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帶文種、范蠡及1000兵馬將吳王...
越王勾踐帶文種、范蠡及1000兵馬將吳王夫差君臣包圍。夫差寫信給文種、范蠡說:“狡兔死良犬烹。我若被滅,二位功臣也將身亡。何不放過吳國,也給自己留點兒余地呢?”
文種回信說:“吳王殺死忠臣伍子胥和賢人孫勝;重用小人伯嚭,并派兵攻打齊國;侵犯近鄰越國,越國殺死吳國先王,吳國不思報仇,反而縱敵貽患。犯了這樣的錯,怎能不身死國亡?
原來,當年夫差父親闔閭在征戰越國過程中身亡,夫差謹記父親遺愿,繼位后在孫武、伍子胥等人的幫助下,刻苦練兵打敗了越國勾踐。
勾踐國破家亡,為保全性命,他向吳國稱臣,且勾踐夫妻二人都為吳王做奴仆,侍奉夫差。當時,吳國大夫伍子胥勸夫差殺掉勾踐消滅越國。而吳國太宰伯嚭(pi,三聲)因接受了越國范蠡和文種的賄賂,建議夫差不要殺勾踐。夫差見曾經的越國國君勾踐,跪拜在自己腳下,成為了自己的奴隸。虛榮心膨脹,認為勾踐即使活著也不會對自己造成威脅,便沒殺勾踐
而勾踐則開始了10年的屈辱生活。他白天為闔閭守靈,干奴活,從事艱苦的勞動,幫夫差拉馬,喂馬,當上馬石。晚上回到住處,躺在冰冷的柴堆上,在頭上掛一枚苦膽,每天嘗其苦味,提醒自己復國大志和亡國之辱。甚至在吳王生病時,勾踐親嘗糞便來判斷病情。這一切,蒙蔽了吳王的眼睛,最后放勾踐回了越國
勾踐一回到越國,就開始了自己的復仇之路。
他采用文種“伐吳七術”中的:送錢,送糧食,送美女給夫差。果然,不久之后,便找到機會打敗吳國,包圍了吳國君臣
此時,夫差收到文種回信,垂淚說:“寡人不殺越王勾踐,忘記先王之仇,是不孝之子,因此上天要亡吳國”
見狀,大臣吳駱說:臣去求越王勾踐。吳駱來到越軍營前,文種、范蠡不讓他進。越王勾踐得知后,心有不忍,派人告訴夫差:顧念昔日之情,把你封在甬東封邑五百家
吳王夫差含淚道:“越國要毀掉吳國社稷宗廟,賜我五百家又有何用?夫差孤苦,只愿一死。”
越王勾踐見夫差不肯歸降,派人告訴夫差:“世上沒有千秋萬歲之君,終歸一死,吳王何必非等越國動手呢?”吳王夫差長嘆,哭道:“寡人殺害忠臣伍子胥、賢人孫勝,現在自盡已經晚了。”又對左右說:“如果死者有知,寡人無臉去見伍子胥和孫勝。寡人死后,要用衣服將寡人的面目遮住”說罷,自刎而死。
隨后,勾踐命人以諸侯之禮將夫差葬在陽山
勾踐占據了吳王宮殿。見到曾對自己有恩的伯嚭,說:“你們大王在陽山,你為何不追隨他而去?”說完,令武士將他處死,并下令將其全家抄斬,當年越國送給伯嚭的珍寶又回到越王勾踐手中
范蠡目睹伯嚭的下場,又見勾踐回攏珍寶的貪心,不禁心寒。范蠡決定遠離災禍,于是向越王勾踐道別:君受辱,臣當死。從前大王在會稽受辱,臣所以不死,就是為了助大王報仇雪恥。現在吳國已亡,大王倘若肯寬恕臣在會稽的不死之罪,臣愿辭官離朝,老死江湖
勾踐感傷說道:“寡人全憑你等盡力相助,才有今日成功。正想報答你的忠心,你卻要離寡人而去?你若肯留下,寡人愿與你共享富貴。若執意要走,寡人定將你的妻兒一并處死
范蠡答道:“大王可以殺臣,臣的妻兒又有何罪?他們是生是死,全由大王一人掌握”
當夜,范蠡便乘舟渡江而去
第二天,勾踐派人去召范蠡,范蠡早已出走。勾踐問文種:“范蠡還可以追回嗎?”
文種道:“范蠡為人機智,恐怕追不上了
不久,文種收到一封信。打開一看,是范蠡的親筆信,寫道:“你還記得吳王夫差的話嗎?'狡兔死而良犬烹’,越王勾踐為人,長頸鳥喙,能忍辱發奮,但又天性忌妒多疑,可與他共患難,不可與他共安樂。你現在如不速速逃去,他日必遭殺身之禍。”文種看完信,嘆道:“范蠡也太多慮了”
越王勾踐顧念范蠡的滅吳大功,撫恤其妻兒,將百里土地封給他們母子。有一天范蠡忽然派人把妻兒從越國帶出,一家人來到齊國到陶山隱居,以飼養六畜為生,獲利不菲,自號陶朱公
越王勾踐滅吳成功后,不但不封賞有功之臣,還與老臣們日漸疏遠。此時,諸稽郢已亡;內史計倪假裝瘋癲,辭去官職;泄庸、苦成、皓進、皋如等人也都紛紛告老還鄉;文種想起范蠡臨行之言,托言有病在身,不再上朝
勾踐的內侍中有人忌恨文種,便進讒言說:“文種自認功高蓋世,所以希望得到封賞。因遲遲得不到,所以對大王您不滿,假病不朝
勾踐知文種有才,覺得吳國已滅,他對自己已無用,更怕他有朝一日謀反作亂,無人能控制,心中想除掉他,又找不到借口
一天,勾踐到文種家中探病。看出文種破綻,便相信了內侍的讒言。于是解下一把寶劍,對文種說:“常言說,志士仁人不怕身死,只恐抱負不得施展。您自詡有七項謀略,寡人僅僅用了其中幾項,就將吳國滅掉。請您用剩下的幾項才干,替寡人到地下去見見吳國前人吧!”說完,登車回宮,留下寶劍
文種拿起寶劍,認出它是當年夫差賜給伍子胥自殺用的那把劍。文種撫劍痛哭道:“我不聽范蠡的話,今日終被越王所殺,真是愚蠢啊!”說完,舉劍自刎而死
還是范蠡聰明!看出勾踐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