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前論
八段錦各部分的名稱參考我們大學老師鄔建衛主編,謝克慶主審的教材《祖國傳統運動養生學》。八段錦八節動作的歌訣為:“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往后瞧”“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后七顛百病消‘
二、總論
八段錦的健身養生功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大的方面:
1、導氣引體,調暢氣血
八段錦動作柔和緩慢。柔和緩慢的運動能讓生命機體充分放松自然,更好地發揮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因而有利于機體的全面康復。八段錦導氣引體、調暢氣血的原理是,通過對外在肢體軀干的屈伸俯仰和內部氣機的升降開合,使全身筋脈得以牽拉舒展,經絡得以暢通,從而實現“骨正筋柔,氣血以流”。研究結果表明,通過習練八段錦,人體血管彈性明顯改善,心肌收縮更加有力,迷走神經的興奮性進一步增高,血管的充盈度和節律性也會更強。
2、松緊結合,增進協調
松緊結合、動靜相兼是八段錦功法的一個顯著特點。他要求練功時松中有緊、松而不懈、緊從松來、柔和拔伸。“緊”只是動作中的一瞬間,而松是貫穿動作過程始終的。松緊的這種密切配合和頻繁轉換,有助于刺激調節機體的陰陽協調能力,促使經氣流通,滑利關節,活血化瘀,強筋壯骨。從現代運動科學的角度看,這是一種小負荷的運動應激。研究結果表明,習練八段錦對血壓、心率、血糖、甲狀腺功能等具有雙向調節功能,從而增強了機體的適應能力和預防疾病的能力。
3、脊柱為軸,整體調節
八段錦鍛煉的中心部位在于脊柱。整套功法練習,要求重心上下左右不斷轉換,并力求身體平衡,動作連貫相隨。同時要求所有動作需通過一個中心來指揮,即脊柱。也就是說,要通過腰脊活動來帶動四肢。八段錦前四勢突出的是肩胛夾脊的內縮蓄勁,后四勢則側重腰胯命門的俯沖扭轉與拔伸,勁力從軀干脊背向四肢末梢逐步傳送,由里到外依次撐緊,運動過程似乎要克服某種阻力,從而四肢經脈筋骨得到充分的拔拉伸展。脊柱是人體運動的樞紐,具有支撐身體、保護內臟的功能;同時由于脊柱兩側分布著支配肢體臟腑的全部神經根,因此又被稱為人體的“第二條生命線”。八段錦通過對脊柱的拉伸旋轉,刺激疏通任、督兩脈,從而起到了整體調節,牽一處而動全身的鍛煉效果。
4、強化臟俯,疏通經絡
八段錦同傳統中醫學臟腑經絡理論關系密切。比如第一勢中的“三焦”是人體元氣與水液疏布的通道,覆蓋五臟六腑。這一勢通過上托下落、對拉拔伸,有利于元氣水液上下布散,發揮滋潤濡養作用。第二勢左右開弓,有利于抒發胸氣,消除胸悶,并能疏理肝氣,治療脅痛。第四勢中的五勞一般是指心、肝、脾、肺、腎五臟的勞損;七傷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的傷害。養生理論認為“生病起于過用”,所以五勞七傷類似于現代人常說的亞健康。這一勢扭頭旋臂,調整大腦與臟腑聯絡的交通要道——頸椎(中醫稱為天柱),同時挺胸刺激胸腺,從而改善大腦對臟腑的調節能力,并增強免疫功能,促進自身的良性調整,可以消除亞健康。由此可以看出,八段錦的功法原理出自黃帝內經的基本理論,是符合人體生理學原理的。
三、分論
一、“雙手托天理三焦”提及三焦之腑。然而,三焦在中醫藏象理論中,既是元氣運行之通道,又系水液通行之場所,是上焦(心肺所居)、中焦(脾胃所處)、下焦(肝腎所屬)的總稱。誠如《難經》所云:“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五臟六腑。”《中藏經》所載:“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號曰中清之府,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體,和內調外,營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于此也。”因此,“雙手托天理三焦”并非僅影響三焦之腑,而是影響到整個經絡系統及其絡屬臟腑。
二、“左右開弓似射雕”的動作,其刺激部位重點在胸廓位置,而胸廓不僅是足少陰腎經與手厥陰心包經的交界之處,還是有大范圍的經筋分布。因此,這一動作的重點可調理腎、心包(其功能與心形似)兩臟。
三、調理脾胃須單舉”的動作,其刺激部位是胸腹部。依據經絡的循行路線,胸腹部自內向外依次為任脈、足少陰腎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相關動作可通過上下相對地牽拉以疏通經脈、舒展經筋筋結,由此調和腎、胃、脾、肝等臟腑功能。
四、“五勞七傷往后瞧”“搖頭擺尾去心火”的動作,其刺激部位主要是項、背、腰部的經筋和經絡,通過對循行于此的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陽脈之海)的良性刺激,以此來疏通相關經脈、經筋及臟腑。而其中搖頭又直接刺激到大椎穴,擺尾直接刺激到腎俞穴和命門穴,由此而使經絡疏通不至壅滯,腎水上行以降心火。
五、“兩手攀足固腎腰”的作用點在腰、足。“腰為腎之府”,彎腰鍛煉可以影響腎。攀足時要求足趾抓地,俯身雙手下按,這加強了對涌泉穴的刺激,同時還可以刺激腎經在踝部位的照海穴、水泉穴、太溪穴等五輸穴、絡穴及八脈交會穴,從而能夠疏通腎經經氣。
六、“攢拳怒目增氣力”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經,使肝血充盈,肝氣疏泄,進而有益于氣血對筋膜等軟組織的滋養,不但增長兩臂上肢的的力量,而且使全身關節靈活有力,肌肉力量得到增長。
七、“背后七顛百病消”需雙手后攏,掌抵腰府,這個動作體現了陰升陽降的動態平衡狀態,陰經的經氣上升,陽經的經氣下降,氣血流注,如環無端。
四、總結
八段錦的每一式不僅與疏通經絡、舒展經筋有關,而且與調理臟腑不無聯系。每式的練習都要求上下肢協調配合,動作柔緩,松緊適宜,動靜結合,從整體上對臟腑功能的陰陽協調大有裨益。由此可見,每日一練八段錦對我們的身體大有裨益,不僅可以改善多種亞健康的身體不適,還能調理許多臟腑疾病,更能預防大病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