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阜陽的某幼兒園開學第一天如期上演了一場“大型災難片”。
很多孩子們都在哭,有坐著哭的、站著哭的、躺著哭的還有成群結隊一起哭的......
孩子哭得撕心裂肺,家長看得撓心撓肺,幾近崩潰。
網友們神評論,孩子入園哭的我心碎,鬧的我神傷,孩子入園是否要涼?
入園對孩子來說是一項非常艱難的挑戰,是人生無數次分離中必須面對的一個。
心理學家弗洛姆就說,“母愛的真正本質在于照顧孩子的成長,這也就意味著讓孩子離開自己”。
這是是幼兒成長過程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在這個階段幼兒會對周圍熟悉的人產生依戀,也會在長時間分離后產生焦慮、不安,會產生分離焦慮。研究表明,80%的嬰幼兒都有不同程度的入園焦慮,另外20%癥狀比較輕,不易顯現出來。
分離焦慮通常會表現為強烈反應、調整波動、基本適應、二次適應四個階段。
后面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認識到爸媽并不是不要自己,放學后會來接自己,分離性焦慮會逐漸減輕,最終消失不見。
曾有人說,媽媽的包辦,就是對孩子成長下的詛咒。
《媽媽是超人2》里,馬雅舒送女兒米雅去幼兒園的行為表現被網友評為:史上最差勁媽媽,是作為媽媽的典型反面教材。為什么會這樣呢?
在去幼兒園的前一天她忙前忙后,試圖將一切都給女兒準備好。
第二天甚至全家出動把女兒送到幼兒園,孩子躲在媽媽身后,馬雅舒又一邊重復著“不要害怕”,一邊抹眼淚。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本來沒有害怕的意識,只是不愿意和媽媽分開。
但在媽媽的重復下,她會察覺到你的焦慮情緒,進而產生對于未知環境的恐懼與無措,增加擔憂焦慮。
美國地質學家林格倫曾說過:“兒童需要管教和指導,這是真的,但是如果他們無時不刻和處處事事都在管教和指導之下,是不大可能學會自制和自我指導的。”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一直擔任著守護者的孩子成長的守護傘,也甘之如飴,享受著被需要,安排者的角色。
然而正是因為這種“以愛之名”的守護,最終會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最大的壁壘,一旦環境發生改變,孩子就會產生焦慮。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早期的分離焦慮如果比較嚴重的話,會降低孩子智力活動的效果,甚至會影響其將來的創造力以及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為了更好地度過“分離焦慮”這個階段,聰明的家長具體應該怎樣做呢?
1)提前帶TA熟悉校園環境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家長可以提前帶孩子到幼兒園參觀,去認識老師、同學,帶著Ta一塊去上課,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的新環境。
家長也可以借用繪本、照片的形式來讓孩子了解幼兒園是怎么回事,可以經常對孩子說「寶寶,如果我們表現好呢,就可以去上幼兒園~」,讓孩子對上幼兒園有心理上的正面期待。
2)培養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
劉思琪在參加《變形記》后感慨:特別想姨姥喂飯。一個16歲大女孩竟然因自理能力差,長期不能適應新的山村環境,產生焦慮。那么沒有自理能力的幼兒又會怎樣呢?
研究表明:孩子在半歲之后就可以學習用杯子喝水、1 歲左右就就可以逐步教孩子自己吃飯,2 歲左右就可以進行如廁訓練。在入園前,家長們可以先教會寶寶用勺子吃飯、用杯子喝水、洗手擦嘴、上廁所、穿脫鞋襪等自理能力。
爸媽千萬不要以照顧的名義,剝奪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畢竟自理能力越強,適應新環境越快。
3)采用柏林入園方法
“柏林入園”,是指父母陪伴入園適應的模式,德國教育研究者認為,無視寶寶的分離焦慮,在無任何過渡的情況下,直接讓孩子進入獨自呆在幼兒園的狀態,這種一步到位的做法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為了讓寶寶更好地適應幼兒園,可以采用柏林入園的方法,循序漸進地讓孩子適應幼兒園新環境。
最初幾天,每天只帶寶寶在幼兒園呆一小時,讓寶寶熟悉幼兒園的環境。等寶寶熟悉后,有意識地每天安排半小時的分離。在出門之前,跟寶寶提前說好,“媽媽出去一會,過會兒就回來,回來之后,媽媽再陪你玩好不好?”。
這個期間一定要準時回來,讓孩子明白:媽媽離開了,但還會回來,并不是不要我了。之后逐漸增加分離的時間,直到寶寶不需要爸爸媽媽長時間的陪同,可以獨自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婭說“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孩子對父母依戀是天性,但讓孩子學會獨立,卻是他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上幼兒園雖然會有淚水和痛苦,但這是孩子社會化的必經之路,當孩子跨越了這些不適,他們也就成長了。
我們無法替孩子承受屬于他的磨練,能做的就是給他準備好成長之前的能量,讓他不畏艱險。
作者簡介:默狐 快快樂樂做人,踏踏實實做事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侵權請聯系編者刪除
信潔心理驛站歡迎您的原創,一經錄用,稿酬從優!
精彩原創:
心理美文| 15歲女孩告白72歲爸爸:哪個瞬間爸媽的愛讓你突然覺得特感動?
熱點關注丨北大“學神”涉嫌弒母被抓:培養孩子具備這個能力,世界才有希望
心理美文丨92歲老人探望70歲兒子迷路:他可能忘了全世界,卻唯獨沒有忘記愛你
婚戀情感丨秦沛婚姻觀引網友大贊:低質量的婚姻不如高質量的單身
點一下在看,就多了一份被看見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