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地方春拍的紫砂板塊表現與京城基本持平,西泠拍賣、上海嘉禾、上海匡時、上海新華四家拍賣公司紫砂器物專場共上拍554件紫砂器,總成交額5300余萬元,平均成交率超八成。對比京城紫砂拍賣情況,保利、嘉德、匡時、翰海共推出5個紫砂專場,781件拍品,總成交額為6764.6萬元,平均成交率74%。兩地數據對比,雖然江浙滬地方拍場上拍數量比京城少了200余件,但是成交總額并未出現明顯落差,且成交率還高出了7個百分點。
明·日本京都萬福寺舊藏、田能村直入自用時大彬制朱泥調砂扁圓壺 西泠拍賣 成交價:109.25萬元
細數四家拍賣公司專場中紫砂壺的成交情況,西泠拍賣共成交了66件紫砂壺,成交率85%。清嘉慶楊彭年制、陳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井欄壺以414萬元領跑,310.5萬元成交的楊彭年制、陳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笠蔭壺位列第三,其成交價比最高估價180萬元超出了130萬元。此專場中明·日本京都萬福寺舊藏、田能村直入自用時大彬制朱泥拼砂扁圓壺在拍前被寄予厚望,最終以109.25萬元成交,位列本場第五。
王寅春 六方井蓋 上海嘉禾 成交價:201.25萬元
王石耕 云水藏龍 上海嘉禾 成交價:92萬元
上海嘉禾共推出17件紫砂壺拍品,成交16件,泥料為少有的民國墨綠泥的王寅春六方井蓋壺以201.25萬元領銜。而王寅春第三代傳人王惠中原創設計制作的十一件菊蕾茶具和墨綠泥三足三思壺分別拍得20.7萬元和14.95萬元。11件套組包括菊蕾壺1個,茶葉罐個,煙缸1個,4杯4碟共計11件,均為18瓣筋囊器。菊蕾壺,口、蓋、鈕與壺體18瓣紋理精確,蓋鈕亦飾18菊瓣,遙相呼應,加之茶葉罐、煙缸、杯碟,完整的一套茶具均已18菊瓣更是難得。
民國 朱可心梅報春壺 上海新華 成交價:107.25萬元
上海新華共推出77件紫砂壺,除2件流拍外,其余全部成交,尤其是當代紫砂壺更受大眾歡迎。朱可心梅報春壺以107.25萬元的成交價領跑。報春壺式系列作品是現代紫砂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是朱可心于上世紀七十年代初首創的一壺多種裝飾新壺式,其系列作品有:報春壺、常青壺、春色壺、勁松壺、翠竹壺、高罌壺等,其中梅報春壺是朱氏最負盛名的作品之一。
四家拍賣公司紫砂專場中紫砂壺成交情況統計
西泠拍賣三創曼生壺紀錄
清中期·楊彭年制、陳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笠蔭壺 西泠拍賣 成交價:310.5萬元
一件井欄壺,一件笠陰壺,兩件曼生壺在這個春拍密集的六月之尾,又抓住了人們的眼球。西泠與曼生壺似乎有著特別的緣分,曼生壺拍賣的一個又一個高峰都是在西泠創造的,可以說西泠見證了曼生壺的每一次輝煌時刻。
2014年西泠秋拍,楊彭年制、陳曼生作銘紫泥扁石壺當時估價380萬元,最終成交價為534.75萬元,首創曼生壺紀錄。2016年西泠秋拍,楊彭年制、陳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乳鼎壺估價500萬元,最終成交價為603.75萬元,再一次破曼生壺拍賣記錄。2017年西泠春拍,龔心釗舊藏楊彭年制、陳曼生刻香蘅款紫泥粉彩泥百衲壺以580萬元起拍,經過長達24分鐘數十輪的激烈競價后,以1449萬元的高價成交,三度刷新由西泠拍賣保持的曼生壺拍賣紀錄,同時也創造了曼生壺的世界拍賣紀錄。四年間曼生壺曾有4次領銜西泠紫砂專場,另有3次入選TOP5。
西泠自2012年秋拍,至今已開設11次紫砂壺專場,共上拍1419件作品,總成交額22854.3萬元,平均成交率85%。尤其是2016-2017年,上拍數量穩定保持在150件左右,成交額也在2700-3000萬元之間,成交率更是平均達九成之高,十分穩定。
2012-2018年西泠紫砂器物專場成交情況及曼生壺成交拍賣統計表
