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西漢末年的歷史時,王政君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她為王家崛起貢獻了巨大力量,最終為王莽篡漢鋪平了道路。但當王莽已經(jīng)大權在握時,她對于王莽的篡立大業(yè)卻越來越顯出一種反對態(tài)度,甚至在王莽派人索要傳國玉璽時,憤怒將其摔掉一個角。那么,王政君在新莽代漢中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她的心態(tài)到底是怎樣的?
影視劇中的王政君。來源/電視劇《母儀天下》截圖
在古代能成為皇后,通常至少具備兩大條件之一:要么女方家族有很大的政治勢力,要么皇帝對女方極為寵愛。這里的寵愛不僅是男女之情,更是皇帝對女方政治能力的認可,如唐高宗對武皇后、唐肅宗對張皇后。
而王政君,可謂哪個都不占。
王政君的爺爺王賀是漢武帝時的繡衣御史,以對屬下和亂民的寬厚著稱。王政君的父親王禁,后來成為廷尉史,是司法系統(tǒng)的中層官僚,但距離最高權力還遠得很。王政君到了嫁人的年齡,先是和一戶姓許的人家訂了婚,結果還沒成親男方就病死了。王家又打算把她許配東平王為妾,邪門的事情發(fā)生了,東平王又在她過門前突然病死。郁悶的王家人請來算命先生,結果被告知,不是王政君克夫,而是她命太好,前兩任丈夫不夠尊貴,承受不起這么高貴的女子為妻。當然,從現(xiàn)代人的角度看,在人均壽命不到30歲的西漢(同時代羅馬的平均壽命也是不到30歲),“人有旦夕禍福”這話可一點不假,即使連續(xù)兩任未婚夫病死并不算很離譜的小概率事件。最后,王政君被父親送進了宮。當時執(zhí)政的皇帝是漢宣帝,太子劉奭喜歡的女人叫司馬良娣,沒來得及留下子嗣就暴病身亡,臨終對劉奭說,其他妃嬪嫉妒詛咒自己,才導致了自己早死。于是,太子劉奭不再理會其他妃嬪。問題是劉奭真有王位要繼承,沒有子嗣不行啊!漢宣帝委托并非太子生母的皇后出面,給太子送去宮中一些年輕貌美的女子,王政君也在其中。此時,劉奭對女色興趣不大,只是為了完成留下繼承人的任務,應付性的在送來的女子中隨手選了一位,王政君就這么被稀里糊涂選中了。事情就是這么邪門,之前太子的妃嬪,侍奉了好幾年沒懷孕,但王政君很快懷孕,生下來的還是個兒子!這可讓漢宣帝高興壞了,把這位嫡長孫親自帶在身邊教導。王政君憑借這個兒子在皇家站穩(wěn)了腳跟,多年之后,漢宣帝病逝,繼位的劉奭很快封王政君為皇后,他們的兒子劉驁也成為太子。王政君的皇后地位、劉驁的太子地位并非那么穩(wěn)固。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漢元帝的劉奭在司馬良娣死后很長時間內(nèi)對女色興趣不大,也只有劉驁這么一個孩子。但是,時間是最好的療傷藥,劉奭后來重新對女色有了興趣,與一位姓傅的妃嬪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感情,并將其封為昭儀。對王政君來說頗有威脅的是,漢元帝和傅昭儀生下了一對兒女,其中的兒子劉康小時候頗有才藝。所以,王政君的十六年皇后生涯,尤其是傅昭儀得寵生子后的歲月,毫無疑問是頗為煎熬的。王政君的兒子劉驁偏偏是個貪玩的人,傅昭儀所生的劉康與父親一樣,喜歡聲樂,還頗有天賦。因此,漢元帝本人明確向朝臣表示過廢長立幼的意思。