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面對“未完成事件”的時候,幾乎都有我們的創傷性的經歷,沒人能夠逃開他心靈里的未完成事件,即使現階段處于一種滿足的生活狀態,但內心隱藏的“未完成事件”會潛意識里支配你的行為模式。
此前,一部名為《寶貝兒》的電影很受關注,電影的女主角是因為先天缺陷而被父母拋棄的孤兒。
被拋棄后,還算幸運,她被福利機構收養,病也治好了,還被寄養在一個老奶奶家里,像一個正常孩子那樣被撫養長大,能夠快樂的生活和工作。
這樣的人生,可算不幸中的萬幸,直到她遇見了另外一個因為先天缺陷而遭拋棄的嬰兒。她要救那個小孩,必須要救,為此,她付出了巨大的心力和代價。
一個女孩面對一個嬰兒,為什么會這么執著?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她在瘋狂而執著地保護心中那個未曾得到過愛護的她自己,她想要去彌補曾經的創傷。
她有一個難以愈合的傷口,這個傷口變成了生命的缺口,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缺口雖然變得模糊,甚至被忘卻了,但她的身體就像一本賬薄,記載著她一生的經歷和創傷,也記載著她未被釋放的情緒。
它最早誕生于德國的格式塔心理學中,指的是某種沒能獲得圓滿解決的事情,或徹底彌合的既往情境,尤其是創傷或艱難情境。
同時,也包含由此引發且未表達出來的情感,多數時候都是負面的情緒,包括悔恨、憤怒、怨恨、痛苦、焦慮、悲傷、罪惡、遺棄感等。
這些情緒在潛意識中徘徊沒有被處理,不知覺中被帶入現實生活里,我們就會壓抑它們,甚至潛意識里去創造它們。
然健康創始人、身心+概念的提出者、著名中醫心理學家肖然老師說: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都遇到過很多的創傷,有的在發生當下時刻就得到處理而彌合,而有的卻被我們壓抑或忽略。我們常說時間是彌合傷口的良藥,是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具體事件在我們的意識層面變得模糊,甚至被忘卻了,但它引起的情緒和身體反應卻在我們潛意識的深處潛藏了下來。”
簡單地來說就是生命中,很多“未能完成的”、“遺憾的”、“不能釋懷的”事情和未能滿足的需求,隨著時間的流逝,會變得越來越讓人記掛。
例如小時候家里不富裕,什么都得省,長大后哪怕已經是物質充沛的成年人,為自己掙得了足夠的金錢,但總還覺得不夠;童年時父母不認可自己,沒有好好的愛自己,成年后找有了伴侶,雖然很相愛,但總想讓他不斷的看見自己、認可自己,怎么認可都不夠。
所有的這些努力看上去非常拼命,甚至被我們合理化。
但這些努力的背后都有一個相同的目的:我們這么做,背后想要滿足的,并不是如今作為一個成年人的愿望,而是在滿足內在那個孩子的愿望。主觀意識里,我們并不知道這種行為模式是由于曾經的創傷引起的情緒和身體反應,在我們潛意識的深處潛藏了下來,以至于成年后也會無意識的想要滿足那些創傷與缺失。
肖然老師說: “我們的身體就像一本賬薄,他記載著我們一生的經歷,我們每一次創傷性的經歷都會沉積在我們身上,形成各種結節、條索和塌陷。
我們身體不同的結節,都代表著不同的記憶,比如壓抑的憤怒會記錄在背部中段的隆起和板結。恐懼會記錄在腰的區域,一個巨大的恐懼,則會在他的腰部產生包塊、聚結,會讓他時常感到腰不舒服,在人生當中,他便會有一些行為模式,去尋求安全。
而傷心會記憶在左側肩胛與脊椎之間,一個很大的傷心,會在他的心包經上留下些痕跡,影響他的身體,引發一些疾病,會影響他的行為模式,他會變得多愁善感。”
在肖老師曾經治療的案例中,有一位學員,她每天都處在緊張害怕的狀態,以及無緣無故的焦慮,每天做噩夢。
給她做診斷時發現她的骶骨處塌陷、干癟、高聳無肉,由此判斷出她0-3歲的時候,肯定出過一件很大的事情,遇到過很大的危險或是感受過很強烈的恐懼,才會因這種恐懼情緒產生系統性的疾病。
這種判斷得到了學員的證實,她的創傷性事件源于一歲多的時候,她媽媽抱著坐在爸爸的自行車后面,遇到車禍,她一下子飛了出去,掉在路邊的溝里差點死掉。
后來在她每次哭鬧的時候,爸爸就說再哭把她扔下去,以至于長大了以后她也會無緣無故的恐懼、害怕,總是覺得自己不安全。
但是不知道問題在哪兒,情緒也變得非常復雜,有時候焦慮,有時候憤怒,有時候委屈。
這些癥狀都是因為身體記錄了幼年時的創傷性事件,導致她一直處于無意識恐懼狀態。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情緒與疾病寫成的地圖,指導著我們去處理那些被遺忘的未完成事件,如果從“未完成事件”那里逃開,讓自己視而不見,打算讓時間或者別的什么“代替”解決是徒勞的。
對“未完成事件”的刻意回避與否認,會讓我們喪失察覺,處在沉溺性行為中而不自知,這就造成了人生的種種痛苦。
學會接受自己的情緒和感情,可以允許自己在悲傷、焦慮、痛苦的情緒中沉浸一段時間,不要著急,不要想著自己要立刻從負面情緒的泥潭中爬起來。
只要我們靜下心來與身體對話,這些困擾最終都會得以解決,因為我們的身體生來就是健康的,而且是有著強大的自愈能力的。
肖然老師在《脊椎告訴你的健康秘密》一書里說過,每個人都有他的經歷,如果我們在經歷和創傷中得到的是資源,是經驗和力量,是能量,那么經歷和創傷不會給我們帶來負面影響。
相反,它豐富著我們的人生,所有的創傷都只是人生的劃痕,我們不是要清理這些劃痕,而是要梳理它們。
當我們去梳理它們的時候,它們就會去到它們該去的地方,去充實和美化我們的生命。
當我們帶著我們現在的智慧回看自己的人生,與身體對話,探索我們的人生與經歷,去梳理整個人生,與每一個創傷、經歷接觸時,我們就會發現,每個經歷與創傷都只是一個能量的組織,當它被重新梳理,就會帶給我們更完整充實的人生。
這是一種智慧,一種自然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