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一)
(2006-1-10 9:20:17) (學子荔園:bbs.szhome.com)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 50180—93 主編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施行日期:1994年2月1日 關于發布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的通知 建標〔1993〕542號 根據國家計委計綜(1987)250號文的要求,由建設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制訂的《城市居住 區規劃設計規范》已經有關部門會審,現批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 50180-93為 強制性國家標準,自一九九四年二月一日起施行。 本標準由建設部負責管理,具體解釋等工作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出版發行由建 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負責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一九九三年七月十六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 GB 50180-93 局部修訂條文及其條文及其條文說明 工程建設標準局部修訂公告 第31號 關于國家標準《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局部修訂的公告 根據建設部《關于印發<一九九八年工程建設國家標準制訂、修訂計劃(第一批)>的通知》 (建標[1998]94號)的要求,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會同有關單位對《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 規范》GB50180-93進行了局部修訂。我部組織有關單位對該規范局部修訂的條文進行了共同 審查,現予批準,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其中,1.0.3、3.0.1、3.0.2、3.0.3、5.0.2 (第1款)、5.0.5(第2款)、5.0.6(第一款)、6.0.1、6.0.3、6.0.5、7.0.1、7.0.2 (第3款)、7.0.4(第1款的第5項)、7.0.5為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該規范經此次 修改的原條文規定同時廢止。 局部修訂的具體內容,將在近其出版的《工程建設標準化》刊物上登載。 現予公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2002年3月11日 1 總則 1.0.1 為確保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環境,經濟、合理、有效地使用土地和空間,提高居住區 的規劃設計質量,制定本規范。 1.0.2 本規范適用于城市居住區的規劃設計。 1.0.3 居住區按居住戶數或人口規模可分為居住區、小區、組團三級。各級標準控制規模, 應符合表1.0.3的規定。 居住區 小區 組團 戶數(戶) 10000-16000 3000-5000 300-1000 人口(人) 30000-50000 10000-15000 1000-3000 1.0. 3a 居住區的規劃布局形式可采用居住區-小區-組團、居住區-組團、小區-組團及獨立 式組團等多種類型。 1.0.4 居住區的配建設施,必須與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其配建設施的面積總指標,可根據 規劃布局形式統一安排、靈活使用。 1.0.5 居住區的規劃設計,應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1.0.5.1 符合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 1.0.5.2 符合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綜合開發、配套建設的原則; 1.0.5.3 綜合考慮所在城市的性質、社會經濟、氣候、民族、習俗和傳統風貌等地方特點和 規劃用地周圍的環境條件,充分利用規劃用地內有保留價值的河湖水域、地形地物、植被、 道路、建筑物與構筑物等,并將其納入規劃; 1.0.5.4 適應居民的活動規律,綜合考慮日照、采光、通風、防災、配建設施及管理要求, 創造安全、衛生、方便、舒適和優美的居住生活環境; 1.0.5.5 為老年人、殘疾人的生活和社會活動提供條件; 1.0.5.6 為工業化生產、機械化施工和建筑群體、空間環境多樣化創造條件; 1.0.5.7 為商品化經營、社會化管理及分期實施創造條件; 1.0.5.8 充分考慮社會、經濟和環境三方面的綜合效益。 1.0.6 居住區規劃設計除執行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 的規定。 2 術語、代號 2.0.1城市居住區 一般稱居住區,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規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線所 圍合,并與居住人口規模(30000--50000人)相對應,配建有一整套較完善的、能滿足該區 居民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2居住小區 一般稱小區,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并與居住人口規模(7080--15000人) 相對應,配建有一套能滿足該區居民基本的物質與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 聚居地。 2.0.3居住組團 一般稱組團,指般被小河道路分隔,并與居住人口規模(10000--3000人)相對應,配建有 居民所需的基層公共服務設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2.0.4居住區用地(R) 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綠地等四項用地的總稱。 