但劉驁的地位曾得到過漢宣帝背書,王政君平時為人處事又特別小心謹慎,沒有給人留下任何把柄。于是,朝臣都反對漢元帝更改儲君的想法,他也便選擇不再折騰。漢元帝劉奭不久后病死,自始至終都沒有得到劉奭真感情的王政君,就這樣在莫名其妙成為太子妃、莫名其妙生下皇長子、莫名其妙成為皇后之后,進一步升級,成了皇太后。比起做皇后時一度擔心自己和兒子被廢的戰(zhàn)戰(zhàn)兢兢,王政君算是真正攀上了人生的巔峰。漢元帝劉奭死后,王政君的兒子劉驁繼位,這便是漢成帝。王政君當皇后時為人處事極為低調(diào),平日里謙虛謹慎、寬厚待人,也不敢為自己和娘家王氏家族謀太多利益。等新君繼位,她的處境瞬間反轉,新皇帝也需要外戚的助力來鞏固權勢。于是,王政君的兄弟、漢成帝的舅舅們相繼顯赫起來。最早,漢成帝重用王政君的哥哥王鳳,將漢元帝時代的重要外戚馮野王排擠出朝堂。隨后,王鳳又相繼將漢成帝的岳父許嘉以及漢宣帝時代外戚的后代王商(與王政君同姓但并非一家)排擠出局。就這樣,在漢成帝的支持和王政君的極力攛掇下,王氏家族成為朝堂之上大權在握的強力外戚。王鳳死后,他的弟弟王音、王商(這個是王政君的兄弟)、王根相繼掌握朝廷大權。在王根因病隱退之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成為王氏家族在政壇的領銜人物和新的執(zhí)政外戚。太后王政君的心態(tài)很容易理解,一個并沒有得到丈夫多少寵愛的女人,她所希望的無非兩件事:首先是兒子的統(tǒng)治能穩(wěn)固,子孫滿堂,把榮華富貴保持下去;第二便是能給自己的娘家回饋。任用自己的兄弟及侄子輔政,正是讓這兩者完美結合的最好切入點。漢成帝統(tǒng)治近三十年,政績上乏善可陳,倒是因為沉迷酒色的事跡流傳后世。讓他在歷史愛好者中留下一點知名度的,大約是他的第二任皇后趙飛燕和寵妃趙合德。漢成帝和第一任皇后許氏原有一對子女,和班婕妤也有一子,但都早夭,隨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子嗣。后來,趙氏姐妹控制后宮,但都沒能懷孕,其他嬪妃受到打壓,尤其是生下皇子的嬪妃,往往母子一同死于非命。在這個問題上,輔政外戚無權干預后宮,但漢成帝對趙氏姐妹的縱容和對自己繼承人問題的不負責,理論上在后宮擁有最高仲裁權的王政君選擇坐視不理,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報應很快來了,漢成帝沒有子嗣,皇位沒了繼承人。怎么辦?漢成帝與同父異母的弟弟、傅昭儀所生的昔日王位競爭者劉康關系不錯,于是選擇從這位弟弟那邊過繼來一個兒子。等漢成帝病逝,當了十六年皇后、二十六年太后的王政君也進一步升級為太皇太后。新繼位的漢哀帝劉欣是由王政君當皇后時的頭號勁敵傅昭儀養(yǎng)大,漢哀帝的傅皇后正是傅家的后輩,此外,其母丁氏此時也成了太后。一朝天子一朝臣,等劉欣繼位了,傅、丁兩家新型外戚必然會擠占王氏外戚的空間。王氏家族一時間被迫退出中央舞臺,王莽也被迫辭去大司馬的職位,放棄了絕大部分權力。到這個時候,太皇太后王政君才發(fā)現(xiàn),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已經(jīng)習慣于讓自己的兄弟子侄把持權柄的王政君雖還有著尊崇的地位,卻和其他王氏家族成員一起在權力格局中逐漸邊緣化。漢哀帝繼位時還不到二十歲,他有著自己的傅、丁兩家外戚,正常情況下王氏家族很難有翻盤的機會了。然而,偶然因素再次主導了歷史前進的方向。