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匠謝邀,回答編號20180313)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我們為什么要做膝關節置換
全膝關節置換術的首要目的是解除嚴重關節炎引起的疼痛,而無論是否伴有明顯畸形。也就是說不管膝蓋有沒有嚴重的畸形,關節置換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消除膝關節炎引起的疼痛,非膝蓋引起的疼痛,膝關節置換是解決不了的。
臨床上做膝關節置換手術之前,必須尋找引起下肢及膝關節疼痛的原因,并且需要逐一排除。臨床上一般予以關節間隙注射麻藥來鑒別疼痛來源。
引起膝痛的原因很多,包括脊柱疾病的放射痛,同側髖關節引起的牽涉痛,周圍的血管病,半月板病變及膝關節滑囊炎等。X片上的表現必須與膝關節炎的典型臨床表現相吻合。
因為關節置換術是一個最終的治療,創傷也比較大,在考慮手術之前,應積極采取非手術治療,包括消炎鎮痛藥,改變活動方式(少爬山、少爬樓梯等)及扶拐行走等。
因為關節置換的假體是人工材料,這些材料是有一定的壽命限制的,通常使用壽命為20年左右,所以一般適用于年齡較大、活動較少的患者(人工材料的壽命和材料本身以及使用磨損程度有關)。隨著現代生物材料工藝的進一步發展,該手術也可適當放寬至年輕、且全身關節炎多關節受累導致功能障礙的患者,這些患者主要是類風濕關節炎。
患者如果有中度關節炎及不同程度疼痛,伴有畸形,且畸形進展已經開始影響人工關節置換術的預后效果時,此時畸形也可以作為關節置換的適應癥。也就是說,如果現在不予以置換,等畸形嚴重了再來尋求手術置換則效果會差很多。
1、近期或者既往有過膝關節化膿性感染、其他部位存在未愈合的感染。(術后感染很容易導致關節置換手術失敗)
2、伸膝裝置不完整或嚴重功能不全;(這種情況就算置換了關節面也無法恢復膝蓋大部分功能)
3、繼發于肌無力的反屈畸形以及無痛、功能良好的融合膝蓋。(關節置換主要解決疼痛,和恢復膝關節活動的空間,能不能恢復膝關節功能還與控制膝關節的肌肉力量有關)
以上是絕對禁忌癥,相對禁忌癥就比較多(主要是存在相對禁忌的情況,手術風險會大很多,而手術失敗的話付出的代價又會很大,所以一般需要醫生的技術達到一定水平,還有病人要做好思想準備)
作者建議:有骨性關節炎的患者首先積極進行保守治療,改變生活方式,少進行一些磨損膝蓋軟骨的活動。比如該積極減肥,減輕膝蓋負荷,少爬山、少爬樓梯,運動方式可以選擇游泳等。
積極保守治療可以減輕癥狀,延緩關節置換術的手術時間,而各種保守治療只要是能夠緩解癥狀的都可以去嘗試,包括貼膏藥,中醫理療推拿等。
另外,骨性關節炎引起的膝關節疼痛,不會危及生命,但是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生活質量的下降會帶來一系列的并發癥,比如久臥會導致靜脈栓塞、肺炎、壓瘡等問題。
所以如果一有骨性關節炎疼痛等癥狀,一定要非常重視該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