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大家都知道,性涼,可以用來治理咽喉腫痛等癥狀。薄荷種植技術也很簡單,而且市場前景也比較大。薄荷對環(huán)境條件適應能力較強,薄荷如何高產(chǎn)種植?其種植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品種選擇
一般來說薄荷最常見的品種有兩個,分別是青莖和紫莖紫脈。
二、栽培地的選擇
薄荷為長日照植物,喜陽光,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一般土壤均能栽培,以沙質壤土、沖積土為好。土壤酸堿度以pH值6.0~7.5為宜。選擇有排灌條件、光照充足的塘邊、屋邊及水渠邊等零散土地,土質肥沃,地勢平坦為好;沙土,光照不足、干旱易積水的土地不宜栽種。種過薄荷的土地,要休閑3年左右才能再種。
三、整地施肥
薄荷屬于多年生長作物,大面積種植一定要把地整平,便于旱季灌溉和雨季排水。早春深耕,耕深不低于25厘米,耕前每畝施用硫酸鉀型復合肥(15-15-15)50~75千克、12%過磷酸鈣100千克,充分腐熟晾曬7天以上的農家肥4000~5000千克,木質素菌肥150~200千克(有條件的地方,農家肥與木質素菌肥均勻混合,在無直射光的環(huán)境條件下發(fā)酵30天后再施用),上述肥料均以撒施的方式施入。45~50千克噴灑,或38%硝酸稀土對水50千克噴灑。瓜膨大初期,每畝可用稀土動植寶75毫升,對水60千克噴灑。
四、種苗選擇
薄荷種苗一般有根莖、分株、扦插3種繁殖方式,大面積栽植,多采取扦插繁殖的方法。山東地區(qū)一般在5~6月份扦插繁殖,育苗床設在交通便利、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地塊,每畝施用三元復合肥(15-15-15)30~35千克、木質素菌肥100千克作為基肥,耕細耙平后,整成寬1.2米的平畦,畦埂寬不低于8厘米,畦埂高12厘米。將健壯、無病蟲害的地上莖枝切成長10厘米的插條,按行株距7厘米×3厘米進行扦插育苗,保持土壤濕潤。6月下旬,薄荷苗高10~15厘米時,將野生及混雜的薄荷植株連株拔掉,按照株距10~15厘米進行疏苗、補苗。
五、田間管理
1.查苗補苗在4月上旬移栽后,苗高10厘米,保持株距15厘米左右,即每畝留苗2萬~3萬株。
2.申耕除草3~4月要及時中耕,每10天1次,連續(xù)2~3次。因薄荷根系集中于土層15厘米處,地下根狀莖集中在土層10厘米處,故中耕宜淺忌深,以防傷根斷莖。
3.摘心打頂5月份當植株旺盛生長時要及時摘去頂芽,促進側枝莖葉生長。
4.肥水管理一般在2月出苗時,每畝追施糞水1000—1500千克。在苗高20~25厘米時,每畝追施尿素20—30千克,于行間開溝深施,施后覆土。在薄荷第1次收割后,二茬苗高10厘米時,每畝澆施稀人糞尿1000—1400千克,磷酸二銨50千克。第2茬收獲后,要用優(yōu)質有機肥覆蓋,為下一年早發(fā)快長打下基礎。植株生長期間,要保持地表濕潤,干旱時應及時灌水,宜小水勤澆;夏秋季節(jié)遇大雨時要及時排澇。
六、防治病蟲害
病蟲害主要有斑枯病、銹病和銀紋夜蛾等。斑枯病常在5~10月間發(fā)生,發(fā)病時主要為害葉部,要及時摘除病株并燒毀,可用70%代森錳鋅或75%百菌清500~700倍液噴灑,或用40%多菌靈膠懸劑800倍液噴霧。銹病主要為害葉和莖,在5~6月連續(xù)陰雨或過于干旱時易發(fā)病。發(fā)病嚴重時葉片枯萎脫落,甚至全株枯死,發(fā)病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1000~1500倍液或用敵銹鈉300倍液防治,收獲前20天停止用藥。當發(fā)生銀紋夜蛾時,可用90%敵百蟲1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1500倍液噴霧。
七、適時采收
一般栽植1次可連續(xù)2~3年采收。在主莖高.20厘米時可開始采收嫩莖葉供食用,每隔15~20天采收‘1次。藥用的應選晴天中午前后,用鐮刀貼地將植株割下,攤曬2天,注意翻動,晾曬至七八成千時扎成小把,再晾至全干,即可作為藥材出售。南方地區(qū)可常年種植,北方地區(qū)冬季采用保護設施栽培,亦可實現(xiàn)周年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