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觀止—— 十面靈璧山居暨海外名藏清瓷萃珍
拍品總數:32 件
拍賣時間:2019年06月05日時間順延
拍賣地點:北京四季酒店五層A廳
本次保利春拍《十面觀止—— 十面靈璧山居暨海外名藏清瓷萃珍》專場重器接踵而至。此次重點拍品為一件清乾隆 粉青釉刻仿古夔龍紋罍式大尊,估價為25,000,000-30,000,000人民幣;曾為趙從衍先生舊藏,后為十面靈璧山居所藏。其收藏主要由世界頂級古董商購入,如于英國頂級古董商Eskenazi Ltd.入藏明清兩代陶瓷、于紐約藍捷理(J. J. Lally)購入宋元陶瓷、于英國馬克斯·弗拉克斯(Marcus Flacks)購入明清家具等。十面靈璧山居主人選擇藝術品有著極高的標準,嚴格甄選作品的珍稀程度、紋飾及品質。因如此之高的遴選標準和一流的經紀人協助,故可知進入“十面靈璧山居”收藏序列的藝術品皆堪稱精絕之珍寶。
接下來由古玩元素網帶給廣大藏友本次拍賣最新預展信息。
5387
清乾隆 粉青釉刻仿古夔龍紋罍式大尊
尺寸 高38cm
估價 RMB 25,000,000-30,000,000
出版:
香港佳士得:《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精選--香港佳士得1986-2006二十年回顧》,香港,頁175
《亞洲藝術周刊》,卷9,倫敦,2006年6月夏,頁24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2018年,頁176,編號64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 備注:
趙從衍先生舊藏
香港蘇富比,1986年11月18日,編號92
香港蘇富比,2003年4月27日,編號62
香港佳士得,2004年11月1日,編號875
香港蘇富比,2006年4月10日,編號1524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舊藏,編號SO407
展覽:
‘趙從衍家族基金會藏明清兩代御窯’,香港藝術博物館,1978年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
一代船王趙從衍(1912-1999年)長年專注于搜藏中國藝術精品,并以書畫、瓷器、玉器為重心,1978年曾于香港藝術館展出其珍藏百件明清瓷器。深知仇氏收藏質精稀珍,趙氏亦為拍賣會的主要競投者之一,為購心頭所好,踴躍出價,明顯以仇氏為楷模,藉此建立典藏。1986及1987年香港蘇富比為趙從衍家族收藏舉辦拍賣專場時,場面之盛,不亞于前。
此品為香港著名收藏家趙從衍先生舊藏,器取古銅罍造型,盤口,束頸,折肩,腹微鼓,線條的曲折變化。其通體施粉青色釉,釉下裝飾五層浮雕仿古夔龍紋,極盡古雅,外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
此器造型仿自青銅器「罍」之形制。制藝造器一改雍朝的雋秀,造型融康朝的渾厚與雍朝的端雅,于渾雅之間,追求一種極具膨脹性的豐滿。其時盛學青銅器,而模擬明清仿古青銅器者,又較直接效商周等古器多見,藝匠巧心精工,以不同的釉料或窯變效果模仿青銅器上的斑駁銹痕,飾銀描金以營造錯金銀裝飾。唯慕宋顏色釉者極罕。乾隆時期御窯豪華大氣,顏色釉繼承了宋代單色釉的高潔至清之美,且以粉青釉色飾之,并以仿古紋飾之器最為崇貴。此式尊造型,既承于上古器物,宋人之賞,亦弘揚于乾隆之創新窯法,方能造就此等上佳高器。本器釉面絕美,布色均勻,口沿圓潤窈窕,通體線條流暢,飽滿而鑒古高貴,極顯宋代清高風貌,亦盡得乾隆盛世之氣。其造型與工藝和胡惠春暫得樓藏品相類,見載于《暫得樓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香港中文大學博物館,香港,2005年,編號31。臺北故宮博物院亦藏有此式造型之洋彩作品,可資比較。
5381
清康熙 仿宣德寶石紅釉僧帽壺
尺寸 高19cm
估價 RMB 1,000,000-1,500,000
出版:
《佳士得圖說中國陶瓷史》,1984年,頁222,編號5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2018年,頁92,編號33
「大明宣德年制」款
備注:
倫敦佳士得,1973年12月4日,編號398
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巴黎佳士得,2007年12月7日,編號132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332,購自ESKENAZI
展覽: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
僧帽壺因壺口似僧伽之帽而得名,原為西藏喇嘛使用的宗教器皿,一般多為金屬制品。此壺口沿呈臺階狀上翹,前低后高,鴨嘴形流,鼓腹,圈足略撇。流自腹而出,漸尖。另一側附曲柄,兩端作如意云頭,柄頂與內壁之小圓系相對。僧帽壺的造型,始于元代,源自藏式佛教法會所用樣式。明永樂時期,因明成祖極力支持西藏佛教,故僧帽壺形瓷器稱為御窯廠經典造型。
清代時自康熙起開始仿制,壺頸逐漸加高,腹部變瘦,特征明顯。本品便為其中的代表之作,其外壁滿施寶石紅釉,口沿及邊棱角處釉面因高溫熔融垂流而顯露白色胎骨,使得釉色更富于變化。底書「大明宣德年制」青花楷書款,乃康熙御窯仿宣德之佳作。
5382
清康熙 豇豆紅釉暗團龍紋太白尊
尺寸 直徑12.8cm
估價 RMB 1,000,000-1,500,000
出版: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2018年,頁117,編號44
「大清康熙年制」款
備注:
紐約佳士得,1988年6月3日,編號287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FR28
展覽: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
