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哲學家,都想在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體系!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他是中國哲學家中思想最深邃最具思辨能力的哲學家。他所創造的道家哲學,深刻影響了中國文化,同時也深刻影響了中國民族的心理,影響了中國人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
可以說,在中國人的心中總是端坐著兩個人,一個是熱情的孔子,一個是冷靜的老子。中國人總是在自覺不自覺中遵循兩種生活的準則。在年輕的時候,學習孔子的積極進取,希望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人到中年看透了人生時,總是希望學習冷靜的無為的老子,希望能在大自然中享受靈魂自由和逍遙,這就是中國的儒家和道家的影響。
那么,為什么老子要寫下這一部影響了全人類的《道德經》呢?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老子寫《道德經》是非常矛盾的。因為他說道是不可言說的,人類有限的語言,無法描述那深邃遙遠的道,因為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語言的有限性限制了人類的思考,限制了道。所以,我們無法定義道,道無法言說。這就像他在《道德經》的開頭所說的那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但老子還是違背了自己的哲學,違背了自己的初衷,他不僅寫下了道,寫下了在道的思想的支配下的自然哲學、政治哲學和人生哲學,還讓《道德經》和道家思想,成為影響世界的人,從而自己也成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那么,老子為什么要寫《道德經》?
一種美麗的傳說是,老子本來已經看透了世界,看清了社會的無救與無助,他帶著冷笑,騎著青牛出關,準備隱居起來,從此不再過問世事。但是關守尹喜知道他是不世出的圣人,因為他觀察到有紫氣東來,于是就動用權力,逼迫老子寫下了《道德經》,自己也成為老子的弟子,從而坐地飛升成為天上的仙人。而老子繼續出關,在流沙漫天的西方不知所蹤。
我懷疑,這根本就是東漢時代產生的道教,那些道教徒們特意編寫出來的。一是解決了老子崇尚無為、主張到不可說思想的矛盾;另一方面,也神話了老子和尹喜,從而也讓老子事實上成為道教的鼻祖,雖然老子并沒有親自創立了道教。
那么,老子又是為什么寫下了《道德經》呢?
我們上文說過,一個哲學家的最終目標是追尋人類的終極價值。這個終極價值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人類存在的世界從何而來,這是解決世界的起源問題;第二,人類將向何處而去,這是解決人類的未來的問題。老子就是這樣承擔了神圣使命的哲學家。
一個哲學家,總是在破壞與重建中,構建自己的哲學體系。那么,老子要破壞什么?他又要重建何種價值體系?
在我國的商周和之前的時期,人們對自然的認識基本上是經驗主義,他們所觀察到的自然現象,是可怕的。風雨雷電、山川河流、疾病瘟疫,時時刻刻就能奪走人的生命。人匍匐在自然面前毫無還手之力。這時候的天,人類的眼中,就是掌握了人類的生死與未來的神。這在中國被稱為天或者帝。而天和帝是有人格的神,他負責人間的一切,他運行人間的一切,他決定人的一切。因此,在人類的眼中,自然就是天,是天的產物。
而老子對此的認識,完全超越了這種思維。老子認為,世界萬物的起源不是天,而是道,這世界并沒有天帝,道是在天帝之前就有的,它無形無色,看不見摸不著,但是他決定著一切。所以,老子根本就是一個無神論者,是個自然主義者。老子認為,無論是大自然,還是人類社會,都要遵循道的原則,而道的原則就是無為,無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順應自然大道,無為而無不為。
在人類社會中,有了階級,就有了不平等,就有了壓迫。老子作為周朝的天文史官,他目睹太多人類社會的壓迫和剝削,還有血流成河的欲望的斗爭。在春秋時期的大亂中,各種戰爭此起彼伏流血漂櫓,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利益,都是在欲望的唆使下的結果。
老子還認為,春秋時期那些諸侯國們和儒家所強調的仁義禮智,不是拯救世界的真理,而是在世界變壞之后的產物。因此,越是強調人為的仁義道德,這個世界就越脫離自然的本質,他距離真理就越來越遠。而真正的治國之道,首先是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我們都是在道的支配下的一分子,第二是要遵循大道無為的原則去治理社會,任何違反道的原則的治國原則,都是白費力氣,都是沒事找事,都是毫無用處的。而真正的治國方式,是行無為之事,是讓老百姓休養生息,是回到那個小國寡民的時代。這是老子渴望建立的人類世界,而理想的世界是雞犬之聲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認為,人生不是像儒家那樣做加法,而是要做減法,減少欲望,減少爭斗,減少那些違背自然而然規律的無用功,回到一個淳樸的時代,像個嬰兒。這叫做見素抱樸。
所以,老子寫道德經,首先是告訴我們,這世界上哪有什么上帝,也不應該有什么諸侯帝王,我們都是道的一員。他是想告訴世界,消滅爭斗,無為而治。他想告訴人類,別被文明異化了,而是要返回到見素抱樸的嬰兒境界。
這,大概就是老子寫道德經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