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鮮蟶:
鮮蟶是一種貝殼類動物,形體長方,兩端做圓形,殼內肉味鮮美。它生長于海灘上,或河流入海口處的岸邊沙泥中。海潮退去,沙泥灘上撥開浮泥,仔細看去,常有兩個小孔,是鮮蟶的呼吸通道,用12號鉛絲約35公分長,一端灣成鉤狀,即成釣具。發(fā)現(xiàn)海灘上的上述雙孔,將鉛絲制成的釣鉤垂直插入孔中約`18公分用力旋轉90度,然后將鉛絲提出,鮮蟶即隨之而出。
小 鐳
**釣黃鱔: 小 鐳
一、黃鱔的主要習性:
黃鱔屬魚綱,合鰓科。屬無鱗魚。主要分布于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我國除西部高原外。各地都有。它不喜到處游動,一般經常呆在陰涼潮濕的洞里休息,在夜間才出來活動覓食。有時白天也出來,但較少。也有時在水面上看到它伸出頭來呼吸,很快又潛入水下。鱔魚洞一般處于江湖溝塘池渠岸邊水下,洞口圓滑,通常為1-2指寬,較易識別。石砌的護坡縫隙中也是鱔魚的棲身之處。
二、垂釣方法:
黃鱔的釣法很多,各地常有自己的獨特釣法。在平常釣鯉魚、鯽魚時偶爾也會碰到黃鱔。不過一般是在池塘溝坎的石頭護坡縫隙附近。若專為釣黃鱔常自制專用工具。
可選用一根長0.5米,直徑0.9--1.2毫米的鋼絲一頭磨尖,彎成鉤子,另一頭彎成圓圈,兩者的方向最好一致。也可以將鋼絲嵌入木棒內,但必須嵌牢。釣鱔之前先要尋找鱔洞,找到鱔洞再下鉤。
釣黃鱔用的釣餌多選用蚯蚓,越大越粗越好。鉤上穿好釣餌,找到鱔魚洞后,就可以把鉤放入洞里。放進洞后。要徐徐上下推拉,以引誘鱔魚上鉤。如有鱔魚吃鉤,應向里猛推一下,使鉤全部進入嘴內,并轉動一下角度,順勢拉出洞外,及時用另一只手握住黃鱔的脖子提出魚洞。
另一種辦法是選用鉤把帶圈的魚鉤,拴在5號以上長的70厘米左右的釣線上,釣線另一頭拴在15厘米長的小木棍的中央。借助一只丫形叉將鉤送進洞穴,然后把線拉直,木棍放在地上,做好標記,發(fā)現(xiàn)異常,即知有魚吃鉤。及時拉出。
兩種辦法,都應注意拉鉤時勿用力過猛,以免把魚嘴拉豁。
每年4--10月為釣鱔的好季節(jié)。盛夏則是黃金季節(jié)。雷雨之前更好。一天當中上午9點前下午4點后更為好釣。
** 釣魚與魚藝術 劉 叟
釣魚是一種消遣,也是一種運動,同時又是一種藝術。釣竿、浮漂、竿架、坐椅、帳篷等等都日趨美化;大自然的秀麗風光,優(yōu)秀釣者釣魚的瀟灑心態(tài)、精湛技藝、優(yōu)美動作也常常給人以美的感覺;許多釣魚攝影、繪畫更是寶貴的藝術創(chuàng)作。
有些釣魚愛好者,釣到大魚或罕見的魚種,為了留作紀念,常喜歡制作魚拓;有的利用魚骨制作精美的藝術品;有的則用魚羽、魚鱗制作圖畫,則更是一些獨具特色的精湛藝術。下面簡單介紹一些作法,供釣友研究。
(一)魚拓:
“魚拓”就是將魚的身形用宣紙、墨汁或顏料拓下來,成為圖畫加以保存。五十年代初,有人在天津郊外周家坑釣得一尾重達30幾公斤的黃鉆,曾制成墨色魚拓,在北京東華門外一家魚具店懸掛,許多釣魚愛好者前往欣賞,使得該店門庭若市。
