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黃花梨,這個名字幾乎家喻戶曉,因為海南黃花梨的效用及用途實在是太廣泛了,并且由于黃花梨的數(shù)量極其稀少,進而導致了它的價格急速增長,但是盡管價格昂貴,依舊有許多人鐘愛著海南黃花梨,依舊為它癡狂。就因為這樣,所以人們根據(jù)海南黃花梨的特性,給它進行了很多種分類,比如油梨和糠梨。現(xiàn)在來為大家講解一下海南黃花梨的油梨與糠梨的區(qū)別。
海南黃花梨中分有油梨與糠梨(黃梨),又稱油料與糠料,是對深色海南黃花梨樹心材和淺色海南黃花梨樹心材的籠統(tǒng)劃分。從前海南黃花梨沒有新料,因為手珠、把件等小物件的流行是近幾年的事兒,不規(guī)整的樹根料也無人使用,過去油梨與糠梨的劃分只針對老料(野生海南黃花梨)。經(jīng)過近些年人們瘋狂的采伐交易今已難見規(guī)整的野生大料,這些年走訪海南黎族村寨時也只能看到幾十年前的刨子、墨斗、牛鈴等零星小件。其中顏色有深有淺,在深色海南黃花梨中以暗紅色較多,料質(zhì)細膩溫潤、顏色均勻統(tǒng)一,經(jīng)長期氧化摩擦易在表面形成一種沉靜透明的幽光,被稱為包漿,這種料被稱為油梨。其余顏色偏黃的則被稱為糠梨。
海南黃花梨的“油梨”也被稱作油格或者油料,顏色多為深深褐色,紫色,最深接近黑色。油梨的特點就是比重大,油性強,熒光好。它多產(chǎn)于海南的西部,比如昌江,樂東,白沙等地。海南黃花梨“糠梨”,也被稱作糠格或者黃梨,顏色多為淺黃、金黃、淡褐色和紅褐色,糠梨相對于油梨來說,比密度和密度稍差,沒有多大的油性,熒光也差些,但是卻勝在糠梨的紋理好,清晰漂亮。它的產(chǎn)地主要產(chǎn)于海南的東部和東北部,例如三亞和海口一帶。
由于山中野生大料被砍光,所剩小樹因土地貧瘠而生長緩慢,當?shù)厝司烷_始把能夠找到的小樹移植到土地肥沃的村寨中。這種料在生長過程中改變了環(huán)境,心材顏色由深變淺,紋理之間色差明顯,黑、黃、紅相互摻雜非常花哨,深得年輕玩家喜愛。還有人較早意識到海南黃花梨的經(jīng)濟價值,用野生種子培育出小樹苗種植在水養(yǎng)豐富的土地中,二、三十年也可殺雞取卵制成手珠,偶有大料但色淺,因摻雜黃格較多而比野生老料的紋理更加明顯。海南黃花梨新料本不分油與糠,但玩家普遍缺少對海南黃花梨的認知,買東西喜歡問問是油是糠,商家覺得說起來麻煩,便跟據(jù)顏色給個答案敷衍了事,但新料中普遍色淺,常被納入糠梨之列。
隨著近些年小件文玩和手珠的流行,從前被人遺棄在山中的海南黃花梨樹根也開始被大量挖掘出來。海南黃花梨樹根質(zhì)感堅硬,顏色較深且因顏色分布不均勻而顯得紋理花哨,不但具備了傳統(tǒng)油梨的色澤,還突破了傳統(tǒng)擁有漂亮的花紋,常被商家作為油梨出售。其中有些顏色發(fā)紫手感沉重的又被人們延伸出一個新名詞來,叫紫油梨。
海南黃花梨中油與糠的定義并無明確標準,它不是一個科學分類,由于實踐經(jīng)驗和認知程度的不統(tǒng)一,也很難約定成俗。以現(xiàn)在的市場狀況來看,多數(shù)消費者還是比較熱衷油梨,因此商家們也盡可能的會把那些可油可糠的說成油梨迎合消費,就像那些花哨的紋理今天也變成了鬼臉一樣,很多傳統(tǒng)的定義都在改變。老料因色澤均勻而在被制作手珠等小件后紋理低調(diào)不夠花哨,又因存世較少沒有貨源而難有商家提及和推廣,根料被當作油梨登上歷史舞臺是市場決定的,這種變化無傷大雅,也容不得我們矯情。對于新接觸黃花梨的朋友們也不必過于計較這些分門別類,因為在今天,能買到真正的海南黃花梨就已經(jīng)很不容易。
那么,肯定會有木友會問,海黃的油梨和糠梨到底哪種更好了?每個人對木頭都有不同的看法,每個人喜歡的東西也都是不同,這完全是個人的喜好了。
相對來說,糠梨紋理更加清晰漂亮流暢,特別是海黃最有名的鬼臉紋,生動自然,十分惹眼。因為糠梨的油性稍差,顏色更淺,所以糠梨做的工藝品在盤玩的時候顏色會慢慢加深,即便是布盤顏色也會有所改變,但是紋路卻依然清晰自然,盤玩形成包漿以后,珠子也更加圓潤剔透。但是糠梨的珠子也因為油性低,所以會發(fā)生一些開裂的現(xiàn)象,而且棕眼比油梨的料子偏大。油梨的油質(zhì)感強,棕眼小,密度高,即使不盤玩,都可以看到瑩瑩的油光,十分通透,如同琉璃一樣的質(zhì)感。而且因為油性足,所以開裂的現(xiàn)象也會比糠梨的好很多。但由于顏色較深,所以長期盤玩會讓油梨的手串顏色更深,所以油梨的珠子更需要細心的盤玩和保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