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韓傳華律師在“破產法快訊” 上開設的專欄“破問”于每周一更新。
本專欄聚焦破產實務問題的問答。提問者、答問者韓傳華律師均來自于實務界,所提問題也來源于實務界。
若讀者想要提問、追加提問、以及提供其他意見與建議,均可在評論區通過留言參與討論。
提問
韓律師您好!在一起關聯企業實質合并破產重整案件中,我是一家大債權人代理律師。近期召開的債權人會議上,管理人提出的管理人報酬方案大致內容是:根據重整計劃草案中約定可清償資金金額(約12億元),按《最高人民法院審理企業破產案件確定管理人報酬的規定》規定比例上限,計算重整期間管理人報酬(約1580萬元),在法院裁定批準重整計劃后支付;重整計劃監督期間管理人報酬,參照《最高人民法院審理企業破產案件確定管理人報酬的規定》規定,根據債權人實際受償比例和受償時間確定(如果全部執行完畢,約1580萬元);重整不成功并被宣告破產后的管理人報酬,參照《最高人民法院審理企業破產案件確定管理人報酬的規定》規定,另行確定。
我不知道重整計劃最后能不能執行完畢,但管理人重整期間拿一份報酬,重整監督期間拿一份報酬,最后如果重整計劃不能執行債務人被宣告破產后還要拿一份報酬,一起破產案件中管理人拿三份報酬,等于一魚三吃。煩請韓律師幫助分析一下,管理人這樣取酬是否合適?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韓傳華律師答:
一、管理人履行職責的終止之日
法院裁定受理一家債務人破產重整申請,即為一起破產重整案件。法院裁定受理同時,會指定一家管理人履行職責。該職責履行,依法應當從管理人接受法院指定開始,至《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管理人履職終止時為止。
《企業破產法》第90條規定:“自人民法院裁定批準重整計劃之日起,在重整計劃規定的監督期內,由管理人監督重整計劃的執行。在監督期內,債務人應當向管理人報告重整計劃執行情況和債務人財務狀況。”第91條規定:“監督期屆滿時,管理人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監督報告。自監督報告提交之日起,管理人的監督職責終止。”據此規定,在破產重整案件中,當法院裁定批準重整計劃后,管理人的職責履行,至該重整計劃監督期屆滿并提交監督報告時為止。
2018年《全國法院破產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9條規定:“進一步落實管理人職責。在債務人自行管理的重整程序中,人民法院要督促管理人制訂監督債務人的具體制度。在重整計劃規定的監督期內,管理人應當代表債務人參加監督期開始前已經啟動而尚未終結的訴訟、仲裁活動。重整程序、和解程序轉入破產清算程序后,管理人應當按照破產清算程序繼續履行管理人職責。”據此規定,如果重整不成轉入破產清算程序,不論何種原因,管理人繼續履行其職責,直至《企業破產法》第122條規定的終止執行職務之日為止。
2019年《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以下簡稱《九民紀要》)第114規定:“重整期間或者重整計劃執行期間,債務人因法定事由被宣告破產的,人民法院不再另立新的案號,……”。此條款進一步說明,具體一起破產重整案件,無論何因轉入破產清算,不屬于新案,原合議庭法官繼續審理,原管理人繼續履行職責。
二、管理人收取三份報酬的由來
《九民紀要》第113條規定:“……重整期間的管理人報酬應當根據管理人對重整發揮的實際作用等因素予以確定和支付;重整計劃監督期間管理人報酬的支付比例和支付時間,應當根據管理人監督職責的履行情況,與債權人按照重整計劃實際受償比例和受償時間相匹配。……”
《九民紀要》第114條規定:“……重整期間因法定事由轉入破產清算程序的,應當按照破產清算案件確定管理人報酬。重整計劃執行期間因法定事由轉入破產清算程序的,后續破產清算階段的管理人報酬應當根據管理人實際工作量予以確定,不能簡單根據債務人最終清償的財產價值總額計算。……
依據上述規定,在破產重整案件中,管理人可以收取三份報酬,一是重整期間管理人收取一份報酬,二是重整計劃監督期間管理人收取一份報酬,三是轉入破產清算期間管理人收取一份報酬。本期破問中,您提到的管理人報酬方案,其依據應該是《九民紀要》第113條、114條。
三、管理人收取報酬的上限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企業破產案件確定管理人報酬的規定(法釋〔2007〕9 號)》(以下簡稱《管理人報酬規定》)第2條規定:“人民法院應根據債務人最終清償的財產價值總額,在以下比例限制范圍內分段確定管理人報酬:(一)不超過一百萬元(含本數,下同)的,在12%以下確定;(二)超過一百萬元至五百萬元的部分,在10%以下確定;(三)超過五百萬元至一千萬元的部分,在8%以下確定;(四)超過一千萬元至五千萬元的部分,在6%以下確定;(五)超過五千萬元至一億元的部分,在3%以下確定;(六)超過一億元至五億元的部分,在1%以下確定;(七)超過五億元的部分,在0.5%以下確定。擔保權人優先受償的擔保物價值,不計入前款規定的財產價值總額。高級人民法院認為有必要的,可以參照上述比例在30%的浮動范圍內制定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管理人報酬比例限制范圍,并通過當地有影響的媒體公告,同時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第3條規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破產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管理人分期或者最后一次性收取報酬。”