日本釣魚愛好者,很多人都喜愛制作魚拓。著名釣魚家小西和人對此很有研究。《中國釣魚》1994、5氣,曾專門刊登了他的文章,介紹魚拓的制作方法。
一般,制作魚拓有直接法和間接法兩種。直接法是把墨直接涂在魚身上,然后在上面鋪蓋一張宣紙,用手按壓魚體,這樣作出的魚拓,就像從鏡子看到的一樣,左右是相反的。間接法則先在魚身上將噴濕的宣紙鋪上,然后把墨或彩色顏料涂在紙上,再用布或棉球按壓魚體成圖。
魚體上有一種黏液,應先用中性洗滌液洗凈,這樣魚鱗才可以清楚地露出來。
(二)魚骨畫:平常魚是盤中美味,釣魚、買魚都是為了做成美味佳肴,吃完后骨刺全作垃圾扔掉,殊不知魚骨、魚刺卻是制作工藝品的絕妙材料。天津有位名叫趙鋼的老人。全家十年來消費魚六噸半,共50多種,淡水魚有胖頭、鯉魚、武昌魚、桂魚、大馬哈魚等,海水魚有帶魚、黃花魚、大王魚等,他主要不是為了吃魚,而主要用魚骨、魚刺制作花鳥獸蟲的魚骨畫。“依意組畫,以形入畫”是老人創(chuàng)作的原則與功夫。經過處理的淡水魚骨,色白如玉。腥味全無,而海水魚骨呈金黃色,兩者配合,相得益彰。十多年來,他共制作了花卉、動物、昆蟲、風景、人物、文字魚骨書法、仿古魚紋共七大類200多幅作品,其中最大的4米左右,小幅的有二三十公分。微型的只有5公分。他的作品不久前獲得了大世界基尼斯總部世界之最證書。(根據(jù)天津〈每日新報〉記者鄭東紅、通訊員于之江報道材料)。
(三)魚羽畫:若說”魚骨畫“是利用魚的內部骨架做原料,則“魚羽畫”卻是利用魚的外露表層做原料。天津有一位高福田老人,用魚皮、鰭、尾等作畫。買來鮮魚剖膛、剪尾、小心翼翼地剝皮。高老經過長世間的研究,取得一系列處理、曬干、加工的辦法。制得的“魚羽畫”,色澤鮮艷、易保存、不變質、既無腥味也無異味。他以巧妙地構思,給魚羽這種普通材料,賦予感情何意境,創(chuàng)作出大量栩栩如生,格調高雅的藝術作品。他也同樣獲得大世界基尼斯總部世界之最證書。(根據(jù)天津〈每日新報〉記者鄭東紅、通訊員于之江報道材料)。
**釣河蟹
撲釣螃蟹的辦法很多。最通常的辦法是竿釣,其它還有若干種撲釣方法。如,網釣法、燈照法、籠誘法等等。
1、竿釣法:
用略帶彈性的竹竿數(shù)根,每根1米左右即可,竿梢栓上線繩一根,長約1.5米,繩尾部拴上釣餌,一般用生肥豬肉一小快或青蛙腿一只、或雞鴨內臟等均可。將餌甩入水中,使之沉底。將竿插入岸邊,間距每2--3米一根,繩子保持松弛。準備抄網一個,把長點最好。人在岸邊來回巡視,一旦發(fā)現(xiàn)繩被拉直,即可輕輕提竿,待螃蟹即將提出水面時,迅速用抄網從水下?lián)瞥觥W⒁猓π芬坏┍焕鏊妫磳⑺砷_夾子逃去,故抄撈必須及時。
2、網釣法:
