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規矩,帶著幾個小問題來學習,讓被動接收變主動學習,市場分析和競品分析都是實操性的技術,僅僅了解原理是沒用的,所以我更關注方法論。
1.市場分析對于成為產品經理有何作用?
2.市場分析有哪些方法?怎么根據實際需要選擇方法?
3.什么時候需要市場分析?什么時候需要競品分析?
市場分析主要包括4大塊的內容,主要包括:
1.為什么做市場分析
2.如何做市場分析
3.互聯網常見的幾種商業模式
4.如何快速判斷一個idea是否靠譜
重點在第2和第3部分,講解了市場分析用到的方法,還有作為產品經理必須懂的市場分析方法。下面為課程的腦圖總結:
市場分析
ps:干貨滿滿,不思考總結,真的很難吸收。
1.市場分析是做商業決策前必須做的工作,在產品功能開發中,一般是新功能開發前需要做的事情。(問題3)
市場分析是一個比較宏觀,困難的工作,十分燒腦,需要收集,整理,分析數據,再進行市場預測。在產品工作中其作用就是驗證你的想法是否可行。
從市場分析的難度可知,市場分析并不需要經常做,因為市場在短期內的波動不會很大,在項目啟動前做好市場分析,然后每個月或者每個季度再觀察市場的相關變化即可,這也是老師把市場分析稱為面的原因,實際工作中,當項目已經啟動了,以后的分析以競品分析為主。
我所在的公司,產品經理平時只做競品分析,因為產品已經出來了,沒有必要浪費時間做市場分析,他們也很少關注市場的動向,都是以研究用戶,產品為主。
2.市場分析的4條原則
1.決策導向
2.客觀真實
3.邏輯嚴密
4.信息加工
產品經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原則、標準,市場分析也是。
決策導向就是市場分析必須有目的性,不同的崗位,不同時期做市場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的,最后得出的結果必定要能幫助你做決策的,漫無目的的研究簡直是浪費資源。
客觀真實要求研究人員不帶任何主觀的思想,感覺是四條原則中最難得一條,需要我們做到尊重數據,尊重現實,這就要求數據來源也要足夠權威。
邏輯嚴密是防止分析存在漏洞,以免被市場、數據欺騙,通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才是可靠的。
市場分析往往是給不同的人看的,拿到一份原始數據,我們需要根據決策需要進行信息加工,讓別人能看懂。
3.市場分析的點線面方法
面-行業背景
1.PEST宏觀分析
PEST
從市場宏觀分析的神器,從4個大的維度對環境進行分析,適用于任何的產品,提供了分析的方向,但是每個人分析出的結果會根據掌握的資料和個人經驗有所不同。
案例:摩拜單車
P:政府鼓勵節能減排的出行方式和共享經濟模式
E:降低市民出行成本
S:緩解交通擁堵問題,可能帶來單車圍城問題
T:智能解鎖技術
2.波特五力模型
波特五力
波特五力模型把可能的威脅分解為5個方面,也是適用于任何的產品,主要作用是找到威脅在哪里。
案例:摩拜單車
供應商:單車制作商,智能硬件提供商
購買者:騎行愛好者,短距離出行
潛在進入者:各大單車品牌,騎行愛好者社群
替代品:滴滴,電動車,汽車
行業競爭者:ofo,小藍,小鳴
在實踐中發現,先把五個方面的具體代表找出來,然后在每一個分析所帶來的具體影響。僅僅得出波特五力結果是無用的,需要進一步研究
3.行業技術趨勢
不懂技術的產品經理很吃虧,《結構產品經理》一課中張巍老師就講解了利用技術的發展來預測未來的產品趨勢,方法如下:
1.尊重技術發展趨勢
2.監控與情報
3.歷史對比
4.專家意見
產品經理不僅要懂市場,還需要關注技術的變革,例如帶寬,網速等技術的改變,參考歷史發生的事件猜測可能帶來的商機。
推薦閱讀國內的虎嗅,36氪,CNET等資訊網站,如果英文能力可以,當然是看國外的資訊網站,只要你愿意花點時間,你能比別人走得更遠。
除了基本的科技資訊,也要適當查看專家論文,特別是一線專家的研究結果。
線-市場環境
1.市場階段(增長速度)
培育階段-成長階段-成熟階段-穩固/轉型階段
市場必須經歷的4個階段,也是產品必定經歷的4個階段,分析你所研究的市場目前處于哪個階段,主要是為了了解市場的增長率,四個階段對應的增長速度是s型曲線
S曲線
培育階段市場是緩慢的,競爭對手比較少,用戶習慣還沒有培養起來。
