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文化廳副廳長李修松解讀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 |
李修松: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 |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 陳葉軍 |
2011年11月15日08:28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
編者按: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對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這一重大戰略任務作出了全面部署。在我國當前情勢下,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對于推進文化創新,帶動文化產業并促進相關產業加快發展,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安徽省文化廳副廳長李修松在接受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專訪時說,文化創意產業在各地普遍興起,在經歷了世界金融危機考驗后,目前發展勢頭更加強勁。然而,大好形勢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存在“淺”“泛”“濫”“抄”“乏”等五大問題。應該大力改變文化與科技兩張皮現象,有效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用文化創意產業推進文化創新。 文化創意產業五大問題 ——“淺”“泛”“濫”“抄”“乏” 李修松指出,冷靜分析,我們會發現,大好形勢下的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也存在一系列問題,諸如缺乏資金、機制創新、政策支持,市場體系不健全等等。李修松將當前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存在的問題概括為:“淺”“泛”“濫”“抄”“乏”五大問題。 “淺”。文化創意產業恰恰缺乏創意。創意層次低、方法和手段單一、科技含量不夠、原創水平不高的問題,可以說是普遍存在。 “泛”。將文化創意產業泛化。文化創意產業最主要特征在于“創意”,然而,許多地方不加分析和區分,將各種文化產業都冠之曰文化創意產業,這樣做反而會抑制創意,不僅發展不了文化創意產業,而且一般文化產業也難發展起來。 “濫”。一些地方盲目跟風,一哄而起,只重量的擴張,不管質的提升,大量低水平重復投資,同質化現象嚴重,布局不合理。 “抄”。相互模仿,照搬照抄現象嚴重。有搬抄國外模式的,如引進迪斯尼樂園之外;有抄襲國內的,如“云南印象”模式被很多地方沿襲。至于許多文化創意企業產品的“山寨”現象,則是到處流行,有目共睹了。 “乏”。文化創意產業人才缺乏,舉凡創意、技術、管理、營銷人才都嚴重缺乏,更缺乏善創意、會技術、懂管理、知營銷的復合型人才。文化創意的人才結構或人才組合也缺乏合理性。 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改變文化與科技兩張皮現象 李修松表示,當下比較重要的是,要加強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進一步明晰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范圍、特征、優勢、發展走勢,以及人才結構、創意方式、產品研發與生產營銷、資金扶助、政策支持等,用以指導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科學發展,少走彎路。 李修松說,要切實有效地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就需要占領優勢、特色資源,通過創新資源利用方式來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如今我國文化創意產業正處于從粗放經營向質量提升、從數量擴張向效益提升的發展階段,當此之際,誰能夠率先占據優勢資源、特色資源,科學運用文化創意創新資源利用方式,走出一條本國本民族本地區特色的文化創意產業之路,開發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特色品牌產品,誰就能在全國脫穎而出,首先占領國內市場,并進而以自身優勢走向世界。 李修松認為,要切實有效地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就需要抓住廣大人民群眾需求這根主線,特別是抓住滿足廣大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娛樂需求予以引導和化育這個重點,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這樣,文化創意產業就會充滿吸引力,其產品就會暢銷,就能夠做大做強。 “要努力形成文化與科技緊密結合機制,加速形成文化科技學科與文化科技產業。要下大力氣改變目前文化與科技兩張皮,文化人不熟悉科技,科技工作者文化學養不高的現狀。運用行政、經濟等手段,促使文化人提高科技素質,科技工作者提升文化學養,從體制和機制上促進文化與科技緊密結合”,李修松說。 此外,要始終把握文化創意這個主題,走自主創新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路;要大力培養文化創意產業人才,并注意合理配置人才,優化文化創意產業創意方式;要加強文化市場管理,加快有關法規的制定,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保駕護航,切實保障文化創意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用文化創意產業推進文化創新 ——傳統文化保守有余創新不足 文化創意產業強調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全民族創新乃至國家創新之根本。總體上來說,凡是文化創新性強的國家和地區,其開放精神就強,其人民就富于創新精神,其科學技術發展就快,其經濟社會發展就快。反之亦然。 目前,我們正在建立創新型國家,但不可諱言,比較起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來說,我們恰恰創新不夠。李修松指出,科技創新不夠只是表象,文化缺乏創新才是根本原因。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才習慣于因循,才熱衷于抄搬模仿,“山寨”現象才到處流行,以致于我們的產品原創水平不高,科技含量較低,附加值較低,產量雖大,但盈利卻很少,因知識產權原因,不得不將大量的利潤交給別的國家。 我國現代文化是根植于傳統文化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我們的傳統文化幾千年一脈相承,具有無窮的普世價值和現代利用價值。然而李修松認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明顯缺憾是:保守有余,創新不足,習慣因循守舊。所以,要建立創新型國家,使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充滿創新激情,自覺為創新去豐富知識,學習技術,開闊視野和思路,就必須要培育我們國民的創新意識,推進文化創新。 李修松指出,簡而言之,推進文化創新要從三方面來抓:一是加快文化體制改革,改革束縛和制約我們文化創新的體制和機制;二是通過擴大開放,吸收外來的適合我國國情的優秀文化,激發我們文化的創新活力;三是通過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這樣的文化創新實踐推進我們的國民去進行文化創新,用文化創意產業生動活潑的產品和服務影響我們的國民去創新文化,推動文化創新。我們相信,通過三者合力去推進文化創新,我們的創新文化必然會加快提升,包括科技創新在內的創新型國家必然會加快實現,必然在加快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過程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