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之為用,大矣哉。香料,因其豐富的療效與優美嗅覺感受,頗受古人青睞。明人周嘉胄《香乘》中說香“有供焚者,有可佩者,又有充入藥者”,古人日常生活中養生療疾、凈化空氣、香身美容、驅蚊防蟲等都離不開香。
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就開始用芳香的植物煎水沐浴,屈原《九歌》:“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宋玉《神女賦》:“沐蘭澤,含若芳” 。古人所浴之蘭,非蘭花而是菊科佩蘭,古稱為“蘭草”,有很好的藥用養生價值。
以蘭草煎水沐浴,可避穢驅邪,令人泌爽馨香,潤養肌膚,是古時衛生防疫的一種。以現代醫學觀之,蘭草含揮發油,可殺菌抑菌,用以煎湯沐浴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宋太宗趙炅曾作詩《逍遙詠》,描寫浴香湯的感受:
香湯沐浴更齋清,運動形軀四體輕;魔鬼自然生怕怖,神魂必定轉安寧。從無入有皆真實,去住何難妙最精。五行聚散歸一體,靈源不用苦煎烹。
用香湯沐浴能使人身心清凈,解除人身上的郁結,不僅可以獲得感官上的享受,而且還能放松精神,沐浴后精神及身體都格外輕松愉悅。
古人在沐浴后,還會涂抹各種香藥配制的傅身香粉,以此來護膚、芳香身體,宋人賀鑄《小重山》:“薄晚具蘭湯,雪肌英粉膩,更生香”。在宋人洪芻所作《香譜》中,記有一首“傅身香粉”的配方:
英粉(另研)、青木香、麻黃根、附子(炮)、甘松、藿香、零陵香各等分,右件除英粉外,同搗羅為末,以生絹袋盛,浴罷傅身。
傅身香粉的制法簡單,將“英粉”(用粟米研制而成的精細化妝粉)與中藥、香料的細末攙和在一起即可,浴后涂抹能起到爽身止汗,遮除汗味,香肌美容的作用。
除了浴香湯、傅香粉身體保持清潔、芳香。用香料將衣服熏的芳香,也是必不可少的,王建有首《宮詞》描寫宮妃雨天入浴要更換秋衣,服侍宮妃的宮人在一旁殷勤地為其熏衣的情景:
雨入珠簾滿殿涼,避風新出玉盆湯。內人恐要秋衣著,不住熏籠換好香。
古時熏衣可用單味沉香,元稹《白衣裳》:“藕絲衫子柳花裙,空著沈香慢火熏”也可用各種香料調制的“合香”,蘇軾《次韻和王鞏》 :“熏衣漸嘆衙香少,擁髻遙憐夜語清”。
蘇軾詩中提到的“衙香”,是以沉香、檀香等香料調配的“凝和香”,在宋人陳敬所著《陳氏香譜》中,記有“熏衣衙香”的配方:
生沉香(剉)、棧香各六兩(剉)、 檀香(剉,臘茶清炒)、生牙硝各十二兩、生龍腦(研)、麝香各九兩(研)、甲香六兩(炭灰煑二日,洗浄再加酒蜜同煑干)、 白蜜(比香斤加倍用煉熟),右為末,研入腦、麝,以蜜捜和令勻,燒熏如常法。
古時的熏衣香分為“干香方”與“濕香方”兩類,這首熏衣衙香就屬于“濕香方”,是把配香所用香料搗成粉末,然后以蜜調和,干濕得當,放入熏籠中焚燒熏衣。陸游《雨中作》:“積潤畫圖昏素壁,漬香衣幘覆熏籠”。
熏衣干香方,也叫“裛衣香”,把香料研成細末,然后以絹袋盛放,放入衣柜中或隨身佩戴,讓香味自然地沾上衣服。