本品侈口小巧,外翻如唇,口部留白呈燈草邊;短頸溜肩,鼓腹呈半球形,腹部暗刻三團螭龍暗紋,龍紋清晰。底部淺圈足修整圓潤,胎質潤白堅致,以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此件豇豆紅釉太白尊與故宮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藏品品種相同,參見《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御窯瓷器》卷一上冊,頁292、293,圖106;《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頁83;另見大英博物館的多本藏瓷著作均以紅綠相間之豇豆紅太白尊團螭龍紋為封面,足見重視。兩岸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館亦有同類珍藏。
「此等尊無巨大者,通體不過數寸耳,以豇豆紅色或帶蘋果綠、蘋果青色為多??除康窯外歷朝甚罕仿制,故價值之昂等于拱璧?!?nbsp;
5383
清雍正 松石綠釉花口盤
尺寸 直徑20cm
估價 RMB 600,000-800,000
出版: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2018年,頁212,編號79
「大清雍正年制」款
備注:
Eva Kollsman收藏
紐約蘇富比,2006年3月30日,編號320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SO415
展覽: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
淺弧腹,花口,寬圈足。本品經模印而成,花瓣平行仰立,相迭飄逸,猶如綻放之秋葵,外壁施松石綠釉為地,內整施白釉。使整器清雅明快,如一汪秋水,靜謐怡人。底落「大清雍正年制」青花雙行六字楷書款。
雍正皇帝極為推崇宋瓷一色純凈的風尚,促使本朝御瓷之顏色釉燒造甚多,仿古與創新俱精,美若七彩霓虹,斑斕奪目,松石綠釉乃是雍窯之新出,其以氧化銅為呈色劑,經低溫燒造而成,為內府尊貴之色釉。
5384
清雍正 茶葉末釉仿西周菱格條帶紋大方壺
尺寸 高59.5cm
估價 RMB 3,000,000-3,500,000
出版: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2018年,頁196,編號72
「大清雍正年制」款
說明 備注:
香港蘇富比,2001年10月29日,編號585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97,購自ESKENAZI
展覽: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
存世所見雍正御瓷之中,茶葉末釉仿古淺浮雕器皿,極為稀罕,不見與本品相同者,而工藝相近乾隆例,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亦為摹制青銅古器,浮雕青銅器紋飾,本品堪稱雍正御瓷之獨特摹古佳器。摹古,為康雍乾三代御瓷主題旋律之一,摹制青銅古器紋飾最早見于康熙青花,雍正繼之,乾隆則大盛,無論純粹摹古還是改進性摹古,均獨步有清一代,唯一不同之處,康雍之世摹古多為賞玩,乾隆時期則祭祀禮器與陳設賞玩并重,尤其乾隆十六年之后,內府厘定禮制,考訂《皇朝禮器圖》,瓷質摹古器皿更注重禮儀實用性。
本尊屬雍正仿古極軌之作,摹宋直口瓶加飾如意雙耳而成。其釉汁滋潤古樸,端莊典雅,靜穆而高貴。此造型為雍乾年間頗受皇帝青睞的官窯花瓶樣式。通體施茶葉末釉。橢圓口微撇,闊頸,鼓腹,圈足外撇。頸部有四條凸起,兩兩對稱仿扉棱裝飾。器身以十字寬條帶紋裝飾,交匯處有菱形凸起,左右貼塑雙環耳,底刻「大清雍正年制」篆書款,此六字篆書款為典型唐英榷陶時期的風格。
5385
清雍正 窯變釉雙螭耳盤口尊
尺寸 高27.5cm
估價 RMB 2,600,000-3,000,000
「雍正年制」款
說明 備注:
倫敦佳士得,1990年6月11日,編號160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FR93
瓶盤口,長頸,溜肩鼓腹,兩旁分飾雙螭耳為輔,圈足。器型端莊大方,較之同時代作品,頸部更為挺立超拔,線條更為細膩流暢,充滿上沖的動感。通體施窯變釉,鮮艷奪目,巧若天成??诖揭蛴粤洗沽髯匀伙@出一圈牙黃,對比相宜,奇趣盎然,妙得宋鈞釉神韻。底醬釉斑駁自然,正中落刻「雍正年制」四字雙行篆書款。
5386
清乾隆 窯變釉卷缸
尺寸 寬44cm
出版: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2018年,頁244,編號92
「大清乾隆年制」款
說明 備注:
日本私人藏家收藏
香港蘇富比,2010年10月8日,編號2666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395,購自ESKENAZI
展覽: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
本品窯變釉肥厚潤澤,寶光晶瑩,呈色異常美妙,蒼褐者沈穩如地,青藍者幽寒如水,艷紅者熾烈如火,其交錯融流之狀,如風動云霞,變換旖旎。摶泥幻化,而能呈四大五行之妙相,觀致意趣無窮,可謂巧奪天工。底醬釉中心刻書「大清乾隆年制」雙行六字篆書款。
本品造型規整,內外壁均施窯變釉,釉色肥厚,火焰紅及月牙白相互交融,極具內涵之美,為雍正時期窯釉燒造技術已完全成熟的集大成之作。古代文人雅士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與營造達到極致,書齋畫室陳設尤其講究人與器物之關系,故在筆墨紙硯的基礎上施展創造力,衍生出無數文房用品,卷缸就是其中之一。卷缸屬文玩一類,多用作書房陳設與書畫容器,故名「卷缸」。
5388
清雍正 粉青釉菊瓣盤
尺寸 寬18cm
估價 RMB 1,200,000-1,500,000
出版:
