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洛書》
《洛書》是宇宙現世的后天陰陽運氣學說,為天地間五運六氣的運行模式。
《洛書》所闡述的是天地小環境,是天地間五運六氣的循環。人和萬物處在氣交之中,通過體內的氣立功能,與天地的運行變化相一致,以適應天地間的五運六氣運行。
神機與氣立的共同作用,萬物生生化化,此乃天地作用于萬物的奧秘所在。
《洛書》內涵五運六氣之精髓,對《黃帝內經》的影響至關重要,對《道德經》
的有關陰陽的論述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河圖》首論五行,闡釋了天道運行,生命的本質?!堵鍟肥渍撽庩?,闡釋了天地之間的五運六氣,一切生命都隨著五運六氣的運行而運行。兩者完美結合,就是宇宙天地世間萬物生命本質的核心思想。
洛書圖式:
天地生成之后,五運六氣周流不殆,陰陽五行之氣在天地間升降沉浮,運行不息。
《洛書》是天地間五運六氣的運行圖式,體現陰陽二氣在大地上的消長變化,進而影響大地上的氣候。
天地之間的五運六氣是天道運行在大地的部分體現,五運六氣運行亦以萬物為芻狗,人類只能適應它而不可能改變它。世間萬物通過自身的氣立機制,以適應天地的氣候變化規律。人類經由氣立機制使五臟、六腑、六經與天的六經發生聯系,在天的六經輪流作為主時之經發揮作用,在人有主時的優勢臟腑經絡協調人體,從而達到完美的微和妙的變化。
在天之氣運,在地之氣行,四季分矣。
天之六經六氣,萬物之六經,溝通影響,氣立建矣,氣運而萬物應。
《黃帝內經·六節藏象論篇第九》說“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其主治焉。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時立氣布,如環無端,候亦同法。”
《洛書》圖式以五為中心,五日為一侯,侯是氣運變化的最小單位,故為氣候之說。《洛書》任何一條直線上排列的三個數字相加都是十五,三侯十五日是一個節氣,也就是一氣。圖式中的陽氣由左向右旋轉,陽氣逐漸增加,到達其頂峰后又逐漸減少。
圖式中的陰氣自右向左旋轉,陰氣逐漸增加,達到其頂峰后又逐漸減少。這就是下者舉之,高者抑之,陰陽轉換,互相協調,運行不息。
《洛書》圖式的文字描述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五居其腹。
《洛書》原圖與五方五行相配:
一、三、九、七叫四正,代表二至二分,即:北一冬至,南九夏至,東三春分,西七秋分。
四個正面表示春夏秋冬四個節氣,《洛書》對節氣的規定是根據陽氣在天地間運行數量的多少。四正反映的陽氣在大地上的變化,反映了四個節氣的變化。
二、四、八、六叫四維,代表四立,即:東北八立春,西南二立秋,東南四立夏,西北六立冬。
四個斜角就是四維,是氣候變化的關鍵之處:右上角為立秋,左上角為立夏,左下角為立春,右下角為立冬。四維的數字表示陰氣在天地間的運行數量,四維的逆時針的旋轉反應的是陰氣的消漲變化。
《洛書》闡明了天地間陰陽二氣的運行,隨節氣而變化,變化分明而有節,這是對于五運六氣的經典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