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交所聯合中國結算上海分公司、中證金融組織全市場開展科創板交易業務預通關測試。為模擬真實交易業務,本次測試中使用的5只科創板產品代碼為真實的科創板產品代碼,產生的行情為測試行情。
這五只科創板產品分別為華興源創(688001.SH)、睿創微納(688002.SH)、天準科技(688003.SH)、杭可科技(688006.SH)和瀾起科技(688008.SH)。
據悉,下周六還將有一次科創板交易業務通關測試。接下來,科創板首批企業將正式上市!
7月5日,上交所在《關于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安排的答記者問》中表示,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的條件基本具備,時機已經成熟,將于7月22日舉行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儀式。
首席科創官(微信公號:sxkcg666)將首批上市的25家企業大致分為8種產業:電子芯片、精密制造、人工智能、鋰電池、交通制造業、特種材料、醫療器械和衛星遙感。
從分類名稱來看,皆帶有較強的科創屬性。其中,電子芯片領域企業有7家,占比最多;精密制造次之,達5家;同樣曾受資金熱捧的人工智能、鋰電池則分別為2家、3家;剩余企業中,交通制造、特種材料、醫療器械分別占據3個、2個、2個席位;衛星遙感領域的航天宏圖,主要涉及衛星遙感和北斗導航相關技術。
當然,這些分類中的企業亦可能存在交叉,例如交通制造分類中的天宜上佳主營高鐵粉末冶金閘片,亦有精密制造及特種材料特性。
除了對概念股進行劃分,在募集資金、注冊地、2018年營收和凈利潤、研發投入、保薦機構、發行價及發行市盈率這八大方面,首席科創官(微信公號:sxkcg666)發現:
25家企業合計擬募集資金共310.89億元。僅中國通號一家的募資金額就高達105億元,占募資總額近三分之一。募資金額最少的是安集科技,為3.03億元。募集資金的平均值為12.4億元。
平均發行價為29.2元。發行價最高的是樂鑫科技的62.6元,最低的是中國通號的5.85元。
這些企業2018年營業收入平均值是23.8億元。其中,中國通號以400.1億元的營收遙遙領先其它企業;第二名是營收30.4億元的容百科技;新光光電的營收最少,為2.1億元。
“巨無霸”中國通號以37.2億元榮登2018年凈利潤榜首,瀾起科技以7.4億元排第二,安集科技以4496萬元的凈利潤墊底。值得注意的是,在這25家企業中,13家企業去年的凈利潤過億,占比約一半。
25家公司中發行市盈率最高的中微公司為170.75倍,最低的中國通號為18.8倍,市盈率跨度較大,平均發行市盈率為53.4倍。據了解,2009年創業板首批18家公司的發行市盈率最低為40.1倍,最高為82.2倍,平均發行市盈率達到56.6倍,略高于科創板。
在研發投入占比方面,各家公司的平均值是11.5%。其中,虹軟科技的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例最高,為32.42%。其次是中微公司和安集科技。嘉元科技研發占比最低,僅為3.32%。中國通號的數據比前者略高,是3.45%。
從注冊地來看,這25家公司歸屬于9個省/直轄市,地域以東南沿海為主。其中,北京和上海的企業最多,各有5家公司;其次是江蘇有4家公司;廣東和浙江各有3家;陜西有2家;福建、黑龍江和山東各有1家。
從保薦機構來看,中信建投5.5家(聯合保薦算0.5家),排名第一;華泰聯合3.5家,排第二;中信證券3家,排名第三。這三家券商保薦的公司數量占首批上市公司的一半。
7月22日,科創板首批25家上市的鐘聲即將敲響,你是否充滿了期待?在看完首席科創官(微信公號:sxkcg666)精心盤點的數據后,你有沒有對哪支股票“一見鐘情”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