《樂山堂藏瓷》,臺北,2005年,編號36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2018年,頁288,編號111
《埃斯肯納齊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肯納齊,倫敦,2012年,頁344,圖版420
「大清雍正年制」款
備注:
樂山堂舊藏,臺北
香港蘇富比,2008年4月11日,編號2503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藏,編號EK335,購自ESKENAZI
展覽: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
本品器型秀巧,胎質堅縝,釉色瑩潤,拍品呈菊花瓣形,內外滿施粉青釉,書「大清雍正年制」青花雙圈六字楷書款。粉青之色亦始自雍正一朝,且及巔峰,至乾隆朝則少見矣。雍窯粉青頗具青翠嬌嫩,所制名品無數,價亦頗昂。本品為雍正御窯雅器,在雍正《活計檔》中有最早燒造記錄,在宮中又屢有作為清供陳設之記錄,如據《嘉慶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一日吉立:各殿陸續新收陳設》載:「十月十三日來喜文:冬青釉菊瓣木瓜盤一件,紫檀木座……」,可見一斑。在民國十四年至十六年期間清室善后委員會《故宮物品點查報告》中得知:「故宮物品點查報告-寧壽宮:二一七五號,冬青釉瓷菊花盤二件?!箍梢姶祟惐P之收貯情況。
菊瓣盤在雍正之前作為漆器的一種經典式樣曾經流行于宋、元時期,在宋人的雜記中及宋代考古出土墓葬中均有相似器形漆器之發現。宋人對菊花的喜愛有著品格上的暗喻,菊花的淡泊與孤傲,無疑也是仰慕宋風的雍正所珍視,故此盤形制擬取秋菊之形,造型雋美,配以勻凈瑩潤的釉色,彰顯出清新脫俗的藝術魅力,將文人的意趣融入其中,清雅大方,是為難得雍正御窯雋品。
5389
清雍正 甜白釉菊瓣盤
尺寸 寬17.9cm
估價 RMB 1,600,000-2,000,000
出版:
《云海閣 - 張宗憲中國陶瓷收藏精品展》,倫敦佳士得,1993年,編號43
《香港蘇富比二十周年》,香港,1993年,編號355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2018年,頁290,編號112
《埃斯肯納齊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肯納齊,倫敦,2012年,頁
「大清雍正年制」款
備注:
香港蘇富比1991年4月30日,編號83
張宗憲先生舊藏
香港佳士得,1999年11月2日,編號502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53,購自ESKENAZI
展覽:
《云海閣 - 張宗憲中國陶瓷收藏精品展》,倫敦佳士得,1993年6月2-14日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
本品釉色潔白,胎質溫潤。盤壁呈菊花瓣狀,造型秀美端莊,線條優美舒暢,配以勻凈瑩潤的釉色,顯示了雍正時期制器靜雅纖麗的藝術風格及高超的制瓷水平。雖后世乾隆朝亦有制作,但難及雍正本朝形巧色美。
在民國十四年清室善后委員會《故宮物品點查報告》中盤點壽安宮物品報告中得知:「故宮物品點查報告-壽安宮:闕字四三〇木柜一個:33號,雍正款白地葵瓣菊花盤一對。」尤其可見此雍正白釉盤在清宮存瓷中較為稀少。而雍正帝十分喜愛此種菊瓣盤,故此類器物制作也相當精巧。此盤「菊瓣」形態生動且比例勻稱,方能顯示其雅致清新之美。通體施「白色釉」,釉色純凈,釉面平滑。落雙圈楷書六字官款,圈足胎質細膩硬朗。綜合表現了雍正官窯單色釉瓷器的品質文雅,也正因如此追求卓越,從而到達了清代制瓷業登峰造極的藝術之巔。
5390
清雍正 紫金釉菊瓣盤
尺寸 寬17.5cm
估價 RMB 2,200,000-3,200,000
出版:
《中國陶瓷釉色》,東方陶瓷學會,牛津大學阿什莫爾博物館出版社,1988年,頁81,編號90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2018年,頁292,編號113
《埃斯肯納齊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肯納齊,倫敦,2012年,頁338,圖版403
「大清雍正年制」款
備注:
H.M.騎士舊藏
倫敦蘇富比,1979年11月29日,編號323
E.T.HALL家族舊藏,編號259
香港蘇富比,2000年5月2日,編號552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藏,編號EK59,購自ESKENAZI
展覽:
「中國陶瓷釉色」東方陶瓷學會,1988年5月10日 – 6月19日,阿什莫爾博物館,牛津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
盤呈菊花瓣形,弧壁,圈足。盤內外施紫金釉。此盤造型源自宋代漆器,擬取秋菊之形,盤壁呈盛開的菊花瓣狀,線條俊秀優美,胎質細致堅密,胎體輕薄,通體施紫金釉,釉光鮮亮細潤,圈足外撇,足圈內施白釉,底青花雙圈內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
紫金釉又名醬釉,是以鐵為著色劑的一種高溫釉。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醬色釉燒制達到頂峰,康熙時流行醬釉開光裝飾。雍正以后受廠官釉和窯變釉的影響,追求厚釉紫金色的斑點窯變變化,其總的特點是釉面滋潤,色如紫金,展示了雍正單色釉的最高水準。
此式菊瓣之別出心裁的巧妙設計,顯然是立即獲得了性好花事的雍正帝的青睞,此種菊瓣盤僅有四十套的燒造記錄,說明了此種菊瓣盤的數量非常稀少,它在燒造過程中對胎泥質量、修胎手法與煅燒技術的嚴格要求,也注定只能是曇花一現,成為雍正絕響。
5391
清雍正 灑藍釉菊瓣盤
尺寸 寬18cm
估價 RMB 1,800,000-2,200,000
