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或許你天天都在我們【嶺南盆景】平臺以及其他上打轉,看各種有關盆景技藝的文章、圖片。有些文章似是而非,有些圖片似曾相識,甚至是不斷出現,看到厭煩的舊圖。盆景作品我只尊重經典,其實小編認為,要想學習盆景創作就要從經典作品入手。如果只是參照別人作品,依樣畫葫蘆,不認真地研究作品的每一個細節、不對盆景理論中的一些專用術語深刻領悟,沒有真正領會文章內容要點的話,這種打醬油式的學習對自己是沒有多少幫助的。今天小編再給你精揀一些盆景創作的關鍵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對照圖片,認真領悟,往往一張優秀作品的圖片就夠你研究半天了。
盆景大師王永康認為,玩盆景應該是人對樹的一種尊重。因為尊重,他把每一棵瀕臨死亡的枯樹重新煥發了生命;因為熱愛,他在每天清晨,都去觀看盆景每個細微變化,而收獲了開心快樂。世界上,有一種情感最為神圣;世界上,有一種行為最為可貴;世界上,有一種境界最為高尚,那便是尊重,世間最可貴的便是尊重。今天講盆景創作最重要的原則是——師 法 自 然其實就是對對樹的尊重對。
關鍵詞:
自然美、含蓄美、朦朧美、求雅脫俗、形神兼備、虛實結合、從繁求簡、思路清晰、主次分明、有條有理、合理布局、疏密得當、枯榮并存、剛柔互濟、巧拙互用......
原則——師法自然
比例——顧盼呼應
節奏——高低,起伏,疏密,開合
對比——枯榮并存
藝術——平中見奇,奇顯平中
造型——剛柔互濟
體量——比例恰當
手法——巧拙互用
色彩——輕重相衡
態勢——動靜相襯
效果——情景交融
.....
中國盆景藝術的自然美特點是求雅脫俗,形神兼備,十分講究含蓄美,朦朧美,意境深遠。講究以實景烘托虛景,虛實結合;講究層次和意景,以達到“有限變無限,有界變無界”、“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引人入勝,令人遐思”、“不盡之意,回味無窮”、“平凡之處見微妙”、“以點聯想全面”。
中國盆景素以詩情畫意見長,優秀的作品耐人尋味,發人深思。要使作者產生這種藝術魅力,就必須遵循一定的藝術創作原則,靈活的運用藝術辨證法,處理好景物造型中的各種矛盾,達到既多樣又統一的效果。
“師法造化”是盆景創作的重要原則。它是指觀察自然,學習自然,掌握其規律,從中吸取創作源泉,使作品真實地更高更好地表現出自然景物。在師法造化的基礎中,還須對表現對象進行分析、研究,抓住景物特點,“從繁求簡”,使作品更加集中和典型,再現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向往。
創作優美盆景作品,要做好“思路清晰、主次分明、有條有理、合理布局”,應該采取各種對比和烘托的手法,使主體突出,在表現意境上,應該追求虛中存實,實中含虛,從而達到“虛實相生,意境深遠”的效果。
為了創作優美作品,盆景的布局不可全部塞滿,須根據表現力度的需要,作出一定的空白處理,以虛代實,使觀者有自由想象的天地空間,從而達到意境深遠的效果。
盆景中的景物安排,要做到“疏密得當”,即有疏有密,疏密相間,“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在節奏上,可通過高低,起伏,疏密,開合等規律的變化,表現一種“韻律”,以傳達人的心理情感,增強作品的表現力。
優美的盆景作品,對盆景的態勢要求十分嚴格,最忌四平八穩,須注意取勢導向;即有意識地布置出動勢,以達到“動靜相襯”,使作品顯得生動而有氣勢的感覺。
盆景中景物的形體或色彩,應有輕有重,同時要形成不對稱的均衡,這就是“輕重相衡”的效果。
盆景中景物的比例安排,要做到相互“顧盼呼應”,才能使景物虛實巧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優美的盆景造型和其他藝術創作一樣,既不可一味粗放,也不可過于纖細,而應該有粗有細,“粗中見細,細在粗重”,這樣才能重點突出,對比鮮明,形神兼備。
“景愈藏則境界愈大;景愈露則境界愈小”。盆景中的景物不可全部遺露在外,而應有“露中有藏,藏中顯露”的效果,以引起觀者豐富的聯想,從而有利于意境的再創造。
盆景藝術,既不能太平凡,也不能太奇特。太平凡沒有趣味,太奇特又失卻自然。做到“平中見奇,奇顯平中”的效果,這樣的盆景方為上乘作品。
盆景的造型,不可一味求剛,也不可一味求柔,應該使之剛中有柔,柔中有剛,以達到“剛柔互濟”的效果,這是制作上等盆景基礎。
巧與拙是辯證的關系。在盆景藝術中,巧固然是一種美,其實拙也是一種自然美,二者缺一不可,故應做到“巧拙互用”的手法,才能讓盆景顯得更加自然美。
自然界枯榮并存。在盆景中,也常常通過“枯榮對比”象征生命與死亡的抗爭,并從中顯示生命的活力與歲月的年輪在作品中再現。
盆景要在小小的盆中表現出很深的意境,就必須采用透視法則,做到近大遠小,近清晰遠模糊。中國盆景除了采用定點透視(即視點固定)以外,還有一種規律的散點透視(即視點可按一定規律移動),可以表現出極大范圍的景觀。尤其是山水盆景更是如此。
盆景中各種景物的體量,尺度,應處理得“比例恰當”。這樣既能合乎自然情理,又可起到大小遠近對比、襯托的作用,使作品達到小中見大、以點觀面、由近觀遠的效果。
盆景中的“色彩處理品”,主要體現在選材和配置上,中國盆景崇尚色彩簡煉,含蓄,古樸,素雅。
優秀的盆景作品,應該“情景交融”。即盆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應該凝聚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美學造詣,使觀賞者能觸景生情、由小見大,從有限的景物中產生無限的聯想。
“自然型”盆景12式
自然型盆景以造型模擬自然界孤木、叢林神貌,形狀多變,姿態萬千。現將“自然型”盆景的造型十二種形式配以圖片,進行說明。
1、直干式:樹木直立,有古木參天、巍然屹立氣勢,嶺南又稱“大樹型”。
2、斜干式:樹干橫臥,而枝條、樹冠平展于盆外,猶如臨水古木,故也稱臨水式。
3、懸崖式:樹干向外懸掛下垂,有似蒼崖古松。樹干懸掛不低于盆底稱半懸崖,低于盆底的稱全懸崖。揚州又稱“掛口”。
4、臥干式:樹干橫臥土面,而枝條、樹冠崛起伸展,似雷擊風倒之勢。
5、曲干式:樹干蟠曲虬龍,多見于傳統的形式。
6、多干式:樹干叢生,高低參差,虬枝四出。其中又有雙干式、三干式或一本多干式之分。
7、枯干式:主干斑駁,洞穿蝕空,極富蒼古之氣。
8、垂枝式:枝葉下垂紛披,猶如柳垂綠波。
9、叢林式:多株叢植,宛如原野,山間簇生叢叢疏林。
10、風動式:枝葉風飄一方,富有動感,如疾風勁草。
11、連根式:粗根裸露相連,莖干高你參差,錯落有致。揚州俗稱“過橋”,廣東、廣西稱“連理樹”。
12、提根式:通過栽培技藝和造型手法,變化虬曲蜿蜒的根系形態,呈蒼古氣勢。
點擊下面標題,進入精彩回放
嶺南盆景微信公眾平臺分享最有價值的盆景文化,歡迎留言參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