用一塊細目鐵絲紗,剪成三角形,每邊長約半米左右。三角網每個角栓上一根長約800厘米的8號鉛絲,將三根鉛絲向上交匯在一起擰住,注意保持三根鉛絲長短一致,以保持紗網平衡。鉛絲匯合處栓一條粗線繩,線繩上面與一塊硬泡沫塑料板中心連接,再延長至岸邊,以便提拉。紗網上放置青蛙、雞鴨腸、紅麥穗等,并用細線固定在網上。選擇河蟹出沒處,將網輕輕放入水中。隔些時間輕輕提網查看,出水時要快,以免河蟹逃掉。
3、燈照法:
在河蟹夜間出沒的岸邊,設馬燈或其它光源。蟹喜光即來集聚,可及時撲捉。
4、籠誘法:
種類很多。大體是用細鉛絲或竹蔑編織成籠,底部或側面留一個進口,進口為喇叭型,外大內小,四周編上倒刺,蟹可入無法出。如系側口,可將籠內放入雞鴨腸、高粱穗、青蛙等蟹類喜食餌料,籠上栓一條繩子,放入水中任其鉆入,隔些時間提上一看。也可將籠置于水中插入的高粱桿、竹竿的頂部,但入口應設在下面。河蟹常緣桿而上進入籠內覓食,再也無法出來。其它尚有陷阱法、高粱穗法等等不再贅述。
釣 蝦
劉 真
齊白石畫
“釣魚遇到蝦,一天算白搭”,人們釣魚很怕遇到蝦搗亂,它不僅影響魚咬鉤,而且使得魚漂到處亂跑,影響對魚訊的判斷,使得你提竿也不行,不提也不行。當你釣魚時發(fā)現(xiàn)浮漂慢慢地升起、慢慢地下沉,橫向來回移動,這就是河蝦干擾了。其實,蝦的味道比魚更鮮美,如果蝦多而且釣的得法,別有情趣,且可以大大豐富餐桌,美餐一頓。
釣蝦的方法很多,很早的《大英百科全書》就介紹了用小鉤纏銅絲做餌的釣法。一般來說,釣蝦可以采取以下的辦法:
1、鉤釣法:用普通釣竿即可,但應用小鉤,不必要倒刺。以胡弓型和袖型鉤最佳。也可自己用繡花針、鋼絲自制。鉤上穿以蚯蚓,浮漂稍有異動,即將鉤拉動1-2厘米。數(shù)秒鐘之內如浮漂再有動作,即可提竿上蝦。第一次動作是蝦用大爪夾餌,稍作移動蝦見餌要走開忙夾入嘴內吞食。
如用琴弦鋼絲作鉤常更好用。
因它能抗彎曲,彈力好.可用直徑
0.3毫米長50毫米鋼絲一頭磨成
銳角,尖頭要鋒利,鋼絲尖端彎
成60度角。鋼絲另一頭做一圓圈,
便于結線。并將鋼絲彎成半圓形,
鉤的下面距離約50毫米處拴一鉛墜。
(如圖)。
釣竿一般可用3米左右。釣線用4磅左右的尼龍線即可 。一般可同時用3-4棵竿。
2、無鉤釣:
如蝦體與爪較大,可用此法。用適當?shù)尼灨汀⑨灳€,不拴鉤,穿上浮漂。線的底端將長蚯蚓或雞鴨腸子,用線牢牢拴好,餌下拴一鉛墜。另準備一個小抄網。釣時將鉤輕輕放入水內。右手握竿,左手握抄網,并將抄網輕輕放入水下40公分處等候。當浮漂徐徐下沉的時候,說明蝦爪已夾住釣餌,這時右手輕輕提竿,左手順勢靠近蝦的下面,見蝦將出水面時抄網及時撈出。
3、網釣法:
用窗紗、紗布等做成60X60公分的四方形撈網,四周固定在粗鉛絲或細木棍上,網心成兜狀。四角拴等長粗線,匯集到一根繩上。繩的上端固定在一塊硬泡沫塑料上,網兜放到水中時使浮于水面。網底放墜砣以使網沉入水中。網上放若干雞鴨內臟等餌料。這樣的撈網,可隔數(shù)米遠放入水中一個。隔些時間用帶鉤長竿挑起觀察,如有蝦即可取出。
4、設蝦簍:用竹編小簍,簍的開口裝上帶倒刺的敞口復蓋,簍內放入餌料與墜砣,沉入水中,簍的口上拴一粗繩,拴于岸邊,這樣小簍可在水邊放入若干個,過一些時,提上檢查,有蝦即可取出。