出版: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2018年,頁284,編號109
《埃斯肯納齊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肯納齊,倫敦,2012年,頁338,圖版402
「大清雍正年制」款
備注:
香港蘇富比,2003年10月26日,編號54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藏,編號EK187,購自ESKENAZI
展覽: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
本品敞口,盤壁呈菊花瓣狀,淺弧壁,圈足。盤壁花瓣大小分布均勻,線條優美舒暢。造型秀美端整,胎體細致堅密,迎光能透,顯示了雍正時期制器靜雅纖麗的藝術風格以及極為高超的制胎水準。通體灑藍釉,釉光鮮亮細潤,使人深深陶醉。此盤擬取秋菊之形,造型雋美,配以勻凈瑩潤的釉色,彰顯出此器清新脫俗之藝術魅力。器底雙圈「大清雍正年制」兩行六字青花楷書款。
菊瓣盤是清代雍正御窯名貴品種,也是雍正朝極具特色的藝術品。據《清檔·雍正記事雜錄》記載,雍正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內務府總管年希堯家人鄭天賜宋濤各色菊花式盤十二色,內每色一件。司庫常保、首領太監薩木哈呈覽。奉旨:著交與燒造磁器處,照此樣每式燒造四十件。」足見雍正皇帝對于此種作品的喜愛之情。查閱公私資料收藏,此類灑藍釉菊瓣盤留存極少,故宮博物院所藏一套雍正菊瓣盤其中一只,可作比對。
5392 清乾隆 檸檬黃釉菊瓣盤
尺寸 寬17.6cm
估價 RMB 1,000,000-1,200,000
出版:
《明清瓷器甄選》,埃斯肯納齊,2004年,頁46-47,編號13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2018年,頁280,編號107
《埃斯肯納齊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肯納齊,倫敦,2012年,頁350,圖版432
「大清乾隆年制」款
備注:
Florence Mahony舊藏,華盛頓,美國
香港佳士得,2013年5月29日,編號2109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藏,編號EK250,購自ESKENAZI
展覽:
《明清瓷器甄選》,埃斯肯納齊,2004年11月5-27日,編號13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
此盤呈菊瓣形,侈口弧壁,下承圈足,形制秀美,胎質細白。盤內外壁均施檸檬黃釉,色澤勻凈嬌艷,瑩潤光亮。圈足內施白釉,釉色與形制搭配相宜,遠望如素菊靜放,令人心曠神怡。圈足修胎精細,胎體堅質細膩,外底所施白釉清透滋潤,內書青花雙圈「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而本品之檸檬黃釉則更為珍罕??滴跬砥?,內務府琺瑯作引進銻黃釉,用于琺瑯彩瓷的燒造。因其淡雅可人,深受皇室喜愛,故御窯于雍正朝研制出此類黃釉,習稱「西洋黃」。督陶官唐英在雍正十三年所寫《陶成記事碑記》中就列有「西洋黃色器皿」一條。因其為「本朝新制」,故在御窯所造的眾多釉水中脫穎而出,為所列「歲例貢御者五十七種」之一,要求每年進貢,可見皇室及督陶官對此種釉色的珍視,直至影響乾隆御窯的生產。盡管「西洋黃色器皿」每年都貢與皇宮,但總體燒造數量并不大,乾隆御窯菊瓣盤則更是少之又少。整器造型規矩,毫無髺墾之態,菊瓣較雍正窯更為圓潤,與雍正御窯菊瓣盤之型略有化裁而來,亦具雋美高雅之態。除本品外,乾隆窯菊瓣盤釉彩亦有見如白釉、醬釉、灑藍釉、松綠、粉青、胭脂紅釉等,而檸檬黃釉者,僅見此例。
以氧化銻為主要呈色劑的低溫色釉。清代文獻稱之為「西洋黃」、「洋黃」。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唐英撰《陶成紀事》記載了「歲例供御」的57種彩、釉,其中的「西洋黃色器皿」所指便是此類檸檬黃釉瓷器。
5393
清雍正/乾隆 宜興紫砂菊瓣壺帶蓋
尺寸 寬18cm
估價 RMB 600,000-800,000
備注:
· 紐約佳士得,2003年9月18日,編號337
· 北美十面靈璧山居藏,編號EK178,購自ESKENAZI
本品呈扁圓形筋紋式,短流,寬口,曲柄,平蓋。壺蓋與壺身相吻,以仰菊、覆菊上下相合而成,棱紋一氣呵成,儼然一體。有謂「上下印對,身蓋齊同,分割精準,紋理清晰,深淺自如」,正是此式筋紋器結構形式的具體體現。觀之此壺,頗得菊韻,菊蕾飄香,紫韻長流,淡雅舒神之效自壺傳來,予人沁人心脾之感。宋人蘇軾《趙昌寒菊》有「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之句,驗諸此壺,庶幾無愧。
清宮的紫砂器多是由皇帝旨意,命江南織造制作,即「有命則供,無命則止」。當時根據官方規定,書寫銘刻帝王年號的先決條件必須奉有朝廷旨意才可,故奉旨制器的匠人即使名氣再大,也不敢擅自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在皇帝面前留姓揚名的,故清宮舊藏紫砂器多不落款。
5394
清雍正 霽青釉菊瓣壺連蓋
尺寸 長18.4cm
估價 RMB 8,000,000-10,000,000
出版: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2018年,頁270,編號103
《埃斯肯納齊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肯納齊,倫敦,2012年,頁166,圖版159
「大清雍正年制」款
備注:
香港蘇富比,1982年5月18日,編號291
重要私人舊藏
香港蘇富比,2005年5月2日,編號673
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289,購自ESKENAZI
