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來,我們始終把“構建有效課堂、高效課堂”研究活動作為學校教學研究的重點內容,下大氣力抓。在“構建自主有效課堂”的探索實踐中,我們認識到:構建有效課堂兩個核心因素是教師和學生。課堂是否有效,就要看學生和教師是否在課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是有效課堂的核心目標,而教師的發展是學生發展的有力保障。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切實加強教學研究,最大限度地挖掘師生兩個層面的潛能,努力構建有效課堂。
一、調整思路,完善管理和評價,為“自主有效”課堂教學改革精準定位
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我們通過召開校會、教研組長會、學科會,舉辦專題講座和教師論壇等形式,對全體教師進行全方位的宣傳、發動和引領,使廣大教師充分認識到“構建自主有效課堂”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課堂教學評價是推進教育改革的關鍵環節,“自主有效”的課堂學習不僅要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更應該注重學生的參與和學習效果,為此,學校設計了專門的“自主有效課堂教學評價方案”,制訂相應的評價標準。重點看學生主動參與程度,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看一節課結束后目標的達成度,更看重在知識形成過程中學生的能力和習慣是否得到了培養,新的評價標準把教師帶向了新的發展方向。
二、梳理問題,達成共識,為“自主有效”課堂教學改革把好脈
當前我們的課堂之所以無效,是因為存在很多問題,為此,我們專門召開了學校管理層和教研組長組成的論證會,尋找梳理了以下問題:
1、教師課前準備不夠充分,教材解讀不深刻。
2、教學隨意性大,無價值的問題滿堂飛,提問缺乏有效性。
3、部分教師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嘴上說著自主,實際行動沒有。
4、課堂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過多停留于表面上的熱鬧,課堂成了好學生的主陣地,缺乏有效性。
5、教師靈活調控課堂的能力欠缺,急需提升學科素養。
6、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品質有待加強。
7、學生對于所學學科沒有興趣。
在梳理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課堂必須是“務實”才“有效”。
(1)有效課堂應當是平實的。實實在在地設計教學,實實在在地落實教學目標,實實在在地完成教學任務。
(2)有效課堂應當是真實的。所謂真實,指的是還課堂的本來面目。提倡自主創新、張揚個性與合作學習,這是正確的,但必須從教學實際出發,在繼承優良的基礎上改革和創新。
(3)有效課堂應當是扎實的。所謂扎實,是指課堂教學要有實際意義,要使學生全員參與,而不是僅限于少數學生與教師互動。
三、多方研討、多措并舉、探求“自主有效”課堂教學問題解決策略
1、強化備課、治根治本
我們首先改革了備課要求:①目標準確。②重、難點突出。③注重課堂設計。我們要求課堂設計要在以下幾點下功夫:(1)如何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2)在學生探究中如何點拔學生思維。(3)哪些地方需要教師講,怎樣講 。(4)要求把教學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淡化教師的講。(5)對于重、難點問題,要給學生設置臺階,引導學生步步思考,步步深入,力求達到難點自破、水到渠成的境界。(6)在練習的設計上要有基本題——變式題(知識、理解)——綜合題。
2、尊重教師、分層遞進
任何發展應該在充分尊重教師的基礎上來進行,我們不能拿著我們先進的教學方式強加給所有老師,因為每個人的層次是不一樣的,即使是模仿,有的老師也沒有這個能力。根據學校現狀我們采取“典型引領,抓兩頭、促中間”的方式,促使老師分層遞進。結合區教研室的區級優秀教師管理辦法,我校拿出專項經費支持優秀教師的發展,并為他們定好具體的指導任務,切實發揮好他們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學校師徒結對工程開展得扎實有效,形成了濃厚的研究氛圍,年輕教師的課個個有模有樣,理念超前。5月份,還專門舉行了“優秀教師教學經驗專題介紹會”,效果很好。優秀教師和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變革,帶動了中間教師的反思和改革。
3、分組研討、構建模式
我們根據不同學科組的實際情況,在教研組長的帶動下,分教研組研討了適合本年級學生的語文教學模式,并逐步實施和完善。如:一年級的交流預習(10—15分認讀生字)、課文欣賞(5—8分檢查讀、思考讀、評價讀)趣味書寫(5—8分鐘教師示范、學生練習)。五年級略讀課文框架:課前預習(詳細的預習要求)、檢查預習(5分鐘)、自主合作學習(合作讀課文、討論交流自讀提示中的問題、問難質疑)、全班交流展示。
4、辯課教研、志在突破
長久以來,我們的數學團隊就一直堅持辨課的方式,本學年我們在各教研組推開了這種教研方式,意在挖掘課堂的真正內涵,提升教師的真正水平。老師們在辨課和互換“蘋果”的過程中,真正敞開心扉,不互相吹捧,就是查找問題,大家也從不因為別人在公開場合指出自己缺點而焦慮,更多的是坦誠接受。辨課教研,突破了很多桎梏課堂發展的問題。一年來,幾乎每個老師的課堂,都經歷過辨課的洗禮,老師們也在一次次的爭論中,提升智慧和自信。
5、形成常規、規范品質
自主學習如果對教師來說是一種必須的要求,那么對學生來說就應該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它是限制教學有效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是天生的,為規范學生的學習品質,我們對重點學科,形成了學習常規。
(1)語文學習常規
下大力氣抓習慣:如寫字姿勢、端書姿勢、傾聽習慣等。
興趣培養放首位:我校注重讓閱讀引路,通過繪本書閱讀讓孩子愛上語文學習,中高年級通過“活動作文”“激勵評價”提高作文水平。多讀書、少做題,嚴格控制作業量,如每周一天的“無作業日”,減少孩子厭學情緒。
方法和能力并重:重點在閱讀中培養孩子思維能力、記憶力、表達能力等;注重讓孩子擔當“小老師”“小評委”提高自主有效課堂的構建。
(2)數學學習常規。
從二年級下冊開始就倡導學生整理單元網絡圖。
讓學生撰寫數學學習計劃,并全班交流。
每天課堂3道計算題,課前所有學生的練習本都是打開的。
學生同桌善于合作,優等生能主動輔導差的學生。
從三年級開始設立了自主預習本,重點學時設計預習學案。
每周一天的“無作業日”。
設置“家庭作業糾察員”
四、以各類研討課為載體,加強“自主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推廣。
為 加強“自主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推廣,我們開展了“教研組主題研討課”“特色教師示范課”“常態課”“片區教研課”“師徒同上一節課”“課題匯報課“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本學期的張店區“自主有效”片區優質課選拔,我校共有10位教師代表學校參賽,上課教師精心準備,教研組成員群策群力,課堂精彩不斷,10位教師全部獲獎,有5人獲一等獎, 4人獲二等獎,1人獲三等獎,劉寶林老師出示區展示課。結合科學發展觀辦實事活動,我校添置了錄像機,為教師錄制常態課30余節。讓教師對鏡自斟,及時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無效行為,讓自主有效課堂走向完美。
總之,通過一年的改革,我們明顯的感受到老師們有了實踐的意識和動力,他們正在由原來的教書匠向著科研型的教師邁進。但是我認為教學改革是一項細水長流的工程,我們不能以任何的模式去制約每位教師的教學行為,也不可能用短短的1年時間就完成一項變革。我們也越來越意識到,教學其實沒有模式,適合自己學生發展的就是好的。有效首先是要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愿意去探究,也就是所謂的“真心實意”的自主,只有自主了,才會帶來課堂的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