漢哀帝執(zhí)政六年多,二十五歲就病死了,沒有留下任何子嗣。更關鍵的是,在朝中同樣根深蒂固,和王政君在朝廷里分庭抗禮長達半個世紀的傅昭儀,在漢哀帝執(zhí)政期間獲得了“皇太太后”的稱號,地位和王政君已經(jīng)齊平,實際影響力更是超越了這位宿敵,以至于她在哀帝執(zhí)政期間敢用“嫗”來稱呼王政君。兩位年屆七旬的老太太,在人均壽命不到三十的漢代,拼的就是壽命。然而傅“皇太太后”在漢哀帝病死前一年先去世了,這就為王政君掃除了各方面已壓倒自己的對手,其他傅、丁家族的外戚相比之下無論能力、影響力都小得多。于是,沒有了傅皇太太后壓制的太皇太后王政君在皇帝駕崩后當天起駕到未央宮,成功控制住權柄,收回傳國玉璽。朝中許多公卿對傅、丁兩家外戚本來就不滿,紛紛再度舉薦王莽出任大司馬輔政,漢帝國的權柄再度回到王氏家族手中。對王政君而言,漢哀帝執(zhí)政期間對王氏家族的打壓,傅皇太太后對自己的壓制,讓她明白權力還是掌握在自家人手里的好。于是在傅皇太太后、漢哀帝相繼病死后,她再度推出侄子王莽執(zhí)政漢帝國,王莽在漢成帝末年的第一個任期之內(nèi)已經(jīng)頗有好評了。姑侄二人聯(lián)手對之前的政敵進行了殘酷反攻倒算。漢哀帝的男寵董賢、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漢哀帝的傅皇后都被逼自殺,家族也遭到毀滅性打擊,已經(jīng)去世的傅皇太太后和丁太后都被挖開墳墓、降低規(guī)格改葬。隨后,王政君與王莽一同扶立了未成年的漢平帝。王政君已經(jīng)打倒了宿敵傅太后一系的人,漢平帝是她亡夫漢元帝與其他女人的后代,她本人也是個七十多歲的老嫗了,不可避免對政治產(chǎn)生了厭倦,選擇把日常事務交給侄兒王莽。王莽之前有著良好的名聲,現(xiàn)在又對她極為尊重和恭順,這個自家小輩用起來足夠放心。漢平帝九歲登基,七年后病死或者被王莽毒死(毒死說最早是許多年后反王莽起義者的宣稱)。漢平帝在位的這七年,執(zhí)政的王莽逐漸掌握了漢帝國的最高權力,成為漢帝國的實際統(tǒng)治者。我們并不難理解王政君在漢平帝時代的心理。在王政君看來,自己的侄子此時就是第二個霍光,掌握實權并且成為未成年皇帝的女婿,王氏族人也都飛黃騰達。然而,王莽的志向比她想象的更遠大。漢平帝死后,他一方面立了一個完全無行動能力的嬰兒孺子嬰為帝,繼續(xù)大權獨攬;另一方面則開始派人進獻祥瑞,表現(xiàn)出自己并不僅僅滿足于大權獨攬,而是實實在在打算改朝換代。那么,在王莽篡位過程中,王政君到底是什么樣的心態(tài)和角色?她在王莽擔任安漢公、讓人進獻祥瑞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了極大抵觸,到最后更是怒摔傳國玉璽,這些表現(xiàn)究竟是發(fā)自內(nèi)心,還是像司馬孚在司馬家族篡位中那樣表演性質(zhì)的忠于前朝,其實卻又當又立?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武則天晚年在立嗣問題上猶豫時,狄仁杰曾經(jīng)明確指出:“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后,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于廟者也。”現(xiàn)在的漢平帝雖然不是王政君的后代,但作為漢元帝的孫子,后代在祭祀中也必然會祭祀漢元帝的正妻、皇后王政君。