展覽: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
雍正皇帝極好茗茶,由康熙后期開啟的清宮茗茶風尚在雍正十三年里得到極致的發展,單由茶具的種類與式樣就可窺知一斑。其中燒制于雍正七年的菊瓣式茶壺為雍正茶具之珍稀雋品,據雍正七年(1729年)《活計檔》載:「八月初七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閏七月三十日郎中海望持出菊花瓣式宜興壺一件,奉旨做木樣交給年希堯照此款式仿均窯,將霽紅、霽青釉色燒造,欽此?!挂源送普摚酒窇獮榇_切年窯之奉命燒造供御之作。
目前存世所知菊花瓣式茶壺除了霽紅釉見缺,其余二種都在,與檔案記載吻合。霽青釉可見本品,另有見仿鈞釉者,分別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本品造型典雅俊秀,前置曲流,后設執柄,壺身扁圓,上下裝飾模印對稱菊瓣紋,外底青花書「雍正年制」篆書款,外環飾花瓣紋。所施霽藍釉質地厚潤,鮮妍奪目,配有原蓋。同類菊瓣壺見香港佳士得1997年春季拍賣會第0727 號拍品「清雍正爐均釉菊瓣茶壺」;及一窯變釉例,清宮舊藏,今仍貯北京,載于《故宮珍藏康雍乾瓷器圖錄》,香港,1989年,圖版112。
5395
清乾隆 粉青釉菊瓣壺連蓋
尺寸 長19.3cm
估價 RMB 12,000,000-15,000,000
出版:
《云海閣 - 張宗憲中國陶瓷收藏精品展》,倫敦佳士得,1993年,編號63
《亞洲藝術》,卷30,2000年3-4月,拍賣新聞,頁129
《香港佳士得二十周年 1986-2006》,中國藝術品精選,頁151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2018年,頁274,編號104
《埃斯肯納齊中國藝術品經眼錄》,埃斯肯納齊,倫敦,2012年,頁345,圖版422
「大清乾隆年制」款
備注:
胡惠春先生「暫得樓」舊藏
紐約蘇富比,1985年6月4日,編號89
張宗憲先生舊藏,1993年
香港佳士得,1999年11月2日,編號508
十面靈璧山居收藏,編號EK54,購自ESKENAZI
展覽:
《云海閣 - 張宗憲中國陶瓷收藏精品展》,倫敦佳士得,1993年6月2-14日,編號
《大樸尚簡-明清單色釉瓷器菁華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年
本品應為乾隆宮廷御用茶壺,扁圓壺身,通體菊瓣式,器形以壺腹為分隔線似將上下兩朵菊花合二為一,是以又稱合菊壺。壺底以菊瓣形圈足,足心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呈現年款置于菊花花蕊中央景象,匠心獨具。此壺采用粉青釉裝飾,色澤秀美艷麗;器身橫向呈扁菊,正向成瘦菊,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意境,角度不同則感受不同。菊瓣壺既呈圓形,又分均等花瓣,其制作難度極大。壺蓋和口瓣相吻,筋紋從壺蓋頂端放射到蓋口,再舒展過渡到壺體,直到壺底中心,全器貫通一氣。瓣面大小如一,腴而不肥,轉角純而清朗,呈現出勻稱豐腴的寶相。壺鈕小巧玲瓏,清晰規整。壺把耳環形,拿握穩正。壺嘴微彎,輕巧如指;壺底圓型內收,使整器恰似芬芳的菊花,沁人心脾。乾隆菊瓣壺例存世極罕,僅見有一綠釉例,無款,周方舊藏,售于紐約佳士得2013年3月21/22日,編號1206。
5396
明末清初 仿官釉雙龍耳方洗
尺寸 長16cm
估價 RMB 200,000-300,000
注:
英國私人舊藏
卡爾坎普舊藏,斯德哥爾摩
巴黎古董商L.Wannieck舊藏
展覽:
Kunst Industri Museet(丹麥藝術與設計博物館),哥本哈根,1950年
本品為四方洗,造型端莊古樸,雋美別致,取法宋代官窯,其釉寶光內蘊,潤澤如玉,只見寥寥可數的大片紋縱橫交錯其上,古趣盎然,正合「小器大開片」之妙。兩旁輔以螭龍耳,釉色厚潤猶如凝脂,底足施以黑褐色護胎釉,修足規矩,實為難得之官釉佳品。
洗為瓷質文房用器中的名品,數百年來備受文人雅士們的贊賞。晚明鑒賞大家文震亨于其名著《長物志》中專門提及:「(筆洗)陶者有:官、哥葵花洗、磬口洗、四卷荷葉洗、卷口蔗段洗?!箍梢姳藭r官釉小洗深得士人推崇。此器造型端莊古樸,雙龍迅猛有力,所敷施釉色厚潤猶如凝脂,寶光內蘊,實為難得之官釉經典傳世品。
5397 清雍正 仿官釉單耳簋
尺寸 長17.5cm
估價 RMB 500,000-700,000
備注:
倫敦蘇富比,1988年6月7日,編號326
本品為仿青銅器簋的造型。呈方斗形,折壁,方形足外撇,足四壁有如意形缺口,器壁一側附獸耳。紋片若現,底足施黑褐色護胎釉,底書「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款,實為雍正仿官釉之精品。
簋在古代是祭祀、宴饗、以及征伐等活動中使用的器具,其使用的規格有嚴格的等級限制,用以表明使用者的地位、身份、權力。
簋本為夏商
周青銅器所用祭器,是重要的青銅禮器,《周禮》規定,天子用九鼎八簋,級別極高。宋以后,摹古之風推至頂峰,不乏精巧樸拙之物。本品便為其中代表器物。以一獸耳作把,方簋如意頭,器身紋片若現,盡顯盛世之風。本品有別于祭祀用簋,尺寸較小,應屬文房用仿簋式杯。雍正審美情趣極高,以此為杯,與硯田相伴,遙想前朝,忖思國運,實為佳趣。同類者,多見雙耳或無耳。亦有見同類雍正仿官釉羽觴杯,或雙耳方簋居多,本品僅以一獸首作把,四方如意形口,寓意吉祥,甚為罕見。
5398
清乾隆 仿汝天青釉蒲槌瓶
尺寸 高21cm
估價 RMB 1,000,000-1,500,000
備注:
日本關西茶道家族收藏
