全覆滅。金國從興盛到衰亡,如同巨石落入靜湖,掀起滔天巨浪,又蕩起一圈圈漣漪,而后終于歸于平靜。整個大金國留在歷史的蹤跡好像只有破壞、戰(zhàn)爭,真的很難令人懷念、記憶。
面對金哀宗的遺骸,孟珙和塔察兒來了個分尸。戰(zhàn)后,宋廷將金哀宗的遺骸奉獻于太廟,告慰列祖列宗,也算是報了“靖康之恥”的大仇。
四、大戰(zhàn)遺憾
但要說這場大戰(zhàn)中的遺憾,卻是這一幕:
在攻城戰(zhàn)中,有個叫張柔的蒙古漢軍萬戶,作戰(zhàn)勇敢,冒著槍林彈雨,猛啃蔡州磚頭,可是弓箭這東西,并不會因為勇敢就不扎你,這個張柔身上也跟刺猬差不多,而且還被金軍給鉤住,眼瞅著就要被生擒活捉了。就在這時,孟珙帶隊猛沖,一劍砍斷鉤子,救下了張柔。
按說,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袍澤情誼,可是這位張柔,再過幾年就生了一個兒子——張弘范!他就是親手埋葬大宋的張弘范。
參考資料:《宋史》、《續(xù)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