成長階段是快速的,也是一個市場的黃金期,此時市場增長速度快,可能帶來的競爭也相對較大。
成熟階段數據放緩,市場增長慢,市場開始淘汰產品,好的產品市場占有額更高,市場也不會有大的變動。
穩固/轉型階段個人認為是衰落階段,經歷了市場瘋漲時期,增長率呈負增長,市場開始出現新的產品對原有的產品進行替代。
典型案例
騰訊QQ無疑是最符合市場規律的產品,基本經歷了所有的市場階段,現在正處于轉型階段。
2.市場規模(增長空間)
主要研究目標產品或行業的整體規模,可能包括目標產品一定時間內的行業產量,產值等
研究方法:
1.收集數據(具體收集方法可以看導圖)
2.進行計算
案例講解:全中國共享巴士的市場規模
先收集到以下的基本數據:
1.中國人口基數:M人
2.每天出行用戶規模:M*60%人
3.其中的私家車用戶:N人
4.公共交通每日運力:X人
5.人均城市內交通消費:R元
然后進行計算。
總規模預計:(0.6M-2N-X*R)* 365
計算方式根據自身的經驗或數據而定,會存在偏差。
主要研究以上兩個方面,最常用波士頓矩陣模型,也稱增長率-市場份額模型,整理企業的產品線,清楚產品存在的優勢和劣勢,更好地應對市場變化。
波士頓矩陣
點-個體分析
這一部分與需求分析有些重合,但是研究的目的不同,需求分析主要是挖掘用戶需求,這里的個體分析是要了解這個市場的人群特征,存在的共性問題,總的來說,更加宏觀。
分析方法和需求分析也是類似的,但是切記目標是不一樣的。
主要分析方法:
研究方法
用研在需求分析的課程中已經講得很詳細,這里總結一些那節課沒有的用戶研究知識:
問卷設計方法:
收集資料-研究問卷形式-列出標題和提綱-確定問卷-修改試測-重新修訂-發放問卷
研究問卷問題以封閉式為主,題目10道左右,盡量讓用戶能在1分鐘內完成一道題。
不能有任何誘導用戶的獎勵,以免影響客觀性。
用戶畫像建立方法(導圖中有)
目的:研究用戶特征并應用到產品當中。
3.商業模式
一節課基本囊括互聯網中的所有商業模式:
1.增值服務
付費享受更好的服務
具體為:
1.會員服務。如QQ會員,VIP用戶等
2.個性化定制服務。如360的付費體檢等。
3.按需付費。如購買付費電影
4.按時間付費。如購買一段時間的服務
2.商品服務
與商品有關的都屬于商品服務,包括:
1.眾籌。如京東眾籌
2.團購。如美團
3.電商。如淘寶
4.O2O。如餓了么
3.流量變現
不直接收取用戶的錢,而是收取客戶的錢,傳說中的羊毛出在豬身上
1.廣告模式
2.平臺模式。如淘寶,京東,微信平臺
3.游戲分發。如應用市場,游戲中心
4.社群經濟。如羅胖
4.內容變現
制作優質內容,讓用戶付費。
1.IP延伸,周邊產品。
2.內容付費。如分答,值乎等
可能還存在更多的商業模式,慢慢學習補充。
判斷一個idea是否靠譜
方法:商業畫布九問
1.【解決痛點】解決了哪些具體的問題?
如果只是解決了某個問題,其實不足以證明其價值,關鍵還要看解決問題的成本和效率。
2.【解決方案】你如何解決這些痛點?
如果你的解決方案市場已經存在,而你又沒有更好的資源,這也不是一個好idea。
3.【命中G點】一句話讓用戶對你的產品產生濃厚的興趣?
你的產品要足夠簡單,一句話就能讓用戶聽懂,并吸引他。
4.【目標用戶\市場】你的目標用戶和市場是什么?
做好市場分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5.【渠道】目標用戶都分布在哪些地方?
個人認為是市場調查的一個范圍,重點是運營。
6.【收入分析】盈利模式有哪些?
賴以生存的根本保證。
7.【成本分析】直接,可變,間接的成本有哪些?
做一件事情需要投入的成本,必須可以量化。
8.【核心指標】有哪些數據能直接體現出核心表現?
如何衡量你做的事情是成功還是失敗,關鍵還是看數據。
9.【門檻優勢】是否有建立競爭壁壘的方式?
憑什么是你來做?
商業九問很深奧,不一定要9條問題都找到答案,可能有一兩個問題有答案,就能證明你的idea是有價值的,可能你把每一個問題都回答得很完美,但還是失敗,這就是互聯網行業最吸引人的地方,充滿未知。
商業九問只是指導我們作出決策的工具,用于降低未知帶來的風險。
課后提問
共享經濟是否還有新的機會點?
這個問題在我的競品分析報告中給出了詳細的答案,在此就不再作答,認真投入總有收獲,起碼看世界的角度都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