顧景舟的五把傳奇石瓢壺
寒汀石瓢壺
相明石瓢壺
吳湖帆石瓢壺
唐云石瓢壺
近代紫砂大師,首推顧景舟老先生,他是新中國的紫砂七老之一,所享聲譽可媲美時大彬,作品為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文物館收藏。1955年,應人民大會堂的定制需求,顧景舟制松鼠葡萄茶具,一壺、一糖缸、四杯、四托,共計十頭,是不為多見的顧景舟花貨作品,2015年東正秋拍中以9200萬元的天價成交,創造了最貴紫砂壺的拍場紀錄。
近幾年來,顧景舟的紫砂作品頻創新高,一直引領著紫砂拍賣市場。顧景舟拍賣作品中,超過千萬元的紫砂壺就有25把,其中最有名的,要屬五把具有傳奇色彩的石瓢壺。
上世紀40年代末期,經鐵畫軒主人戴相明介紹,顧景舟認識了江寒汀、唐云、吳湖帆、王仁輔、來楚生等著名書畫篆刻家,令他的創作思想與藝術格調多了不同視野的養分。1948年,顧景舟精心制作了五把石瓢壺,由吳湖帆各題詩句,分別由吳湖帆、江寒汀等畫竹、梅圖案,除自己收藏一把外,其他慨贈戴相明、江寒汀、吳湖帆、唐云。這五把壺陶、書、畫、刻珠聯璧合,可稱文人氣息濃郁的杰作,而顧景舟之“舟”字款也自此五把始用,意義非凡。
寒汀石瓢壺在2013年北京保利八周年春拍以1495萬元成交,震驚藏界,傳為佳話。吳湖帆石瓢壺于2015年北京東正茶道具專場中以2817.5萬元被藏家競得,創出顧氏單件紫砂壺最高紀錄,風光一時無兩。相明石瓢壺在北京匡時2015秋拍中以2702.5萬元成交,此壺曾在中國嘉德2010春拍中拍得1232萬元,唐云石瓢壺上海工美2008年秋拍中以318萬元成交。現今五件大石瓢中,已有“相明”、“唐云”、“寒汀”、“湖帆”相繼現身拍場,花落各處,甚至創下當時紫砂壺拍賣紀錄。目前僅顧景舟家人收藏的“景舟壺”仍秘不示人。可想而知這把“景舟壺”的價值。
紫砂經典壺型必知
紫砂壺經歷數百年的發展,器型何止萬千,而其中最耐看的,正是那些經典造型的壺。除上文中提到的石瓢壺外,仿鼓、供春、掇球、提壁、魚化龍、龍頭八卦一捆竹、井欄、報春、風卷葵等經典款型,在2013年宜興《紫砂壺十大經典器型》評選中脫穎而出。
顧景舟制段泥供春壺 中國嘉德 成交價:264.5萬元
供春壺是紫砂發展史上開始有記載的第一件作品,是紫砂壺中的經典款型,此壺形得以流傳至今,不僅是為了紀念供春這個人,更是因為它奇特的造型。壺身仿若古老的樹皮,歷經滄桑,壺鈕若嫩芽,預示著春天萬物的生機盎然該壺。供春壺的聞世,著實影響了紫砂幾代藝人的追逐和發揚,關于這把壺的歷史也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其中宜興著名藏家儲南強先生,1928年間在蘇州買到一把缺蓋的供春壺,請當時名師裴石民配蓋,事成后,英國人以兩萬金想買去,儲先生不愿賣,最后捐贈給國家,現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成為國家之寶。
明 時大彬制圈扭壺 西泠拍賣 1344萬元成交
清康熙 陳鳴遠制南瓜壺 中國嘉德 成交價:3220萬元
井欄壺屬曼生十八之列 ,它以石井欄為造型基礎,并借鑒井欄刻字之美而成為壺銘之美,樣式古樸而文辭優雅,有“高井欄壺”和“仿古井欄 壺”的區別。顧景舟、呂堯臣、徐漢棠等現當代工藝美術大師更是設計制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井欄壺。1989年顧景舟制、亞明書畫矮井欄壺在北京東正2017年春拍中以1782.5萬元成交。
風卷葵壺的作者是楊彭年的妹妹楊鳳年,她是紫砂古代史上唯一留下姓名的制壺女藝人。風卷葵壺面世后,許多文人墨客競相購買,可楊鳳年卻不愿重復再做,這件紫砂茗壺成了獨件珍品,但在世事紛爭中,隱寂而不知去向,直到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在一地下埋著的甕中發現,后被紫砂收藏家華蔭棠高價買下,1982年贈予宜興陶瓷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