依據上述規定,具體一起破產重整案件,無論是重整成功(重整計劃執行完畢),還是重整不成功轉入破產清算程序,也無論管理人工作量有多大,管理人履行職務有多卓越,管理人可以收取的報酬總額,不得超過最終清償財產規定比例的上限。
四、法院決定更換管理人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企業破產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規定(法釋〔2007〕8 號)》(以下簡稱《管理人指定規定》)第31條至40條,合計有10個條款,法院對已指定管理人的更換,作出了非常具體的規定。據此規定,法院對已指定管理人的更換,必須符合其中任一特定條件:(1)債權人會議向法院申請更換管理人,法院認為申請理由成立;(2)管理人執業許可證或者營業執照被吊銷或者注銷,或者管理人解散、破產事由或者喪失承擔執業責任風險的能力,或者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履行職務時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導致債權人利益受到損害,或者有重大債務糾紛或者因涉嫌違法行為正被相關部門調查;(3)不具有前述(1)、(2)中的任一條件,管理人仍堅持辭去職務并不再履行管理人職責。法院因前述(3)情形決定更換管理人的,法院可以對該管理人進行罰款、暫停其擔保管理人,或者將其從管理人名冊中除名。之所以做出這10個條款規定,目的是為了嚴格限制破產案件中管理人更換。
《九民紀要》第114條規定:“重整期間或者重整計劃執行期間,債務人因法定事由被宣告破產的,人民法院不再另立新的案號,原重整程序的管理人原則上應當繼續履行破產清算程序中的職責。原重整程序的管理人不能繼續履行職責或者不適宜繼續擔任管理人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重新指定管理人。……”據此規定,具體一起破產重整案件,在由重整程序轉入破產清算程序后,只要原管理人“不能繼續履行職責或者不適宜繼續擔任管理人的”,法院就可以重新指定管理人。
對照上述兩個規定,在法院決定更換管理人的問題上,后一規定僅以是否“不能”或者是否“不適宜”這樣不易掌握的說法,作為法院是否更換管理人的認定標準,隨意性很大,完全不同于前一規定中不厭其煩的多項限制規定。《九民紀要》規定是否適當,需要探討。
五、本期破問中管理人報酬方案分析
以本期破問中關聯企業實質合并破產重整案件為例。我個人認為,該案件管理人報酬方案,雖然符合《九民紀要》第113條、114條有關重整案件中管理人報酬分期計算并支付的規定,但違反《管理人報酬規定》第2條有關破產案件管理人報酬的規定。
假定,該案件重整計劃執行完畢,12億元清償財產價值全部到位。按照管理人報酬方案,重整期間管理人可以獲得報酬約1580萬元,重整計劃監督期間管理人可以獲得的報酬約1580萬元。合計,管理人獲得報酬總額約3160萬元。但按照《管理人報酬規定》第2條規定,該案件管理人報酬最高只能是1580萬元,而不是3160萬元。二者相差1580萬元。
假定,該案件重整計劃只執行50%,只有6億元清償財產價值執行到位。因重整計劃不能執行,債務人進入破產清算程序。破產清算程序中增加清償財產價值4億元,合計清償財產價值10億元。按照管理人報酬方案,重整期間管理人可以獲得報酬約1580萬元,重整計劃監督期間管理人可以獲得報酬約980萬元,破產清算期間管理人可以獲得報酬約780萬元。合計,管理人獲得報酬總額約3380萬元。但按照《管理人報酬規定》第2條規定,該案件管理人報酬最高只能是1380萬元,而不是3380萬元。二者相差2000元。
再假定,該案件重整計劃沒有任何執行效果,債務人很快轉入破產清算程序,破產清算程序中實際清償財產價值8億元。按照管理人報酬方案,重整期間管理人可以獲得報酬約1580萬元,重整計劃監督期間管理人可以獲得報酬為零,破產清算期間管理人可以獲得報酬約1180萬元。合計,管理人獲得報酬總額約2760萬元。但按照《管理人報酬規定》第2條規定,該案件管理人報酬最高只能是1180萬元,而不是2760萬元。二者相差1580萬元。
上述差異出在兩個方面,其一、《九民紀要》規定管理人僅憑工作量就可以獲得報酬,而《管理人報酬規定》卻規定管理人只能根據清償財產價值比例獲得報酬;其二、《九民紀要》規定管理人報酬可以分期計算并支付,《管理人報酬規定》規定管理人報酬可以分期支付,但不可以分期計算。《九民紀要》規定是否適當,需要探討。
六、結語
關于本期破問提出的問題,我個人認為,一起破產重整案件中,從法院指定管理人之日起,至重整計劃監督期屆滿管理人向法院提交監督報告之日為止,或者債務人轉為破產程序后,至破產終結停止執行職務之日為止,管理人的報酬金額,包括有更換的前后管理人累計報酬總額,不得超過《管理人報酬規定》第2條中的最終清償財產規定比例的上限金額。《九民紀要》第113條、114條中有關管理人更換和報酬規定,是否適當值得探討。一魚三吃可以,但不能一條魚收三條魚錢。作為大債權人代理律師,如果您對管理人報酬方案有異議,可以依據《企業破產法》第28條第2款規定,正式向法院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