古人所用的熏衣干香類型很豐富,有各種香味,有以文人為名的“荀令十里香”,還有模擬各種花香味的熏衣香,陳敬《陳氏香譜》載“梅花衣香”:
零陵香、甘松、白檀、茴香已上各五錢,丁香、木香各一錢,右同為粗末,入龍腦少許,貯囊中。
梅花衣香是用檀香、零陵香、甘松等香藥模擬梅花的香韻,其香味是神似多過形似。將香囊系于腰間,或系于肘臂下、藏在袖子中,舉手投足之間,香氣時濃時淡,這種溫婉的香氣讓人留戀不舍。
隨身佩帶的香方,除了作香身熏衣之用,還有一定的防疫作用。像古人端午使用的香囊配方,所選用的香藥以避邪除穢、防疫驅蟲等作用為主。
中醫養生學中有“治未病”的觀點,采用防范于未然的方法對待疾病,佩戴香囊就是古人防疫的一種方式,尤其是疫病發生時更注重使用香囊,紹興醫學會《濕溫時疫療法》載:“時疫盛行之時,男女老幼,宜佩帶太乙辟瘟丹一顆,以絳帛囊之”。
清代吳尚先的《理瀹駢文》中,記錄了辟瘟囊方、辟瘟方、七寶如意丹幾首香囊配方,均有“辟邪解疫,預防瘟疫”的作用,《理瀹駢文》“辟瘟方”:
大黃一兩二錢、蒼術、檀香、三奈、雄黃、朱砂、甘松各一兩,川椒、貫仲、龍骨、虎骨各八錢,菖蒲、白芷各六錢,桂皮五錢,遼細辛、吳茱萸、丁香、沉香各四錢。共研末,絹包盛佩身上。
以各種香藥調配的香丸、線香等熏香,也是古人必不可少的衛生防疫用品,明代《晦齋香譜》中記載了一首清穢香,燒之能解穢氣,避惡氣:
蒼術八兩、速香十兩,右為末,用柏泥、白芨造,一方用麝少許。
穢氣、惡氣即指污濁致病之氣,清穢香以蒼術、速香(黃熟香,沉香的一種)為主香,柏泥、白芨為粘合劑,搓成線香焚燒。
制清穢香所用的蒼術,是古時煙熏避瘟常用中藥之一,張山雷《本草正義》中說蒼術芳香辟穢,勝四時不正之氣,時疫之病多用之,最能驅除穢濁惡氣。
現代研究也證明,蒼術所含的揮發油有很好的滅菌功效,對結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枯草和綠膿桿菌有顯著滅菌效果。
明代宮中,不論冬夏,必于殿口內設炭火一盆,燃蒼術雜香,進行空氣消毒辟穢。古時辟穢功效的香方中,都少不了蒼術這味藥材,明人王肯堂《證治準繩》辟穢香,以蒼術與大黃配伍制作:
辟穢香,蒼術一斤、大黃半斤,右剉細,捻放火爐中燒之。
用中藥蒼術為主制作的熏香,藥味比較濃郁,若想使香味與功效并重,可以加入香氣怡人的乳香、檀香,使香氣相對柔和不那么刺鼻。清代《古方匯精》中有蒼術與乳香、細辛等組方配伍的“辟瘟神方:
乳香、蒼術、細辛、川芎、甘草、降香、檀香各一兩,共研細末,棗肉為丸,芡實大,曬干佩之辟瘟,燒之辟疫辟穢。
此方可制成香丸隨身佩戴,也可入爐焚燒。焚香時,香中的揮發油和有效殺菌成分,散發于空氣中 ,既能清香環境,又起到消毒作用。
中醫養生學認為,精神內守也是防病的根本,保持愉悅的心情,對正氣的盛衰有很大影響,而香正是怡情之物,焚香所散發的清香氣味,可使人心情舒暢,疏調氣機,暢達情志。
用焚香靜坐的方式調攝情志,是明代文人的日常清課,明人屠隆《考槃馀事》中對用香一事有很精彩的總結,屠隆認為“香之為用,其利最溥”清心悅神、暢懷舒嘯、遠辟睡魔、祛邪辟穢,都是香能夠做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