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好友向我大吐苦水,原因是未婚妻要求婚前必須購買一顆鉆石,而朋友認為鉆石昂貴且不保值,不是最佳選擇。
說到這里,想必很多男同胞們頗有共鳴。
這也不能怪女孩們,畢竟在“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的長期宣傳下,它已經變為愛情的“圣物”,成為專一、珍稀、奢華的代名詞。
實際上,我們都被忽悠了。鉆石,根本不珍貴。
鉆石的“騙局”
學過化學的童鞋們都知道,鉆石的主要成分是C,而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最不缺的就是碳元素。
它之所以被“神話”為愛情象征,進而躋身為稀缺物,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人造騙局。
時間回到十九世紀中期,鉆石的確稀有,僅供王室使用,直到1870年代,南非鉆石富礦被發現,徹底改變了它的豐富程度。
就在此時,一家大家耳熟能詳的公司戴比爾斯閃亮登場,通過壟斷礦場,人為制造稀缺,它開始在全世界收割。
為了讓鉆石深入各個消費階級,它創造出經典的廣告詞“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成功將鉆石與愛情深度綁定,成為“愛的禮物”。
由于手握所有資源,戴比爾斯輕松實現“定價自由”,把鉆石價格炒上天,一克拉售價高達數萬元,愈發讓人心馳神往。
然而,璀璨奪目的鉆石背后,卻充滿了罪惡。
講述非洲工人被奴役采礦的電影《血鉆》,就淋漓盡致描述了為爭奪鉆石資源的殺戮故事。看完電影后的人無不五味雜陳,影評最高贊“但愿看過這片子的人以后都不再向往鉆石”。
然而實際的情況恰恰相反,鉆石的地位一直沒有被撼動,直到人造鉆石出現。
打敗“老戴”的河南老鄉
天然鉆石形成的條件苛刻,需要純凈的碳元素、地殼擠壓和高溫。但聰明的中國人心想:這也不難嘛!
一開始大家可沒心思追求什么浪漫,國內只有少量制作鉆石的原料——金剛石。它可不是什么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因其堅固、耐磨的特質,經常被制造成鋒利的“刀”,用于切割物品,還應用于航空航天、半導體等尖端產業。
誰曾想就連金剛石供應也受制于蘇聯,一怒之下,中國人決定自己造。人造金剛石,說來也容易,就是準備一個“高壓鍋”,加入各種原材料,壓就完事兒,關鍵的難題在于這口“鍋”。
河南三磨所臨危受命,在夜以繼日的努力下終于研制出我國第一臺制造金剛石的機器,而且它比國外的機器切割面數更多、更精細,堪稱“高壓鍋PLUS”。
人造金剛石都造出來了,人造鉆石也不遠了。從2016年開始,河南開始培育人造鉆石,做出產品堪稱一絕。
啥水平呢?顏色達到最高級的D色(無色),進度達到VVS級,而且造價成本低。
戴比爾斯慌了神,趕緊拿出“我的地盤我做主”的氣勢,發明出一套鑒別鉆石的工具,擺明了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但就算是囂張如它,在河南老鄉的智慧面前也啞口無言。
它處心積慮改宣傳語為“珍如此心,真如此鉆”,陰陽怪氣嘲諷中國鉆石不正宗。但沒辦法,技術推動的進步已經勢不可擋。
就在去年,全球珠寶最大的時尚品牌潘多拉宣布不再使用天然鉆石,改為人工鉆石。這邊廂“老戴”秉持著打不過就加入的原則,也不情不愿地入局人造鉆石。
論珍貴,買黃金
你要問賣鉆石賺錢嗎?
公開數據顯示,行業平均毛利率達50%-60%,有的企業毛利率甚至高達83%,堪稱暴利。
于是無數企業前呼后擁,把人造鉆石捧上神壇,并且開足馬力生產鉆石。
著名的力量鉆石,今年4月推出40億元定增方案,達產后產能達到341.32萬克拉。
要知道,2020年中國人造鉆石的全部產能不過300萬克拉,而有定增計劃的不止力量鉆石一家。
這也意味著,人造鉆石將很快面臨產能過剩的情況,到時候人手一個鴿子蛋都不是夢想。
問題是它本來的價值就是稀缺性,如果隨處可見還有什么賣點,總不能宣傳“愛情不具有排他性”吧,那也太詭異了。
愛情與鉆石本就沒有關系,是利欲熏心的商人編織了一個美好的故事,讓人們心甘情愿掏空錢包,“上當受騙”。
其實比起鉆石,黃金才是“宇宙的恩賜”。金子形成可比鉆石困難多了,需要核聚變、核裂變,絕非能在實驗室輕松造出。更何況它還更保值、更珍稀。
啥,你說金子太俗氣?那一定是量不夠。試想渾身戴滿閃閃發光的金子,誰敢說你俗!(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