釣蝦方法各地有許多種,以上僅舉數(shù)種供釣友參考
蝦不僅好吃也是文人舞文弄墨的好對象,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老人即以畫蝦聞名世界,據(jù)說老人經常觀察筆洗中養(yǎng)的蝦的活動姿態(tài),細加品味,故其作品,維妙維肖,栩栩如生。古人以詩寫蝦的也頗多,如唐朝唐彥謙的《索蝦》:
雙箝鼓繁須 當頂抽長矛
鞠躬見湯王 封作朱衣侯
非常風趣。
煙幕滾滾談烏賊 劉 陶
最近與釣友們在一家小餐館吃飯,有一道“韭黃炒墨魚”,大家都很欣賞,話題自然轉到墨魚是如何釣的,有釣友說是和釣其它魚一樣,用魚竿、鉤線釣;有的說和釣螃蟹一樣,不用鉤,拴上一條小魚讓它用爪子抱,趁勢提上來;有的說根本不是“釣”,而是用網捕撈。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最后大家公推我去查資料。現(xiàn)將我查資料所得,綜述如下,供釣迷朋友參考。
墨魚,也叫墨斗魚,烏賊、海貓等等。墨魚品種較多。有無針烏賊、金烏賊、槍烏賊等等。其中,以無針烏賊產量最大,為我國四大海洋漁業(yè)之一。槍烏賊,體稍長,兩鰭在后端相合,呈菱形。這種墨魚也叫作魷魚,或稱柔魚,是很名貴的海鮮之一。
墨魚不是魚,因為它沒有脊椎骨,它和那些蛤類、螺類一樣,都是軟體動物的貝類。那么,怎么不見它身上有貝殼呢?其實墨魚也有"殼",只是由于生性好動,若背上沉重外殼,就會妨礙它的活動,于是它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把"殼"藏在外套膜的里面,僅起支撐軟體的作用。另外,因殼質地疏松,、不僅不會增加加負擔,而且有在游動時增加浮力的作用。我們殺墨魚時,會看到有兩塊潔白的骨頭,這原先就是它的外殼,俗稱"墨魚骨",中藥上稱之為"烏賊骨"或"海螺蛸"。 眾所周知,墨魚既無強大攻擊本領,又無捕食的利器,每當遇到敵害時,它就放以墨汁,把周圍海水"染"黑自己趁機逃之夭夭。因此它是人類施放“煙幕彈”的老師。據(jù)分析:這種"墨汁"含有"麻醉劑",不僅能麻痹敵害的嗅覺,還可以麻痹小魚蝦,墨魚常以此法來捕食小魚蝦充饑。
它的 "墨汁"被人們用作止血藥,如用于消化道出血、肺結咳咯血及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如果將新鮮墨魚的墨囊內的"墨汁"取出,在低溫下干燥、研碎、過篩,制成糖衣片即可直接服用。若與白芷等止血中藥配伍,其療效更加。為何"墨汁"有如此之藥效呢?原來它合有"墨魚類黑色素"。近年研究還發(fā)現(xiàn),此"墨汁"還有抗放射作用。
墨魚肉白嫩,為海鮮中的美味,營養(yǎng)價值相當高,據(jù)分析,每100克墨魚肉中含有蛋白質13克,脂肪0.7克,糖類1.4克。此外,還含有鈣、磷、鐵等無機鹽和多種維生素。爆炒墨魚花是膾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我國古代文獻中還記載墨魚肉具有養(yǎng)血滋陰,。益腎通氣的功效。
