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講了:
教程6中提到了對于Snapseed曲線的基礎認識和功能,先回憶一下知識點:
1、紅色 綠色=黃色,紅色互補色為青色
(思考:綠油油的草地怎么變成嫩黃色?)
2、藍色 紅色=品紅,藍色互補色為黃色
(思考:偏藍偏冷的圖片怎么變成偏暖偏紅的復古風?)
3、綠色 藍色=青色,綠色互補色為品紅
(思考:大海的天藍色怎么變成電影的青色質(zhì)感?)
答案見文末
簡單回憶了知識點后,今天我們再用一個實際案例,來看僅憑一根曲線到底能調(diào)出什么顏色?下圖是在夜晚時分,對著路邊小攤販手機拍攝的。
想要整個畫面更有層次,更通透,畫面本身偏紅偏暖色,符合夜市氛圍,需要再加重一些。需要調(diào)成一張膠片質(zhì)感、溫暖紅色調(diào)的照片。
(這四步驟全部可以用Snapseed一根曲線解決,答主致力于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用最簡單的工具處理)
首先導入圖片——點擊工具——點擊曲線,進入到曲線調(diào)整頁面
這里上接前面的教程:懶人修圖,一根曲線調(diào)出任意理想色|Snapseed教程5,直接講操作,沒明白原理的需要倒回去看看。
點擊最右上方的亮度曲線,在y軸上向下拉(x軸從左到右代表從暗到亮,y軸從下到上代表像素點的面積。下圖紅框中的點代表畫面中最亮的像素分布)
觀察畫面,高光部分已經(jīng)變暗,蒙上并且蒙上了灰灰的一層。(為什么會蒙上灰色?為什么蒙上的不是紅橙黃綠青藍紫?請看教程2)
拉一個反s曲線,曲線1/4處選擇一個點提拉或者按壓。
有人說了,為什么不選擇最左下角和右上角的點直接反向拉,不是對比度更強嗎?前面提到了(x軸從左到右代表從暗到亮,y軸從下到上代表像素點的面積)
這樣在極點提拉曲線確實對比度更強,但是容易造成高光更亮,暗區(qū)更死黑。所以我們選擇中間的點來提拉。可以看一下極點提拉曲線效果如下:
如果這樣處理,那前面降低高光的步驟不是白做了嗎?圖片后期實際運用中,直接這樣在兩個極點調(diào)整,是非常少的,很容易造成畫面死黑或者死白。
先復習一下三原色原理:
首先當然是提拉紅色曲線:
有人說可以提拉幅度大一點,然后就修圖結(jié)束了?注意,我們要增加的是紅色氛圍,而不是大面積的紅色色塊,提拉紅色曲線至合適的位置就好。(曲線向上提拉是紅色,向下按壓是紅色互補色青色)
你如果覺得這里合適了也ok,但是個人感覺紅色過于鮮艷,想要增加一點品紅調(diào)和一下。
可是沒有品紅色這條曲線呀?所有的顏色都是由紅綠藍三原色組成的,藍色 紅色=品紅,這個公式就用得上了。目前畫面是紅色,那么加一點藍色就可以了,即提拉藍色曲線可以變成品紅色了。操作如下
用了紅色、藍色兩條曲線調(diào)整復古紅色,綠色不愿意了,它說它也可以變成品紅。綠色的互補色為品紅,即綠色曲線向下按壓一樣可以變成品紅色。
效果圖前后對比如下:
這張圖三種曲線調(diào)整都用上了,呈現(xiàn)一種復古品紅色調(diào),也可以用Snapseed的高光工具,繼續(xù)降低高光,或者增加顆粒,顯得更有質(zhì)感。本文只是針對曲線調(diào)整進行了操作。
Snapseed曲線調(diào)整利用了色光三原色相交互補原理:
紅色 綠色=黃色,紅色互補色為青色
藍色 紅色=品紅,藍色互補色為黃色
綠色 藍色=青色,綠色互補色為品紅
只有紅綠藍三種原色組合才可以形成新的顏色,品紅是二次組合的顏色,不可以再度和其他顏色調(diào)和。
建議大家在初步學習攝影后期時,先根據(jù)畫面本身具有的色彩、色調(diào)進行調(diào)整,逐步添加自己的想法。
好比廚師對食材進行加工,也是基于本身對食材特質(zhì)的了解,如果非要把土豆絲炒出蕃茄味,黃瓜條燉出海鮮味,把不相干的東西聯(lián)系到一起,需要非常完善的后期理念和熟練的修圖技術(shù),而初期學習更像是建立信心的過程,需要逐漸學習、模仿、融合。
前面的思考答案如下:
1、紅色 綠色=黃色,紅色互補色為青色
(思考:綠油油的草地怎么變成嫩黃色?加紅色)
2、藍色 紅色=品紅,藍色互補色為黃色
(思考:偏藍偏冷的圖片怎么變成偏暖偏紅的復古風?加紅色)
3、綠色 藍色=青色,綠色互補色為品紅
(思考:大海的天藍色怎么變成電影的青色質(zhì)感?加綠色)
如果你都看到了這里,強烈建議倒回去看一下前面的原理解釋和功能的基礎操作:
手機修圖從“濾鏡”到“后期”,只差這一個功能|Snapseed教程2
懶人修圖,一根曲線調(diào)出任意理想色|Snapseed教程5
明白曲線調(diào)整的原理,三原色的原理和應用,看懂直方圖,才能更好地運用曲線調(diào)整。
思考,如果這張要調(diào)成綠色調(diào)呢?該如何處理?可以利用上面給出的圖片試著調(diào)一下。
如果你對文章有理解不一致的地方,歡迎在下方評論區(qū)提出你的建議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