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熱議話題:結婚和不結婚哪個更好?
有人說單身自由,不必去適應他人,一個人也可以心情愉悅。而結婚如果伴侶選擇不對,可能過著負100分的生活,壓抑又痛苦。
有人鼓勵結婚,因為婚姻給予人幸福感、歸屬感,兩個人一起奮斗,可以共同抵御生活的壓力和風險。
總而言之,婚或不婚都各有利弊。其實無論選擇何種生活方式,都該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現代人對于婚姻的糾結,讓我想到了電視劇《圍城》中的那句經典獨白:
“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里的人想出來。”
為何人們期待婚姻,結婚后卻又想要逃離?
城外的人,費盡心思走入婚姻
對于很多人來說,婚姻應該以熱烈且深刻的愛情為基礎,夫妻應當保持激情,直到被死亡分開。
但其實歷史上,愛情很少被視作進入婚姻的主要原因。
夫妻雙方往往有更重要的責任,比如家族、父母、繁衍后代等。
《圍城》里的主人公方鴻漸,一生經歷5個女人,最后卻感慨說“婚姻如圍城”。
然而,他其實也曾向往浪漫愛情。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20到40年代,方鴻漸是南方鄉紳家庭出身的年輕人。
他先是與同鄉周家女子訂親,后來未婚妻去世,準岳父又因惜才而資助他留洋求學。
但方鴻漸在歐洲游學期間,荒廢學業。
為了給家人一個交代,他在畢業前購買了虛構的博士學位,跟隨留學生們“榮歸故里”。
在返航的船上,他與鮑小姐一夜迷情后分道揚鑣,又得到女博士蘇文紈的青睞。
他對蘇文紈沒有真情,又不主動、不拒絕,接受了對方的吻之后,卻絕情地提出分手。
原因是,他愛上了蘇文紈的表妹唐曉芙。
唐曉芙20歲左右,正在讀大學,青春洋溢又純潔靈動,第一次見面就令方鴻漸心動。
被始亂終棄的蘇文紈,憤憤不平,在唐曉芙面前說了不少方鴻漸的壞話。
唐曉芙無法接受方鴻漸的過去,兩個人剛萌芽的愛情就在誤會中枯萎了。
在感情中太貪心的男人,往往不會有好結局。
就像很多出軌情人、懷念前任的男人,以為可以掌控一切,其實內心早已混亂。
在愛情上一無所獲的方鴻漸,跟著趙辛楣等人去湖南三閭大學教書。
同行的孫柔嘉,雖然相貌平平,但看起來天真且柔弱。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溫順的女人,卻一步步利用“緋聞”和示弱,讓方鴻漸掉入她的溫柔陷阱。
方鴻漸稀里糊涂之下,和對方結了婚。
孫柔嘉所做的一切看似無心,其實都是精心設計的。
她出身普通,父母又重男輕女,供她上完大學后,就無心料理她的婚事了。
為了自己的幸福,她必須主動為自己下半輩子的幸福做打算。
方鴻漸的外貌、談吐,都讓孫柔嘉一見傾心。
而且能吸引蘇文紈、唐曉芙這類上流小姐的男人,一定有不凡的魅力。
加上對方還是歸國博士,又出身鄉紳家庭,有錢有才有貌,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歸宿。
于是,她不顧女性的矜持,設下圈套讓對方不得不和她結婚。
而方鴻漸之所以順從地結了婚,也不過是看淡了婚姻,而是信了這句話:“結婚無需太偉大的愛情,彼此不討厭已經夠結婚的資本了。”
很多男女走入婚姻前,都相信對方就是那個適合自己的人。
對于他們來說,婚姻就像一場精心設計好的賭局,讓人心懷希望,卻又受盡折磨。
然而沒有經過深層次的了解,沒有體驗過熱切的愛戀,只是出于現實利益而選擇結婚的夫妻,很難抵擋婚后撲面而來的失望和挫折。
城里的人,想要逃出牢籠
《親密關系》中,一位婚姻糟糕的女性說:“我是與一個幻覺結婚的,藥效退了之后,我覺得他糟糕透了。”
基礎不牢的婚姻,遲早伴隨著幻滅。
當我們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對伴侶的改造又完全不起作用時,幻滅時刻就到來了。
婚后不久,方鴻漸與孫柔嘉就雙雙看清了對方的真實面目。
本以為孫柔嘉單純無害,其實是處心積慮。
朋友趙辛楣就曾提醒方鴻漸說:
“我不是跟你講過,孫小姐這人很深心嗎?你們這一次,照我第三者看來,她煞費苦心!”