王莽篡位后,再怎么尊崇王政君,他的子孫們祭祀先人時,也不會祭祀王政君這個嫁入漢室的親戚。所以,漢平帝時代,王莽進一步抓權,讓自己逐步有了改朝換代的能力時,王政君最初未必認為侄兒有篡立之意,還以為他是想做霍光那樣的外戚加大權臣。我們現(xiàn)在看權臣加外戚篡位,覺得司空見慣,但在王莽之前,以執(zhí)政外戚身份實現(xiàn)改朝換代的事情并沒有先例,包括后來東漢王朝權傾朝野的外戚如梁冀、竇憲等人,也沒有以這個身份篡位的想法(禮崩樂壞之后的曹操家族雖然是外戚,但天下實際是自己打下來的)。因此,等王莽求封安漢公、開始讓心腹進獻祥瑞,表現(xiàn)出想要改朝換代的傾向時,王政君想必是震驚的,并且開始露出明顯的反對、抵制之意。王政君本質(zhì)上是個性格軟弱的人,本性老實巴交的:作為皇后得不到丈夫?qū)檺勰瑹o聞,作為太后對兒媳趙飛燕、趙合德姐妹獨霸后宮、殺害自己孫子的荒唐行徑也置之不理,身為太皇太后實際卻被老對手傅皇太太后騎在頭上作威作福。漢哀帝死后,王政君和王莽能控制局勢,一方面是因為傅太后早死,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傅、丁兩家外戚成員普遍不成器。當王莽圖窮匕首見之時,軟弱的王政君雖然怒擲傳國玉璽,留下了“我漢家老寡婦,旦暮且死,欲與此璽俱葬,終不可得”的名言,讓王莽的合法性受到了不小的挑戰(zhàn)。但終究,她還是向這位本家侄兒屈服,放出了一句更狠的“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滅也!”詛咒之后,被迫交出傳國玉璽。王莽篡漢后繼續(xù)尊崇王政君,封她為“新室文母太皇太后”,她則以漢室遺孀自居度過了人生的最后幾年。影視劇中王莽逼要玉璽。來源/電視劇《漢光武帝劉秀》截圖班彪對王政君的評論可謂恰如其分:“及王莽之興,由孝元后歷漢四世為天下母,饗國六十余載,群弟世權,更持國柄,五將十侯,卒成新都。位號已移于天下,而元后卷卷猶握一璽,不欲以授莽,婦人之仁,悲夫!”王政君是個善良、本分、軟弱的普通人,又莫名其妙的成為皇后、太后、太皇太后,但她既沒有政治敏感度,也沒有政治能力,根本駕馭不了這么高的位置和權力,因此只能依靠自己的娘家人。而漢哀帝繼位后的六年艱難歲月,又讓她變本加厲的對侄子王莽放權。結果,王莽開創(chuàng)了前所未有的先例,以輔政外戚實現(xiàn)了篡立。本就軟弱無能的王政君此時年過七旬,更是沒有能力、精力和膽識阻止王莽的篡立大業(yè)。因此,她一方面表現(xiàn)出了激烈反對的態(tài)度,甚至預言了王莽身死族滅的結局,另一方面還是在壓力之下交出了被自己摔壞的傳國玉璽。所以,后人覺得王政君的歷史形象無比矛盾,但這種矛盾本質(zhì)上只是一個能力一般、運氣奇好的人,得到了自己駕馭不了的權力和高位后不知所措的正常反應罷了。班固《漢書》,中華書局,2012.4
張向榮《祥瑞》,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8月
黃召鳳,朱柏靜《淺析王政君與西漢后期外戚專權》,《綏化學院學報》2017年第37期,94-97頁.
劉宇彤《淺析西漢外戚專權的影響》,《黑龍江史志》2015年第20期,53-54頁。
*本文系“國家人文歷史”,歡迎讀者轉發(fā)朋友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