本品盤口束頸,豐肩弧腹,外侈高圈足,器形美觀俊雅。通體滿施仿汝釉,釉面細膩凝潤,色澤淡雅純凈,玉質感極強,幾不見開片,即為仿「無紋汝釉」極為成功之作,彌足寶藏。流暢的造型與靜穆的釉色,盡顯出此瓶的雅致。圈足露胎處涂施黑褐色護胎釉,表現其「紫口鐵足」的宋瓷特點,饒有意趣,為乾隆仿宋之精品。足心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本品造型見于《明清瓷器鑒定》乾隆器形示意圖,名為撇口觀音樽,相同式樣亦有粉青、青花、洋彩等品種。鮑氏東方藝術館收藏一只相同式樣之豆青釉觀音瓶,可資參考。清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開始建立的《佛堂收供玻璃磁琺瑯各樣供器帳》中記錄:「乾隆三十年五月初七日收造辦處呈覽:……汝釉觀音瓶一對紫檀座(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進皇太后)……」。由此可見此類器物于宮廷中地位非常重要。類似藏例,可參閱:《鮑氏東方藝術館藏中國陶瓷》下冊,瑞士鮑氏東方藝術館,1999年,頁190,圖291;《明清瓷器鑒定》,紫禁城出版社、兩木出版社,1993年,頁263,圖450-3。
5400
清乾隆 窯變釉蝴蝶耳撇口尊
尺寸 高43cm
估價 RMB 2,600,000-3,600,000
備注:
日本重要私人收藏
瓶撇口,束頸,溜肩,腹部漸收,兩旁分飾雙蝴蝶耳為輔,圈足,整體造型大氣端莊而不失秀美之氣。通體施窯變釉,銅紅釉自上而下自然流淌,宛若瀑布瀉流而下,又如沖天烈焰,光華璀璨。整體釉面玻璃質強,晶瑩明亮??诓考巴獗诔尸F靜謐潤潔的月白色,間有淺藍的細絲紋。底部施深淺不一的醬釉上落「大清乾隆年制」篆書款。
據清代《皇文件》記載,清雍正六年(1728)皇室派駐景德鎮御窯廠的內府員外郎、陶務佐理唐英協理景德鎮御窯廠窯務,七年(1729)會同幕友吳堯圃「杜門,謝交游,聚精會神,苦心竭力,與工匠同其食息」,終于熟知了「物料、火候生克變化之理」,此外還深入制瓷各工藝環節,反復實驗和創新,改進傳統的的燒造工藝,而在雍正十三年(1735)「新得窯變」,使仿古的銅紅窯變釉,從造型、裝飾到釉色各方面都精美絕倫,達到歷史上的最高水平,此后,景德鎮的窯變釉已作為著名色釉而專門生產。尤其是清雍正、乾隆時期,窯變已被視為一種祥瑞的象征。
5401
清雍正 霽紅釉大膽式瓶
尺寸 高39cm
估價 RMB 800,000-1,000,000
備注:
比利時私人藏家舊藏
倫敦私人藏家舊藏
倫敦蘇富比,2013年11月6日,編號328
此瓶體量龐大,直口,細長頸,溜肩,鼓腹,圈足。因形似懸膽,故名「膽式瓶」,通體施高溫銅紅釉,口沿因高溫熔融狀態下釉層垂流而顯露白色胎體,即所謂「燈草邊」,釉面勻凈,色澤純正,圈足內施白釉,底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款。
雍正皇帝對瓷器燒造要求嚴格,霽紅釉亦不例外,據《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文件》記載,雍正七年(1729)八月十七日,「據圓明園來帖內稱本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霽紅磁盤邊五塊。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燒的甚薄,不知是何緣故,爾將此破瓷發給年希堯去,著伊照此破瓷釉水燒造,欽此」。對待日常用瓷尚且如此,大型陳設、賞玩用器自然更甚。本品釉色鮮艷,賞心悅目。同類之器流通者極為罕有,可見一例為竹月堂簡永楨先生收藏,錄于《五色瓊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第103頁,圖41以及《中國清代官窯瓷器》,頁198。
5402 清雍正 爐鈞釉荸薺瓶
尺寸 高20.3cm
估價 RMB 2,300,000-3,300,000
備注:
二十世紀初法國駐北京大使Alexandre-Robert Conty(1864-1947)及其家族舊藏
本品長頸,溜肩,鼓腹。外形端莊,紅藍交融之色散布遍體,色澤深沈瑰麗,氣度非凡。此獨雍正一朝特有,除乾隆初期個別器物延續紅點外,往后再不復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釉面中藍與紅二色,在垂流中變化萬千,交融呈一體。釉中諸色渾融交錯,迷離迤邐,妙不可言。底足露胎處罩施黑色護胎釉,底心暗刻「大清雍正年制」款識。
爐鈞釉為雍正朝御窯所創,以低溫燒就,為單色釉之名貴品種?!短粘杉o事碑》記錄其由唐英燒成,并作為主要御品,以貢內廷;又描述其「色如東窯、宜興掛釉之間,而花紋流淌變化過之」,可知其為仿鈞窯雜糅以宜興掛釉之法,自成別致。據《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載,雍正十年(1732)二月初六,雍正皇帝下旨將爐鈞梅瓶著配紫檀木座,由此可知爐鈞釉品種主要供皇帝賞玩或作宮廷陳設,符合雍正皇帝的鑒賞品位。
5403
清乾隆 仿古銅釉灑金雙耳
尺寸 直徑14cm
估價 RMB 300,000-400,000
備注:
日本關東重要藏家舊藏
日本東洋居士舊藏
本品瓷爐盤口,溜肩,鼓腹,高圈足外撇,仿兩漢時期青銅器造型,敦實厚重。爐身通體暗紅色,寶光內蘊;紅色中布滿大大小小金片,飄然如雪,光彩絢麗。宛如棗紅皮灑金銅制香爐一般,模仿的惟妙惟肖,極為逼真。為乾隆朝仿銅釉瓷之精品。底款為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橫款,字體工整嚴謹。
清代乾隆宮廷對器物的用途、型體、花紋的要求常有御旨,制作前要有畫樣或木樣,審查后才能正式入窯燒制。器物的款識或有或無,所書款識以及配合紋飾的詩句等都須經過皇帝的批準。正是在這樣的嚴格要求下,瓷器的用色和施彩的工藝有了極大的提高。一件器物上施多種彩或同時以各種彩繪工藝制作,并充分利用多種釉色仿制各種工藝品,如漆器、銅器、琺瑯、大理石,還仿制動物、植物、瓜果等,能準確地表現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質感。這其中仿古代銅器,不僅模仿造型到位,釉彩亦極為逼真。同類可參一例仿灑金銅釉碗,藏瑞士鮑氏基金會,見J.Ayers著《ChineseCeramics in the Baur Collection》,第二冊,日內瓦,1999年,圖版254號[A655]。另一例為香港佳士得2003年4月28日,圖錄編號第529號。
5404 清雍正 果綠釉淺浮雕「福山壽海」盤成對
尺寸 直徑16cm