認準方鴻漸這個“獵物”后,她就扮演楚楚可憐的姿態,激起對方的保護欲;不惜毀壞自己的聲譽,利用父親的假書信,讓方鴻漸成了她的護花使者;而婚后,方鴻漸在工作和生活中,處處都呈現出“不討厭,可是全無用處”的狀態。
所謂的鄉紳家庭,其實早已腐朽衰敗;名義上的哲學博士,其實內在空無一物;表面上紳士溫柔,其實懦弱毫無主見;外表看起來光鮮亮麗,其實是不求上進。
對丈夫失望后,曾經的嫻靜妻子,變成了張牙舞爪的潑婦。
孫柔嘉沒有如愿過上她的富太太生活,就把他貶低得一無是處;而方鴻漸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和地位,也一再打擊孫柔嘉。
孫柔嘉罵方鴻漸吹牛,說蘇文紈這樣有錢的留洋美人,怎么會看上他?
方鴻漸則紅著眼睛大吼:“人家的確不要我!也居然有你這樣的女人千方百計要嫁我!”
心生怨懟的兩夫妻,看到的都是對方的缺點。
孫柔嘉嫌方鴻漸沒本事,方鴻漸罵孫柔嘉是姑媽的“走狗”。
二人結婚時的感情基礎本就不牢固,婚后不自覺地陷入“權力爭奪”,想從對方那里索要自己期待的利益價值,最終導致兩人感情破裂。
夫妻之間的感情是一地雞毛,雙方的家庭也互相看不上。
方鴻漸家里覺得孫柔嘉家里傲慢,孫家則覺得方家迂腐。
兩個人左右為難,為維護自己的原生家庭,他們只能把憤怒發泄在對方身上。
曾經的“不討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怨恨和爭吵。
經濟的困頓,個性的差異,雙方家庭的介入……
讓二人漸漸身心疲憊,感覺婚姻如枷鎖,在離開與堅持中糾結。
他們之所以進退兩難,也是因為如果不改變自己,即使換一個人結婚,最終的結局也大體相同。
正如《圍城》談到的:“老實說,不管你跟誰結婚,結婚以后,你總會發現你娶的不是原來的人,換了另外一個。”
幸福的開關在自己身上,人終將要做自己婚姻的主人。
擺脫婚姻“圍城”,唯有自我負責
失敗的婚姻中,沒有人是幸福的。
沒有處理好自己的人生課題,無論和誰結婚,都難逃“圍城”的命運。
世上沒有完美的對象,也沒有完美的婚姻。是圍城還是樂園,取決于當事人的互動。
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說:“婚姻猶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樣去欣賞它,又怎樣去駕駛它。”
1. 學會主宰自己,尋找合適伴侶。
在所有的關系中,想要正本清源地去解決問題,歸根結底都要從自己身上找方法。
人要去了解自己、接納自己、做好自己,才能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樣的婚姻。
維持清晰的頭腦,回到自己的中心,才不會被外界的意見所干擾。
因為每個人在擇偶過程中,都要受到他人影響,有時甚至需要挑戰家族對你的期望。
婚姻是深層關系的載體,其中持久的愛可以幫助人們克服孤獨感。
人們在被愛的過程中,會學習成為完整的自己。
方鴻漸是不幸福的,但流傳至今的許多民國佳偶,卻也感動了不少人。
林徽因和梁思成,二人結婚后,一起搞事業,在中國建筑史上畫下濃重的一筆。
民國翻譯才子朱生豪與妻子宋清如琴瑟和鳴,情話綿綿。
錯的不是婚姻本身,而是盲目進入婚姻的人。
好的婚姻不是束縛,恰恰相反,它是能互相流動的美好場域。
2. 保持自我成長,看清婚姻真相。
人們之所以對婚姻失望,一部分原因是對婚姻期待太高。
婚前,人們設定婚姻是人生的避難所,婚姻可以讓愛情持續一輩子,甚至婚姻幫助人們跨越了階層……
還有的人帶著許多心靈的傷、愛的匱乏感走入婚姻,期待對方好好愛自己。但最后卻發現對方也在索求更多的愛。
其實,幻滅是靈魂給我們的禮物,讓我們能從“向外尋求幸福”的錯誤思想中跳脫出來。
當兩個人進入親密關系時,應該確定你們從心里愛上了對方,你們接受各自的不同,愿意承擔一定的責任。
婚姻是一個讓彼此成熟、自立的過程。每個人都在其中不斷地學習愛,實踐愛。
無論和誰在一起,婚姻都是一場自我圓滿的修行。
愿每個人都有突破“圍城”的勇氣,牢牢掌握人生幸福的能力。
參考資料:
1.《圍城》錢鍾書[著]
2.《愛的藝術》[美] 弗洛姆
3.《愛的五種語言》[美]蓋瑞·查普曼
4.《親密關系》 [加拿大]克里斯多福·孟
作者:淡雅風荷,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張德芬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