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小紅帽第一次接觸糖尿病起,就知道: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的并發癥。那些大大小小、數也數不清的并發癥,真是弄的人心惶惶。于是糖友們嚴苛控制飲食、拼命運動,為了預防并發癥,死死盯著自己的血糖值,似乎血糖值可以決定一切。血糖值很好,心情一天都舒暢。那么,作為糖友,真的只控制血糖值就夠了嗎?
其實糖尿病僅僅控制血糖值是不夠的。只有全面地控制各種危險因素,穩定血糖,才能降低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率。那么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除了控制血糖值,您還要注意什么。
糖化血紅蛋白
糖化血紅蛋白主要是反映糖友最近兩三個月血糖控制的平均水平。一般認為,偶爾血糖高,但糖化血紅蛋白正常,表明平時血糖控制得不錯;此次血糖正常,但糖化紅蛋白升高,表明此次血糖控制良好,但最近2~3月血糖控制得不好;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都高,表明一段時期血糖控制不佳。控制血糖應是個長期的過程,所以監測糖化血紅蛋白也必不可少。
血脂
因為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壁的內皮表面長年累月受到“糖毒性”傷害,變得“坑坑洼洼”。同時糖尿病也增強了“壞膽固醇”的攻擊力,血液里的壞膽固醇就易“乘虛而入”,穿過血管壁的內膜縫隙,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塊。斑塊一旦破裂,則可能堵塞血管,如果發生在心臟或腦部重要部位,甚至可以在幾分鐘內奪走人的生命!
血糖和血脂不一樣:血糖的異常往往可以察覺,如短時間消瘦、口干、尿多等等。但血脂問題在前期沒有任何感覺,也沒癥狀,所以需要及時關注及治療。
血壓
高血壓對于糖友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高血壓可促進和加重糖尿病并發癥,如眼底病變、腎臟病變等。合并高血壓的糖友理想的血壓控制值是小于140/80mmHg。糖友應該堅持天天測,可測定不同時間段的血壓,以摸清血壓波動規律。血壓高且不穩定的人還要做動態血壓監測。
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腎臟病變是因血糖控制不佳慢性高血糖導致的腎臟損害,病變可累及全腎。糖尿病腎臟病變的主要特征是持續性白蛋白尿和(或)腎小球濾過率進行性下降,最終進展為終末期腎病。
糖尿病腎臟病變早期為微量白蛋白尿,隨后發展為持續性的白蛋白尿,但患者多無明顯癥狀。微量白蛋白尿增加可以反映腎小球和腎小管功能的損傷,所以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腎病常用的早期臨床監測指標之一,也是糖尿病腎病治療效果判斷的主要指標。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檢查,一旦發現微量白蛋白尿,不容忽視,要立刻接受治療。
體重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屬于超重或肥胖,減重有助于控制高血糖、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心血管病危險因素。
體質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2,BMI大于24即為超重。早、晚餐前、餐后的體重會有些差別,因此應在相對固定的狀態下測定,如在晨起空腹且排便后測定比較準確。
全方位控制,并發癥才會顯著減少!
嚴格控制血糖對預防糖尿病微血管并發癥(即腎、視網膜及神經系統并發癥)和大血管并發癥有一定預防效果。雖然“減少”不等于“沒有”,但也不應就此灰心,切不可因為不能完全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就放松了對血糖的嚴格控制,終究嚴格控制血糖是預防并發癥的基礎工作,其效果也是相當顯著的。
阻止并發癥不能只控制血糖,只有全方位地控制各種危險因素(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血壓、血脂及體重等),才能減少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發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