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政策環境完善和全社會對PPP理解的深入,2017年更多的PPP項目落地,然而,很多項目在注冊項目公司階段,面對最為關鍵的公司章程,卻因為重視程度不夠,為將來的運營帶來較大隱患。針對項目公司章程擬訂中的幾個關鍵問題,王老先生在這里絮叨幾句:
一、提高章程意識和重視度
章程是項目公司的“憲法”,公司管理的基礎依據,為項目公司將來順利運行,并防止出現糾紛時有據可依,必須高度重視章程的擬訂工作。
在具體操作中,存在兩個主要錯誤觀點:
一是認為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一切按法律規定即可。但實際上,現行的公司法,為了促進經濟活力和尊重投資者權益,采用的是“最低要求+意思自治”的原則,大多數原來硬性的規定,都改為尊重出資人的約定,眾多條款都使用了“另有規定的除外”這樣的字眼,如果不重視這些,就很難根據實際通過章程維護自身權益;
二是認為章程的起草很簡單,填填范本就是。各級市場(工商)管理部門都發布了相關的章程范本。或出于盲目或出于無知,一些單位把范本就當做法寶,僅僅是為了工商注冊,將范本簡單填報。但實際上,范本需要照顧各種各樣情況,因此更多的都是提綱挈領,是有大量留白的,空白部分需要出資人協商,并根據實際填寫。
避免上述情況發生,為了加強章程的科學性,各方投資人有必要組織財經、法律、行業專家等人員,組成章程起草、談判班子,認真逐條起草,切不可草草了事。
二、關于公司名稱、營業范圍
PPP項目公司名稱跟一般的公司注冊并無不同,都是需要出資人協商并按照市場管理部門的指導性原則確定,但營業范圍如何確定,卻有不同的理解:
有人認為,項目公司顧名思義,是為了PPP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而專門設立的公司,因此,項目的范圍理所當然的應該界定在PPP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中。
有人則認為,項目公司成立時,由于PPP項目的合作期限較長,可變因素較多,為了將來方便,最好在注冊時就較大范圍的填報相關內容。
筆者比較贊同第一種說法。
三、關于出資時間、出資形式
項目公司的出資時間,包括注冊資金和其他出資,由于目前的公司法更多的采用意思自治原則,這就需要出資各方不能籠統的進行規定,而是應該更好的研究項目進度計劃,根據相關計劃及預算,分步驟分比例的列明出資到位時間,這樣既避免出資過早帶來的財務費用及投資機會損失,又要防止因為資金出資不及時影響項目進展。
關于出資形式,最需要注意的是,PPP項目往往涉及到實物出資等非貨幣出資時,必須辦理產權轉移,而產權轉移又往往涉及其他法律法規,必須依法完善相關程序。
四、關于股權轉讓
《公司法》對該方面的規定相對也是寬泛的,但是PPP項目的特殊性,往往要求對股權轉讓有一定的限制。相關的限制,往往在PPP的實施方案及項目合同中都有體現,因此,在項目的章程中,有必要將原來的規定予以引用,以強調PPP項目的相關宗旨,確保項目規范實施。
五、關于董事會、監事會組成
PPP項目往往涉及政府出資,雖然可能股東人數不多,但為了加強管理,建議相關項目不采用執行董事和執行監事的方式,而是設置董事會、監事會。
由于董事會票決制的法定機制,因此派出董事人數極為重要,需要各方投資者認真研究,甚至沙盤推演,就總體人數和各自人數做出科學決策。
監事會中,同樣因為涉及投資方、公共利益及員工利益,依據公司法等規定,必須確保員工代表擔任監事,且不得低于1/3比例。
六、決策機制
在關鍵的法人治理結構中,大多數人意識里就是控股者為大,殊不知,在相關決策中,尤其是股東會、董事會決策時,都有其具體規則,必須做好應用。
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會、董事會決策機制中,《公司法》42、43、48都有一條最為關鍵的規定,那就是“公司章程規定的除外”,即決策機制授權給投資人在章程中予以規定。
PPP項目的出資,依據合同指南等文件,社會資本占有控股地位,政府方又往往想發揮自己公益代言的智能,因此這樣的規定,在PPP項目公司中就顯得非常重要。
目前大多數咨詢公司都在方案或合同中提出一票否決權的問題,由于該問題較為重大,但目前咨詢公司又往往被設計成簡單的“涉及重大民生問題時政府出資方享有一票否決權”一句話粗略規定,否決權過少,不能保證公共利益,過多則容易磋商社會資本積極性,筆者在此提出一票否決權范圍的如下建議:
1.關于高級管理人員的任命:可以列舉具體崗位;
2.關于質量、安全、財務管理制度:通常該制度屬于經營層權限,但是可以通過增加董事會審批程序提升到更高層級決策,或者不將所有制度而是明確出其中重要的環節,如列舉出重大質量或安全的相關決定;
3.關于融資方案;
4.關于項目合同中規定的其他關鍵內容。
七、關于特殊規定
根據不同的PPP項目,可能涉及到項目資產證券化、公司營業期限及退出清算等特殊事項,需要根據具體需要,進行相關內容的科學研究和論證。
八、關于章程修訂權
《公司法》43條規定,股東會會議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減少注冊資本的決議,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變更公司形式的決議,必須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通過。
對于2/3這個數字的理解,目前存在著爭議,一種觀點認為是最低限制,一種觀點認為是既定比例。筆者經過與法律界同仁的討論,傾向于第一種觀點。
基于此理解,為了防止多數股權股東通過修訂公司章程損害小股東權利,有必要在章程中,對章程的修訂等作出明確規定,如規定修訂的條件為“全體股東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