估價 RMB 650,000-850,000
出版:
《九十周年特展 - 私人收藏清代瓷器》,馬錢特,2015年,頁56,編號28
「大清雍正年制」款
備注:
Thomas English Cody(1889-1948)舊藏
古玩陶瓷公司,倫敦
B and V.Lake舊藏,編號202
馬錢特舊藏,倫敦,編號28
展覽:
《九十周年特展 - 私人收藏清代瓷器》,馬錢特,2015年
盤敞口,弧形淺壁,圈足。胎質細膩堅硬,胎體厚薄均勻。器內外施果綠釉,盤心暗刻有兩道弦紋,內刻浮雕福山壽海圖,海水翻滾,質感逼真,盤心其間暗刻變形壽字,氣韻流暢,予人柔美之感。底部書「大清雍正年制」楷書青花款。
果綠釉,古稱「澆綠釉」,釉料配方極其復雜,需二次燒造方成。其釉質清亮,色澤翠綠,予人以鮮妍明快之感。明末清初之際,景德鎮的窯廠已經掌握非常成熟的配方和燒造技法,在雍正時期更是推向頂峰,所出之,翠色怡人。唐英在《陶成紀事碑》中將其作為仿古釉色之一記載「一、仿澆綠器皿,有素地、錐花兩種?!贡酒樊攲俸笳摺4耸焦G釉色于乾隆窯,便復不多見。
本品釉質清亮,且運用淺浮雕技巧,將傳統題材巧妙運用于盤上,極富意趣。同類者,色澤非淺即深,難以呈清亮之感,如加以暗花,略顯暗淡。此種果綠釉福山壽海盤應屬雍正首創,后世鮮見。故宮博物院藏有類似一例果綠釉素瓶,器身有紋片且光素無紋。一件同式盤唯口沿飾弦紋,1991年6月11日于倫敦蘇富比拍賣,拍品237號。另有一例,見1984年香港出版《清瓷薈錦—香港藝術館藏清代陶瓷》,100頁,圖版59號。
5405 清雍正 黃地綠彩五團龍碗 (一對)
尺寸 直徑14.5cm
估價 RMB 800,000-1,000,000
備注:
Gow先生(1859-1936)舊藏,英國
碗撇口,深弧壁,圈足,器底青花書「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本品內外均施黃釉為地其上用綠彩繪制紋樣,其上施加綠彩于暗刻四組團龍戲珠紋,間以「壬」字祥云,蒼龍須髯密,鱗甲堅,張牙舞爪,身形矯健,威風凜凜,頗具皇家威嚴之氣。脛部飾一周蓮瓣紋,刻繪精細。底書「大清雍正年制」雙行六字款。
黃地綠彩屬于彩釉套迭工藝,其工藝較為復雜,當先于素胎之上錐刻紋飾以高溫燒成澀胎,復施黃釉綠彩,再低溫烘燒而成。乃明代初期始創之,清代燒造工藝達到極致。清代內廷等級森嚴,在日常用度中也有明確規定,決不可僭越。
據《國朝宮史》記載,黃地綠龍器為貴妃、妃子所用之器。因為需求量較少,加之雍正僅13年,所以生產數量便不及其它種類,本品又有別于大部分黃地綠彩龍紋瓷器,一般為雙龍趕珠紋,而本品為四組團龍,檔次較普品略高,遺存可謂少之又少,更為罕見。
5406
清乾隆 冬青釉金彩纏枝花卉小梅瓶
尺寸 高11.5cm
估價 RMB 600,000-900,000
備注:
奧地利私人收藏
本品小口,短束頸,圓豐肩,肩以下漸內收,近足處微撇,下承圈足。造型優美,端莊怡人,通體滿施冬青釉,色澤深沈穆雅,釉汁肥腴,并以金彩描繪纏枝花卉紋,底足露胎處覆以金彩,底金彩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
乾隆時期的青釉燒造主要以官窯燒造為主,無論是琢器還是圓器,宮內收藏或民間流傳著多為精品。而清代工匠們對于金彩的運用,突破了明代單色地上描金的手法,達到了陶瓷裝飾更加金碧輝煌的藝術效果。
本器以青釉為地,釉色淡雅,謂之 「東青」,外描金彩,繪如纏枝花卉紋。淡雅之底色結合鮮明張揚之金色,使得整器清爽而不乏雍容,淡雅而更顯高貴。內斂與張揚完美結合,也體現了乾隆朝崇尚華貴艷麗,同時也最求素雅的時代風尚。此青釉描金品種,較乾隆官窯類別極少見,可參例萬翠美術館私人舊藏金彩色釉如意形葫蘆瓶。
5407 清康熙 青花五彩游魚紋鈴鐺式杯 (一對)
尺寸 直徑8.1cm;高7.6cm
估價 RMB 1,500,000-2,000,000
備注:
日本海軍大將加藤寬治(1870-1939)家族舊藏
此式鈴鐺杯為康熙官窯的經典之作,其造型小巧怡人,細薄如紙,幾近脫胎,外壁布局上疏下密,上部以青花繪山水倒影,淡雅疏朗,下部則是以五彩繪滔滔浪花,蓮塘游魚之景,方寸之間,生動活潑,尤其游魚以礬紅繪就,于黃綠二彩相交的蓮塘之中,頗為鮮明。內心則飾蓮塘一景,水草盈動,游魚自得之狀躍然眼前。底款甚小,然筆道有力,不失章法,鋒芒外露,與十二花神杯的寫法一致,亦應為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年之間御器廠所出。
《陶雅》有載《仁廟六旬萬壽,所制瓷品頗多,盤碗碟盞,花鳥蟲魚,幾于無美不備。此式鈴鐺杯目前存世罕少,北京故宮博物院有同類藏品,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第155頁,圖142。除本品之五彩蓮塘游魚圖,尚見三類青花紋飾:一為青花八卦圖,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一為青花山水圖,收藏于上海博物館 ;一為青花洞石蝶戀花圖,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5408
清乾隆 青花淡描螭龍穿花天降萬福抱月瓶
尺寸 高26cm
估價 RMB 1,600,000-2,600,000
備注:
日本東京重要私人舊藏
本品侈口,細頸,圓腹,頸部飾雙螭龍耳,成型規整,毫不變形。通體施白釉,釉色純凈潔白,體現了乾隆一朝高超的制瓷水準。外壁以青花淡描螭龍穿花紋,間以花葉勾連,構成一個腹部整體開光圓形。花卉之內間以瑞蝠裝飾,構成天降萬福之兆。將留白巧妙填滿,布局清新舒朗。瓶底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雙行篆書款。
此器形制特殊,清宮舊檔稱這種瓶形為“寶月瓶”、“抱月瓶”或“馬褂瓶”。抱月瓶外形最早源自宋元時期,此種雙螭耳造型為乾隆御窯首創,耿寶昌《明清瓷器鑒定》所附“乾隆器型示意圖之三”見有此種器形(參見《明清瓷器鑒定》,頁262,圖449。此式抱月瓶便為乾隆御窯繁復華麗之代表,本瓶肩頸部巧妙貼飾對稱螭龍形制雙耳,格外高貴典雅。瓶身上下邊飾具典型西洋洛可可風格,使其華麗的外表更添一份異國風情。腹部雙面開光,中西結合。整器紋樣線條流暢,描繪細膩,給人以柔媚旖旎之感,為乾隆朝華麗彩瓷之代表。
