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勇氣,帶上地球一起走?
《流浪地球》上映3天,票房已經達7億。作為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電影,刷新了所有人對于中國科幻電影的認知:原來我們自己也能拍出這樣雄宏壯麗的充滿歷史厚重感的科幻大作啊!
曾經,科幻大片一直被好萊塢壟斷,從40年前的《星球大戰》到近年來口碑爆棚的《星際穿越》和《火星救援》,中國影迷艷羨的目光背后無數次發出疑問:為什么中國沒有這樣高水平科幻作品,我們什么時候才能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科幻大片?
▲《星際穿越》一度讓軍武菌認為科幻電影巔峰不過如此
但是在2019這個中國科幻元年,我們可以大聲說:我們也有了可以比肩好萊塢科幻大作——《流浪地球》!
越是別人認為我們做不到的我們就越要去做!
▲國際空間站
就像上世紀90年代,美俄等國推出國際空間站項目,包括歐洲航天局、日本和加拿大在內的16個國家參與了該項目。但為了技術上圍堵我們,只有中國被排除在外,中國人不能進入國際空間站。后來中國也曾找歐洲航天局想獲得航天技術的共享,而投入了幾十億他們也沒有共享任何核心技術。
▲中國“天宮”號空間站想象圖
既然你們不讓我們參加,那我們就單干了!今天你對我愛理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伴隨著中國發射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中國空間站將在2022年左右建成,而國際空間站將于2024年左右退役,屆時中國將是世界上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當年竭力阻止中國參加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不知作何感想?
沒錯,中國人,需要的就是這股倔勁。
《流浪地球》拯救地球的一句話:“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沒錯,我們骨子里的倔強和堅韌,在這次拯救了我們賴以生存萬年之久的家園。
▲救援小隊歷經千難萬險
木星引力導致地球一半行星發動機故障,劉啟所在的中國救援隊歷經千難萬險,到達杭州行星發動機處,卻發現發動機早已伴隨地下城瓦解。在所有隊員絕望之際,有人站出來說:“我們去救另外一臺發動機!”當即橫跨半個地球前往印度尼西亞拯救轉向發動機,我們永遠不曾放棄希望;
▲受木星引力影響,4000臺發動機熄火
當所有發動機修好仍然無法拯救地球時,當空間站AI告訴人類已經沒有希望時,當所有人都陷入絕望時,當所有人都踏上最后回家的征程,當全世界人都絕望時,他們認為,一定還有其他的辦法。
最后點燃木星的狂想點燃人們心頭希望的星星之火時,卻被告知這個方法已經被別人想到,而且成功的幾率為0時,他們認為,即使幾率為0,也要試一試。正是這一試,拯救了地球上35億幸存者和賴以生存的地球。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猶如幾千年前的中國,兩座高聳入云的大山擋在村子前,村里的愚公發動全家人想一快石頭一塊石頭的搬走大山,村民們譏笑愚公說:你太愚蠢了,人的力量怎么可能把一座山搬走?放棄吧,大不了我們搬家或者繞過去。
愚公說:不,我要搬開這座山,即使我完不成,還有我的兒子,我兒子完不成還有我孫子,子子輩輩無窮盡,總有一天會搬走這座山!
▲我們的世界不是上帝賜予的,而是自己一斧頭砍開的!
這樣的故事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數不勝數,從盤古開天辟地、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衛填海再到愚公移山,中國人對于災難的理解只有一個,那就是戰天斗地、不服就干!自古以來我們的幸福生活都是奮斗出來的,而不是依靠神仙上帝的恩賜,我們從來就是這么倔!
▲諾亞方舟
同樣,中西方神話中都曾洪水肆虐,但是西方人建造出諾亞方舟,將人和動物駕駛著方舟離開陸地,等洪水退去后在回來。而中國的大禹的選擇是大手一揮:“治它!”發動所有人與民眾一起治理洪災,在治水的13年里‘三過家門而不入’。這與電影中為地球領航而17年未回家的劉培強何其相似!
▲當木星要撕碎地球
我們會喊出“木星,去你媽的!”
也許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我們為什么不拋棄地球?為什么要費那么大力氣建造10000臺發動機緩慢推動地球,而不直接坐飛船前往下一個宜居星球,尋找我們新的家園?同樣的問題適用于我們的神話:大禹為什么不建造方舟離開?非要去治水?
因為那里還有我們的家。
這是我們中國科幻電影與西方科幻電影最大的區別。
當地球不再適合人類生存時,《2012》中他們建造了“方舟”,門票一億美元一張。《星際穿越》中他們選擇派出幾位“英雄”去宇宙尋找人類的新家園。
▲這就是全人類賴以生存的家
在《流浪地球》中我們沒有選擇建造飛船逃跑,沒有拯救世界的大英雄,沒有去找新星球,而是帶著地球這個人類數萬年的家一起走。家,是所有人的執念,就像中國常說的:“有家可回才算幸福”。
如果我們拋棄地球,真正流浪的不是地球,而是人類自己。
中國式的硬科幻大作,中國人用自己對家的執念,重塑著宇宙間冰冷的法則。地球就是我們的家,沒有人會拋棄自己的家,不管有千難萬險即使付出自己的生命,我們也要保護拯救自己的家。
家,哺育我們成長,而在最后時刻我們也絕不會丟棄家獨自逃跑,我們為家而戰!這就是中國人對家的浪漫!
▲地球,我們帶你一起走
即使是流浪,我們也要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