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夏至之后,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就要到了,氣候炎熱時導致人體出汗過多、容易上火。而且夏季雨水多,是濕熱最重的季節。在中醫看來,夏至是陽氣最盛的時節。但物極必反,從夏至時,陰氣始生,晝漸短,夜漸長,也就是說陽氣越來越少,陰氣越來越盛。【整理摘編:時英平】陰氣初生,一方面要注意保護陽氣;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謂“陰陽爭死生分”的時節,陰陽交替,人體容易患各種疾病。所以,在此時節合理的養生保健非常重要。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醫師周賽男在其醫院公眾號發文表示,夏季飲食應少葷多素,宜多食蔬果谷物類,在果蔬中尤其推薦“瓜族”,如苦瓜、冬瓜、西瓜、香瓜等。①北京安定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醫師王娣在其醫院公眾號發文表示,夏季建議多食用當季的食材,尤其是紅色的食物,紅色入心。比如西紅柿、西瓜、櫻桃等。從生物學上來說,它們本身含鐵量高,可以補血,從而達到補心的目的。②此時正值一年陽氣最盛之時,人們容易食欲下降、濕氣加重、脾胃虛弱,這是因為夏至前后陽氣外達,氣血更多地運行在體表,從而造成體內虛寒。因此,飲食須以清淡為主,切忌貪涼,可以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蓮子、生菜等。①周賽男醫生表示,保證足量飲水,如果出汗過多,可適當飲用淡糖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補充津液。①《黃帝內經》言:“夜臥早起,無厭于日”。周賽男醫生表示,當前時節白天時間長,適當晚睡以及早起能保證頭腦清醒,精力旺盛。①午時是人體“合陽”的時候,午飯后休息20分鐘后小憩15-30分鐘,能有助于人體間陰陽的轉化,起到養心的作用。①周賽男醫生提醒,要避免過度運動,大汗淋漓,否則汗泄太多,既傷陰氣,也損陽氣。運動后忌大量飲用冰鎮飲料,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腹瀉、腹痛等不適。①王娣醫生表示,中醫養生強調“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很多患者在知道這點后,會自行進補,但單純補陽非常容易上火。有的病人吃人參導致滿嘴潰瘍,還有人吃羊肉高熱不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切忌盲目補陽,一定要聽取專業醫師/中醫醫生的意見。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