5409 清乾隆 斗彩加金折枝蕃蓮花卉紋罐
尺寸 高10cm
估價 RMB 1,000,000-1,500,000
備注:
重要北美私人收藏
本品圓口,短頸,鼓肩,腹下收束,圈足。口沿一周、肩部如意紋一周描金,通體以斗彩為飾,器身主題圖案繪折枝花卉紋樣。裝飾以紅、黃、綠彩及青花為主色,明麗悅目。圖畫一改乾隆滿密繁復,富麗堂皇之風;罐身僅繪兩組折枝花卉,極近雍正素雅藝樣。整器胎體輕薄,其上繪畫尤為精巧,風格清麗,色彩淡雅,實為乾隆御窯難見之斗彩佳器。底滿施松石綠釉,正中方框留白內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斗彩早見于清雍正、乾隆年間的《南窯筆記》:「成、正、嘉、萬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種。先于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彩料湊其全體,名曰斗彩?!骨宄⑹赖亩凡蚀善鞔蠖鄶道L畫精工,改變了成彩 「葉無反側」、「四季單衣」的弱點,圖案性更強。而清乾隆以后,圖案內容多為花草,且多團花,且尤為精美。民初許之衡《飲流齋說瓷》即言:「斗彩謂花朵之攢簇有類斗爭,或稱逗彩。是彩康雍至精,若人物、若花卉、若鳥獸均異采發越、清蒨可愛」。本品器形罕有,所繪折枝花卉紋,于乾隆一朝絕無僅有,疑為孤品。
5410
清雍正 斗彩加粉彩花卉菊瓣瓶
尺寸 高21.6cm
估價 RMB 2,200,000-3,200,000
備注:
歐洲藏家舊藏
本品撇口,長頸,圓腹,高圈足外撇。整體作菊瓣式,制作工藝極為復雜,需分段燒造拼接,本品器型規整端莊,殊為難得。整器斗彩繪豎向勾蓮花紋,頸部繪回紋,近足處以變形如意頭相互呼應。構圖新穎別致,色彩淡雅。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其中另以粉彩繪飾花卉,如此特殊繁復的工藝,此為一絕。
十八世紀,清宮盛行西洋風,諸項宮廷藝術品的裝飾皆不同程度融入西洋元素,瓷器一向鐘情以洋花洋草入飾,效果新奇別致,展示出御瓷紋飾設計的新姿彩。彼時雍正御窯斗彩瓷器,不但以仿明成化斗彩為能事,而且喜愛運用當時歐洲流行的洛可可手法表現西洋花草,成為雍正彩瓷之中瑰麗新穎的一類。本品便是其中代表。
故宮博物院藏有一例相類菊瓣尊。撇口,圓腹,高圈足外撇。其造型較本品略顯粗重,亦落成化款識,畫面布局及細膩程度亦遠不及本品。而本品頸部稍長,造型更顯秀麗典雅,線條流暢,更符合雍正御瓷極高的審美情趣。值得注意的是,本品在底足上加以粉彩花瓣的形式,細膩通透,精巧可人,在以往任何瓷器上鮮有發現。05年香港佳士得編號1476也可相較比對。查閱各類紀錄及公私收藏,應為唯一一只正在市場流通。
5411 清乾隆 斗彩竹石芭蕉玉壺春
尺寸 高29cm
估價 RMB 2,600,000-3,600,000
備注:
· 香港徐展堂先生「在望山莊」舊藏
本品撇口,碩腹,圈足。頸部繪蕉葉紋,輔以黃地纏枝靈芝紋,再繪變形如意頭紋,細膩通透。腹部主題圖案為竹石芭蕉圖,庭院欄停勻,兩組芭蕉竹石掩映其前,依石而立的翠竹枝頭微低,似在隨風搖曳,圍欄內外一片郁郁蔥蔥的萱草、蘭花競相開放,生機盎然,極富園林小景之別致雅趣。山石、翠竹、蕉葉、萱草、蘭花更是構成了一幅寓意吉祥的五瑞圖。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足部飾卷草紋一周。瓶底書青花「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
乾隆三十七年,對江南竹子極度癡迷的弘歷建成了退位后的居所——倦勤齋,其中裝飾均運用了竹黃、斑竹包鑲等工藝,使用大量的湘妃竹用做欄桿及貼面。而值得注意的是,本品山石之后的欄桿,以礬紅彩加以點綴,似仿湘妃竹之意;頸部的黃地纏枝靈芝紋,亦常見于琺瑯、洋彩等宮廷器物,更是與其審美情趣相互呼應。
5412
清乾隆 洋彩松綠地加金寶相花如意口包袱花觚
尺寸 高31.5cm
估價 RMB 4,000,000-6,000,000
備注:
法國南部家族舊藏,購于1920年;
于2003年購自布魯塞爾亞洲藝廊
本品以如意云頭紋口,束頸,直身,圈足。周身及足部松石綠釉為地,粉彩飾纏枝蓮,瓶腹并勾勒繪有一包袱結帶,極為罕見。整體紋飾間以洋彩勾勒,金彩描邊,近足處亦以如意頭紋,呈現出富貴祥和的氣派。描繪筆觸細膩,設色精妍,制作極為精美。底部松石綠釉地上金彩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據乾隆三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九江關監督伊齡阿進單中所載「交淳化軒洋彩綠地吉慶一統尊成對」,應屬同類器物。本品花卉為西洋花卉,且枝葉表現出陰陽光影,賦有立體感,受西方紋飾、繪畫技法影響,屬于「洋彩」瓷器。清代曾為雍正、乾隆兩朝皇帝燒制瓷器的督陶官唐英曾這樣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琺瑯畫法,圓琢白器,五彩繪畫,摹仿西洋,故曰洋彩。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無不精細入神,所用顏料與琺瑯色同。」清宮檔案《活計檔》將瓷胎洋彩與瓷胎畫琺瑯同時歸入「清宮琺瑯器皿」,《陳設檔》則將瓷胎洋彩與瓷胎畫琺瑯同時歸入「乾隆款瓷胎」項下,這也說明了二者的關系密切。
翻閱資料,各大館藏及市場流通藏品,幾難遇見相似作品。乾隆年制之包袱紋瓷器,異常罕見,論器形、紋飾,本品舉世無雙,孤例也。相類飾有包袱紋之品,可參見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一松石綠地例,錄于《清宮珍藏康雍乾瓷器圖錄》,香港,1989年,頁359,圖版40。另有一例,售于倫敦佳士得1999年6月15日,編號100。
版權聲明:圖文資料來源保利官網 侵權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