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教育O2O升級版
2017年,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針對新零售提出的OMO概念,已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教培行業鋪展開來。OMO(Online-Merge-Offline)模式是指線上和線下的深度融合,是繼O2O之后市場效率大幅提升的商業模式。
據業內人士盧雷表示,和教育O2O單純地將交易過程放在線上不同,OMO模式試圖在交易到服務的全鏈條上實現線上和線下的融合,這一方式解決了教育O2O發展受阻時所遇到的諸多問題,比如缺乏教學過程和教學數據導致的教師與學生無法長期留存在平臺上等。
具體來看,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逐漸成熟,技術與教育充分融合并廣泛地應用在教學中,精準記錄教學和學習數據,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其次,在線教育迅猛發展,體量和規模直線上升。特別是今年暑假的K12網校大戰,使得用戶線上學習的接受度得到大幅提升,在線教育用戶大批量“上線”。但也極大地分流了線下教育機構的流量,單純的線下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加之政策的規范使得線下辦學成本攀升,積極布局線上業務,如在線直播、雙師課堂等更為精細化的教學服務迫在眉睫。
而對于在線教育機構來說,競爭同樣激烈,再想獲得高速發展,就需要去下沉三線以下市場,做更重的服務,教學內容本地化等。據創新工場研究報告,三線城市參培率也已經超過50%。此外,線上獲客成本高也是在線教育發力線下的原因之一。松鼠AI創始人兼CEO栗浩洋曾透露,線上的獲客成本是6000-8000元,線下是500-2000元。
針對為何今年會成為各家入局OMO的重要節點,京翰教育集團總裁喻烜認為:“市場有很多地方準備好了,線上教育的品類、產品、內容、工具變得非常豐富開放后,更加愿意走到線下,這樣融合的形態和方式可以很好地互相取長補短?!?/p>
多家培訓巨頭入局
在教培行業,已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OMO模式是發展趨勢、傳統教育機構的業務升級之路也必須走OMO模式的共識。4月時,愛學習教育集團在獲得D輪融資時,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須佶成就曾表示,傳統教育變革方向與新零售進行類比,即結合線下教學效果落實的優勢,進行OMO的多場景融合,形成線上線下聯動,提供高品質、全場景、個性化的學習體驗。
愛學習教育集團聯合創始人、總裁李川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教育行業都開始提OMO,這是一個時代的變更大趨勢。從PC的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物聯網,線上和線下因為科技的發展在進行著融合,這個概念現在是一個新的概念,但相信在五年后,所有環節不會再被提及,因為它是必然趨勢?!白詈玫慕虒W效果應該是線下的場景加線上的融入,并將數據打通?!崩畲ㄑa充道。
不久前,京翰教育也宣布落地OMO模式,利用AI一體機等智能產品,打通線下教育、線上課程、雙師課堂等數據。這是繼精銳教育、愛學習教育、樸新教育之后又一家聚焦OMO模式的培訓巨頭。
事實上,今年初開始,已有多家教育公司宣布將OMO模式列為公司主要戰略。精銳教育CEO張熙曾說,“我們會投入30億元,做好線上線下技術深度融合。這30億元中有20億元用于技術升級,大力推動精銳大生態鏈OMO的形成”。樸新教育創始人沙云龍表示,“期待進一步探索線上線下OMO模式的發展前景”。不僅如此,學大教育推出了“雙螺旋”教學模式,將線上與線下產品深度融合,雖名稱不同,但本質也是OMO模式。這都反映出,OMO模式已經開始全面爆發。
仍處探索中
“OMO模式是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給教育行業帶來的新變化,對于這一新出現的概念,沒有既往經驗,各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盧雷談道,所以也還沒有出現所謂的“老大”。那么,技術進步還將為教培行業帶來哪些可能呢?在須佶成看來,技術幫助教育領域實現兩件事,一是優質資源的大規??焖倨占?,另一個是千人千面的大規模因材施教。
據了解,行業目前對OMO模式有多種理解。有業內人士表示,是用線下的服務去拓展線上疆域,線下不可能完全搬到線上,線上應該做的是增量,體現出機構線上業務的特色優勢。也有觀點表示,是用線上的服務去拓展線下,以及通過技術手段,給老師賦能,給客戶賦能。在精銳教育集團副總裁焦典看來,OMO模式的未來發展形態下,線上教學和服務要同時兼具著線下的教學和服務。可以從教研、產研和服務幾個體系去攻克,未來OMO的發展趨勢是個性化教育。
此外,當下一二線城市的教培市場競爭已經趨于飽和,三線以下城市無疑成為了教培機構競爭的“新藍海”。 須佶成強調,不會再在北京以外的地方開設直營學校,要用OMO模式去覆蓋全國90%以上的縣市??梢?,采取OMO模式成為了攻占下沉市場的利器。
除了企業端對于OMO模式的探索,資本方也對OMO模式有所關注。藍象資本創始合伙人寧柏宇表示,從做投資的角度來講,OMO還處于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今天大家看到的所有在線教育的形式和線下教育的形式其實還有很多的空間,遠到不了完全成熟的形式。“OMO的機遇將在大機構,而非創業者。”寧柏宇補充道。OMO是大規模、兵團式、重裝作戰的領域,新生的創業公司無法與傳統培訓巨頭們抗衡,提供全體量的完備教學服務產品。因此,線上、線下同步布局,幾乎只有巨頭級別的培訓機構才有可能推行。
北京商報記者 劉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