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就是人的壽命長,也是人們長期夢寐以求的事情,自古帝王將相都追求長生不老,服用靈丹妙藥以求長生,但是最后也沒有達到長生的目的,宋代陸游曾寫下詩句:“久轉還丹太多事,服水可以追神仙”,說明飲水也能健康長壽,比服食仙丹還要好,那么長壽與養生有直接聯系嗎?應該說長壽與養生有聯系,自古注意養生保健的人多長壽,不注重養生的壽命短,但是也不是說所有長壽的人都是養生的結果,因為長壽與很多因素有關,像環境因素、心情方面、飲食習慣、遺傳問題、社會原因等都有關系,但是在很多情況下,知道和注意養生的人多長壽,這些長壽的人都有一些養生的方法。
一、多大年齡是長壽呢?
按古人的說法,人活過一百歲或者一百二十歲才為長壽,人的天年壽命在百歲以上,明代醫家張景岳在《類經》中注“百歲者,天年之概”,也就是”百年之后”人就開始死亡,在《養生經》中云:人上壽百二十,中壽百年,下壽八十,也有的人說:上壽一百歲,中壽八十歲,下壽六十歲,因此有不到六十歲的是壽命太短,八十歲以上的為長壽,這個年齡一般都被人接受。
二、壽命與養生有聯系
所謂養生就是用一些方法,能夠達到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養生方法,《黃帝內經》中說:“上古之人,其知道者,發于陰陽,和于術數,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于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這個天年就是長壽的意思,而現在的人為什么不長壽呢?“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因此知道養生的人多長壽,不知道養生的人長壽的少,說明壽命與養生有聯系。
三、長壽與環境有密切關系
長壽與環境關系密切,有青山綠水的地方人多長壽,像中國著名的長壽村巴馬,這里依山傍水,環境、空氣很好,自古就是出長壽老人的地方,這里生活條件并不好,就是這種好的環境和生活習慣造就了長壽的人,這些長壽的人都有自己的一些生活習慣和規律,好山好水加上好的心情和生活習慣,才造就了這些長壽的人,這種養生的方法使他們得到了長壽,因此長壽與環境有很大關系,與養生也有很多聯系。
四、長壽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特點
長壽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這就是心胸開闊、樂于助人,與人為善、知足常樂,心態平和、睡眠充足,都喜歡運動和勞動,當然飲食上也是葷素搭配,一般都不急不躁,生活規律、粗細搭配,都有自己的一些生活習慣,他們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良好習慣,這種養生的方法使他們得到長壽。
五、知道養生的人多長壽
藥王孫思邈活了101歲,可謂長壽,他有一套養生保健的方法,這就是:發常梳、目常運、腳常搓、津常咽、耳常鼓、齒常叩、膝常扭、肛常提、腰常擺、腹常揉,他就是靠這些方法,使自己達到了長壽的目的,當代中醫大師鄧鐵濤,也活了104歲,他的養生之道是:養生必先養心,養心必先養德,因此也使自己得到長壽,所以好的心情、好的心里、心胸豁達、心里平和都能使人長壽,這些知道養生的人,使用一些養生的方法,也可以達到不生病和長壽的目的。
六、怎樣養生才可以長壽
《黃帝內經》中有四季養生的方法,按一年四季不同的季節養生,也可以使人達到防病和長壽的目的,人只有在不生病的情況下,才可以達到天年的壽命,如果違背了四季養生的道理就會生病,春天是萬物生發的季節,如果違背了春天的自然規律,就會使肝氣內郁而發生疾病,違背了夏天生長的氣機,就會使心氣內虛,秋天是收斂的季節,如果違背了這個規律,就會造成肺熱葉焦而脹滿,冬天是閉藏的季節,違背了就會使少陰不藏、腎氣獨沉,養生重在調理陰陽,以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陰陽四時是萬物的終結,是盛衰存亡的根本”,順應了這些自然規律,人就不會生病,違背了就會造成傷害,因此養生要順應自然規律,提前預防和治療可能發生的疾病,這種養生的方法,可以起到延年益壽的作用。
這樣說來長壽和養生有聯系,注重養生保健的人多長壽,不注意養生保健的人壽命短,當然長壽也有遺傳方面的因素,有些家族長壽的人,子女也多長壽,但是更多的原因還是心情和生活習慣方面,有很多夫妻都長壽的,就可能與遺傳沒有關系,因此長壽與養生有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