2.0.5住宅用地(R01)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間距內的用地(含宅間綠地和宅間小路等)的總稱。 2.0.6 公共服務設施用地(R02) 一般稱公建用地,是與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配建的、為居民服務和使用的各類設施的用地, 應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屬場院、綠地和配建停車場等。 2.0.7道路用地(R03) 居住區道路、小區路、組團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車地面停放場地。 2.0.8居住區(級)道路 一般用以劃分小區的道路。在大城市中通常與城市支路同級。 2.0.9小區(級)路 一般用以劃分組團的道路。 2.0.10 組團(級)路 上接小區路、下連宅間小路的道路。 2.0.11宅間小路 住宅建筑之間連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2.0.12公共綠地(R04) 滿足規定的日照要求、適合于安排游憩活動設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集中綠地,應包括居住區 公園、小游園和組團綠地及其它塊狀帶狀綠地等。 2.0.13配建設施 與人口規?;蚺c住宅規模相對應配套建設的公共服務設施、道路和公共綠地的總稱。 2.0.14其它用地(E) 規劃范圍內除居住區用地以外的各種用地,應包括非直接為本區居民配建的道路用地、其它 單位用地、保留的自然村或不可建設用地等。 2.0.15公共活動中心 配套公建相對集中的居住區中心、小區中心和組團中心等。 2.0.16道路紅線 城市道路(含居住區級道路)用地的規劃控制線。 2.0.17建筑線 一般稱建筑控制線,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線。 2.0.18日照間距系數 根據日照標準確定的房屋間距與遮擋房屋檐高的比值。 2.0.19建筑小品 既有功能要求,又具有點綴、裝飾和美化作用的、從屬于某一建筑空間環境的小體量建筑、 游憩觀賞設施和指示性標志物等的統稱。 2.0.20住宅平均層數 住宅總建筑面積與住宅基底總面積的比值(層)。 2.0.21 高層住宅(大于等于10層)比例 高層住宅總建筑面積與住宅總建筑面積的比率(%)。 2.0.22中高層住宅(7~9層)比例 中高層住宅總建筑面積與住宅總建筑面積的比率(%)。 2.0.23人口毛密度 每公頃居住區用地上容納的規劃人口數量(人/hm2)。 2.0.24人口凈密度 每公頃住宅用地上容納的規劃人口數量(人/hm2)。 2.0.25 住宅建筑套密度(毛) 每公頃居住區用地上擁有的住宅建筑套數(套/hm2)。 2.0.26 住宅建筑套密度(凈) 每公頃住宅用地上擁有的住宅建筑套數(套/hm2)。 2.0.27住宅面積毛密度 每公頃居住區用地上擁有的住宅建筑面積(m2/hm2)。 2.0.28住宅建筑面積凈密度 每公頃住宅用地上擁有的住宅建筑面積(萬m2/hm2) 2.0.29 建筑面積毛密度 也稱容積率,是每公頃居住區用地上擁有的各類建筑的建筑面積(m2/hm2)或以居住區 總建筑面積(萬m2)與居住區用地(萬m2)的比值表示。 2.0.30住宅建筑凈密度 住宅建筑基底總面積與住宅用地面積的比率(%)。 2.0.31建筑密度 居住區用地內,各類建筑的基底總面積與居住區用地的比率(%)。 2.0.32綠地率 居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面積的總和占居住區用地的比率(%)。 綠地應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公共服務設施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即道路紅線內的綠 地),其中包括滿足當地植樹綠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頂綠 地,不應包括屋頂、曬臺的人工綠地。 2.0.32a 停車率 指居住區內居民車的停車數量與居住戶數的比率(%)。 2.0.32b 地面停車率 居民汽車的地面停車拉數量與居住戶數的比率(%)。 2.0.33 拆建比 拆除的原有建筑總面積與新建的建筑總面積的比值。 3 用地與建筑 3.0.1 居住區規劃總用地,應包括居住區用地和其它用地兩類。其各類、項用地名稱可采 用本規范第2章規定的代號標示。 3.0.2 居住區用地構成中,各項用地面積和所占比例應符合下列規定: 3.0.2.1 居住區用地平衡表的格式,應符合本規范附錄A,第A.0.5條的要求。參與居住區用 地平衡的用地應為構成居住區用地平衡的用地應為構成居住區用地的四項用地,其它用地不 參與平衡; 3.0.2.2 居住區內各項用地所占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標,應符合表3.0.2規定。 居住區用地平衡控制指標(%) 表3.0.2 用地構成 居住區 小區 組團 1住宅用地(R01) 50~60 55~65 70~80 2公建用地(R02) 15~25 12~22 6~12 3道路用地(R03) 10~18 9~17 7~15 4公共綠地(R04) 7.5~18 5~15 3~6 居住區用地(R 100 100 100 3.0.3 人均居住區用地控制指標,應符合表3.0.3規定。 人均居住區用地控制指標(㎡/人) 表3.0.3 居住規模 層數 建筑氣候區劃 居住區 I、II、VI、VII III、V IV 低層 33~47 30~43 28~40 多層 20~28 19~27 18~25 多層、高層 17~26 17~26 17~26 小區 低層 30~43 28~40 26~30 多層 20~28 19~26 18~25 中高層 17~24 15~22 14~20 高層 10~15 10~15 10~15 組團 低層 25~35 23~32 21~30 多層 16~23 15~22 14~20 中高層 14~20 13~18 12~16 高層 8~11 8~11 8~11 注:本表各項指標按每戶3.2人計算。
學子荔園最新出售信息 學子荔園最新出租信息 學子荔園項目資料公告:bbs.szhome.com業主論壇各子論壇誠征版主,有意請點擊
申請版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