這種魚每年5~6月間產卵于海藻及其它物體上。成魚肉厚味美,供鮮食或干制。其干制品有墨魚干、螟晡鲞、黑魚穗、墨魚蛋等,都較為名貴。
墨魚棲息在沿海深400~100米的海底,白天深居簡出,夜晚外出覓食、活動。生性喜光,夜釣最為恰當。
墨魚較為貪食,尤其對活食更感興趣,食性也較廣:小魚、小蝦、墨魚肉,它都愛吃。垂釣時,可選用小青魚、蝦蛄、河蝦等為釣餌,溪蟲、蚯蚓等也可選用;香煙盒里的錫紙做成魚狀擬餌,垂釣效果也很好。
釣場應選擇在碼頭防坡堤岸或陡磯之處,有條件進行船釣更好。無論是竿釣法還是手釣法,將釣鉤投入海中后,隨釣鉤下沉速度緩緩放線,使鉛墜沉入海底。然后,再將釣線上提,提到距海底三分之二處再下沉。提線動作要循環(huán)反復,直至墨魚上鉤。墨魚上鉤以后,魚漂會出現(xiàn)輕微抖動,手或釣竿也會出現(xiàn)沉重被牽動的感覺。這時,應及時勻速慢慢收線。如果動作過快,則出現(xiàn)逃魚的后果。收線動作得當,往往可以一線雙魚或多魚。值得注意的是,墨魚常常棲息固定泳層,成群結隊,在同一水層安息。上幾條墨魚以后,就可以找出此時此地墨魚泳層,立即在釣線上綁個標記,在同一泳層即可連竿上魚,定會滿載而歸。
釣獲墨魚還應注意:
(1) 上鉤的墨魚,一般是用觸腕抓住釣餌,從容吞食。在被提出水面的一剎那,往往立即松開觸腕,脫鉤而逃。這時,如果不及時用抄網捕撈,魚就會逃走。用抄網撈取時,應先將抄網沒入水中,在即將出水面的一剎那,迅猛撈取。
(2) 墨魚遭受驚動,便會本能地噴出墨汁,上岸以后也往往如此。稍不注意,就會噴一身或一臉墨汁。
(3) 釣墨魚和其它魚一樣,決不能死守一點。釣點的選擇,泳層的判斷,應在反復實踐中尋找、探索、決定。
(4) 在沒有釣鉤的情況下,拴一條小魚在海水中反復提拉,往往也有收獲。
(5) 垂釣時,應充分利用墨魚喜光的特點,最好使用夜光鉤,如果沒有夜光鉤,即在鉤柄上掛一塊(或包一團)閃光的錫紙,也會大大提高釣獲量。
壇子釣:釣烏賊還常用一種方法,主要是用一種陶制的壇子。這種壇子用黏土塑制,風干后燒制而成。壇孔圓形、方形均可。還可用水泥制作。壇子的規(guī)格和形式,壇高30厘米~35厘米,直徑25厘米~30厘米,周圍留三四個長方形(或圓形)孔,孔徑高度15厘米~20厘米。壇子不宜太重,如有特大的烏賊或章魚,壇子也無須放大。
壇子上邊扣上系繩,系繩長度要根據(jù)垂點海水的深淺而定。系繩上邊扣以木板浮標。每只船上能裝多少個壇子,要根據(jù)船只大小和置備釣具多少而定。一般一只專業(yè)船,可輪流垂釣數(shù)百只。
壇子既是釣鉤也是釣餌。這種鉤和餌,對其它任何魚都是無能為力的,但對烏賊和章魚則可以說是百發(fā)得中。
參考資料:梁增林主編《釣魚大魚》
吳延明編《釣魚與捕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