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又到了北京一年之中最好的季節了。但是呢……周末也提到了……我最近心情有點起伏。(相關閱讀→心態崩了,就想吃大肉!)
不是因為某某大我的蛋白粉根本進不了北京。而是因為……嗯……季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覺,每到秋天,自己的心情都會有點藍瘦……古人不是也寫詩說:自古逢秋悲寂寥。
當然,他們很可能不只是單純的傷春悲秋,而是患上了「季節性情感障礙」。
通常發生在秋冬季節。特征是①②:
反復發作的抑郁癥狀,比如心情總是很難受,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精神。
睡眠過度,睡覺比平時要多很多,還覺得不夠睡。
對碳水化合物的渴求增加,非常想吃各種甜食、主食……
以及……體重的增加。
在美國,5%左右的人被確診為有 SAD的經歷。
不過我覺得吧……就像所有人都會抑郁,但不是所有人都會患抑郁癥一樣。季節的變動,總歸多多少少會引起人體心理、食欲、生理作息等諸多方面的變化。
就像我家貓這兩天也不掉毛了。瘋狂的吃貓糧,瘋狂的長肥長毛以應對冬天到來。這些調整,也是我們作為生物的適應機制。我們也是用這些來應對冬天的到來。比如我秋天的一個特點是手心出汗,一年只出這十幾天。加上最近容易抽筋,我覺得就是甲狀腺軸在調節體溫的變化機制。
所以呢,大家不要驚慌,不要跟信星座一樣,看到癥狀吻合就給自己下了“有病”“藥丸”的診斷……這些疾病診治還是要看醫生來判斷的。(醫生診斷確診后就可能會開藥之類的了。國外也有季節性情感障礙照射的輔助治療臺燈好像)
不過,針對這些季節性的心理生理變化。我們也可以先自己努力的調整改善一下。
飲食上,有「季節性情感障礙」的人群,通常都對碳水化合物有極大的渴望。并且也都發現,碳水化合物能撫慰他們難受的心。
相關研究:
在一項研究中,科學家給16名SAD患者和16名匹配的對照組提供了兩種不同的等溫餐:一份富含蛋白質,一份富含碳水化合物。
結果發現,攝入碳水化合物的那一組,確實心情更加積極,而對照組則沒有明顯情緒上的變化③。
但我的建議是:要遵循自己身體的選擇,但不要放縱它。
畢竟,在我們人體進化的過程中,幾乎沒有任何一種食物能像現在的主食甜食一樣,能被人體如此快速的攝入。
現在的甜食,里面大量存在著自然界極少的單純糖。
主食也跟自然界中的緩慢碳水不同,沒有了麩皮、米糠,身體會吸收的特別快。
而吸收太快,就會存在問題。
碳水化合物發揮其心情改變作用的機制,是通過其對5-羥色胺代謝的影響。
而攝入精致糖(比如甜食,大量精致主食),可能會導致你的情緒驟然提升,過一段又急速下落④。
也就是說,簡單的碳水化合物消耗可能會導致情緒暫時升高。而從飲食中消除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和精制糖,會讓你的情緒更穩定。
運動,也是對「季節性情感障礙(SAD)」極其好的解決方式。
因為運動會促使大腦分泌各種讓自己(????)??嗨起來的激素,包括血清素、內啡肽、內源性大麻素等。并且增加了體溫會對身體起到穩定作用。
而且定期鍛煉,也會讓你增加自信心,讓你對自己的評價更積極。消除你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想法。
另外,運動對情緒的改善,不分類型。力量訓練和有氧訓練,都可以很好的對抗 SAD。
研究表明,中高強度的有氧活動,具有顯著的抗抑郁作用,并被強烈支持作為抑郁癥的循證治療手段⑤。
另一項研究則發現,參與抗阻訓練的中年婦女,與久坐的對照組相比,抑郁和焦慮水平都有明顯降低⑥。
最后,秋冬心情不好的時候,大家也可以多出去走走,曬曬太陽~
一項研究將患有「季節性情感障礙」的人隨機分兩組,一組每天早餐曬曬太陽散步1小時,一組則給予低劑量的人造光治療,對比了一周后他們的情緒變化。
結果表明:人造光治療沒有改善被試者的任何抑郁癥自我評估;而相對的,每天自然光照這一組,被試者的自我評價都有所改善⑦。
說明光照對于緩解「季節性情感障礙」也有很大幫助哦~
最后,是給健身者的忠告。
這段季節,并不是減脂塑形的最好時期。所以別太苛責自己,就想著瘦,非要把熱量攝入控制下來。否則你很容易陷入控制飲食→暴飲暴食→陷入罪惡感→控制飲食→暴飲暴食的怪圈。
這一個多月,不如改變下策略,比如做點大重量儲備力量,或者做做純有氧改善心肺(改變下之前的運動慣性)。
所以建議大家,情緒低落的秋冬,記得多多運動、多曬太陽、另外均衡飲食,不要吃太多甜食哦~
參考文獻:
①Kurlansik, S. L., & Ibay, A. D. (2012).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86(11), 1037-41.
②Lurie, S. J., Gawinski, B., Pierce, D., & Rousseau, S. J. (2006).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 74(9), 1521.
③Rosenthal, N. E., Genhart, M. J., Caballero, B., Jacobsen, F. M., Skwerer, R. G., & Coursey, R. D., et al. (1989). Psychobiological effects of carbohydrate- and protein-rich meals in patients with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and normal controls. Biological Psychiatry, 25(8), 1029-1040.
④Christensen, L. (1993). Effects of eating behavior on mood: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s, 14(2), 171.
⑤Schuch, F. B., Vancampfort, D., Richards, J., Rosenbaum, S., Ward, P. B., & Stubbs, B. (2016). Exercise as a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 a meta-analysis adjusting for publication bias.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77, 42.
⑥ Araújo, K. C. D. M., Deus, L. A. D., Rodrigues, F. B., Bezerra,M. E., Sales, M. M., Rosa, T. D. S., … & Sim?es, H. G. (2017). Resistence exercise improves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middle-age wome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28.
⑦Wirzjustice, A., Graw, P., Kr?uchi, K., Sarrafzadeh, A., English, J., & Arendt, J., et al. (1996). 'natural' light treatment of 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 J Affect Disord, 37(2-3), 10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