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小升初的家長,開啟“無頭蒼蠅”模式?
又到一年小升初的招生季,六年級的孩子們又開始忙碌了。
到底選怎樣的學校?公辦還是私立?該如何擇校?看看這位宜賓家長都經歷了什么……
名詞解釋:
小升初,是小學畢業生升入初中的簡稱。
按照中國的義務教育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小學生升入初中就讀是不需要升學考試的,大多為免試就近入學,但是民辦初中和部分公辦重點初中卻依然舉辦小升初的升學選拔性考試。
1
像個“無頭蒼蠅”的家長
回想兒子前年小升初的那段日子,黃爸爸還歷歷在目,記憶猶新。他形容當時的自己“像個無頭蒼蠅一樣”。
首先,他覺得私立學校的宣傳意識很強,大概在六年級的上學期就開始行動了,也就是現在的九、十月份。
這些學校把招生信息在各個學校散發,只要學習成績稍好一點的孩子家長,都會接到這些學校打來的電話。有的私立學校甚至會把大巴開到宜賓的各個區縣去接孩子們,把娃帶到學校去考試。
家長們很積極,也很放心就把孩子交給了學校,那段時間感覺每個周末都在考試。”
黃爸爸說,兒子陽陽除了報考各私立學校,也報考了城區的一所公立中學。
這些學校好像也是心照不宣的把招考的時間都錯開的,相互之間沒有沖突,有的學校還不止考一次。”
黃爸爸道,一個老師曾給他說過,考這些學校不像公立學校的升學普考,是擇尖的選拔制。所以,有的學校要淘汰了又淘汰。
這些考試在一段時間里像轟炸一樣向家長們襲來,搞得家長們措手不及。
2
高調的私立,低調的公立
相比私立學校而言,公立學校就比較低調了。沒有宣傳單,也不會給家長們打電話,考試信息都是家長主動去問的,“感覺悄悄咪咪,不聲不響的。”
和私立中學招生不同的是,公辦學校的規模更大。黃爸爸記得當時去宜賓市某中學考試分為兩批次,每次是一千多個孩子,這就意味著有兩千多孩子參考。
而且公辦學校屬于計劃外招生,通過率不過兩百多人,競爭相當大。
一個比較戲劇的事情是,各個私立學校基本上都是交一百元報名費,但反饋回來的信息卻是不一樣的。考試后每個學校都會發給孩子一個裝著資料的袋子或者文具之類的小物品。
陽陽對各個學校的評價也不一樣,例如臨港的一所私立學校,中午請孩子們吃了牛排,這讓孩子對這所學校十分有好感。
而另一所學校,中午飯也沒叫孩子們吃,只是發放了資料袋,里面僅有一本該校的宣傳冊,孩子說這個學校太“摳門”。
3
糾結什么?怎么選?
黃爸爸說,在參加各校考試這件事情上,老師會給家長提供各類信息,但不會提建議哪所學校好或者差。有的老師會向家長提議讓孩子多參考,“相當于鍛煉一下娃兒”。
正如老師所言,一方面很多私立學校都能提供較好的服務,報名費也不貴;另一方面,抱著讓孩子鍛煉一下的心態。很多家長都是樂于報名的。
成績還算不錯的陽陽同學考的幾所私立學校和一所公立學校都過了。只是因為成績不是特別拔尖,都沒得到獎學金。
最終,黃爸爸一家商量著決定送陽陽去那所公立學校。沒有送到私立學校去的原因有三:
一是,聽說私立學校的孩子們的攀比比較嚴重的;二是,一些新建私立學校的老師很多都是新招的。三是,感覺公立學校比私立學校的行事作風會更嚴謹。
回過頭來,再想想當初的選擇,黃爸爸認為是正確的。不過他向如今正在糾結的家長建議:還是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和家庭情況來選擇適合的學校,不能一概而論的說公立好或者私立好。
現在兒子上初二了,晚上寫作業經常寫到十一二點鐘,家長要守到把字簽了。如果家人沒得這種配合,沒有對孩子的監督,對自己要求不嚴格的孩子,還是建議送到私立學校去。”
正面臨小升初家長的們,你有什么困惑請留言。。。
已經經歷過小升初的家長們,歡迎留言提建議哦。。。
(圖據網絡)
在這里,聆聽宜賓教育!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