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肌群、小肌群訓練的區別
健身中,我們會給肌肉進行分類,最直接的就是:大肌群、小肌群。 比如胸肌、背部肌群就屬于大肌群,而二頭、三頭就屬于小肌群。 本文要講解的,就是大小肌群訓練的區別。 其他補劑文章,更多詳細的健身知識、健身計劃,請移步我們的微信號:sszzhh49。
一、大小肌群的解析
我們先看一下大小肌群的解析圖,即便不喜歡解剖學但是適當了解一下肌肉圖譜,對于訓練本身還是很有幫助的。
1、就大肌群而言
大肌群擁有更大的肌肉量,所以在訓練中需要我們盡可能覓集更多肌纖維,這個時候很多復合動作也就必須占據訓練的主要部分了。
胸肌是一個相對簡單的肌群,而背部、腿部是相對復雜的肌群(由多塊肌肉組成),所以很多人靠臥推臥推臥推這一個動作都練出了厚實的胸肌,但是背、腿不可能靠一個動作練好;
2、就小肌群而言
二頭肌、三頭肌是對抗肌群,決定訓練效果的是其伸縮的幅度(比如當大臂在肩胛骨之后時,二頭肌長頭完全拉長,刺激劇烈,但如果你只是高速的甩二頭肌,不好意思,你那沒有任何作用)。
比如下圖,這個動作是最容易借力、并做成“高速彎舉”的,不好意思,你不是在健身,只是在搞笑。
然后三角肌呢
三角肌的特殊點在于的分布是環繞肩關節的,因為肩關節的特殊性,我們不建議采用大重量、快速度的訓練模式,畢竟相對肌肉,關節更重要。
而且,你用了大重量、快速度,三角肌壓根就不受力。
3、綜述
大肌群必須以復合動作為主,不太方便進行孤立訓練,所以消耗的體能也相對多一些,我們所知道的深蹲、臥推、硬拉,就是三大基礎動作,也就對應了三大肌群的最典型訓練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你絕對不能把復合動作理解為單純鍛煉某一個肌群的動作,比如硬拉,很多小伙伴認為“它練背”,實際上硬拉過程中,不僅是背部(豎脊肌、斜方肌等),下肢肌群(臀部、股二)都會被刺激到。
我們強調了很多遍,復合動作的溢出效應——這就是典型的例證。
而小肌群的話,孤立訓練的可能性相對比較高。
但是小肌群,千萬不能做成:快速度、短位移、無頂端停頓的訓練!
比如斜板彎舉對二頭肌的孤立刺激,側平舉對于三角肌中束的刺激,都是典型的案例。
但是,你也要理解一點,孤立只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怎么理解呢?
我們說彎舉孤立刺激二頭肌,但實際訓練中,小臂肌群肯定會參與一定的發力,這無可厚非,你去糾結這個就沒意義了。
然而真正的問題在哪里?在于夸張的借力!
我不止一次見到很多人大重量“甩”二頭肌彎舉、上半身“壓迫”三頭肌下壓、斜方肌借力前平舉......
也許大肌群你可以考慮大重量的沖刺,小肌群還是用自己可以駕馭的重量,耐心擠壓吧!
經常有人問我:索隊你硬拉極限多少啊? 我說:具體多少不是很清楚,一般都不會沖刺極限。 他說:為什么啊?那你的力量怎么漲啊? 我反問:我肌肉受到刺激,超量恢復肌肉生長、控制力提高,我的力量怎么可能不漲?難道力量必須依靠“沖”才能漲嗎?更何況我是健美又不是力量舉..... 肌肉刺激決定你的訓練成果,而訓練成果+飲食+睡眠,決定你最終的成果!
二、我給大多數人的建議
我今天會先給新手一些建議,至于進階方法,我們明天再給。
新手階段 有一些大神,會建議新手階段“打基礎”,只做三大項(深蹲、臥推、硬拉),從訓練的進階來說,這是沒有問題的,畢竟這三大項目已經可以刺激到大部分肌肉,同時也可以讓新手恰當的學好發力技巧。 我給的建議是: 1、每周訓練3-5天,其中3天必須是三大肌群,并且以復合動作為基準; 2、剩余的時間,可以進行體能訓練,保持身體的體能增長,而不是光注意肌力。 我們給一個方案,作為參考,具體組數、次數,謹遵自己的體能安排,建議組數4-6,次數8-10。 訓練日1:胸肌 平板臥推,上斜臥推,下斜臥推,啞鈴夾胸 訓練日2:背部 引體向上/高位下拉,杠鈴劃船,屈腿硬拉 訓練日3:體能訓練 訓練日4:腿部 深蹲,箭步蹲,腿舉,直腿硬拉,夾腿
那么話說回來,如果你小肌群的力量太小,那勢必會影響大肌群訓練,所以對于部分需要強化小肌群的新手,我也提供了下面這個方案。
(太TMD貼心了有木有)
1、每周訓練3-5天,其中3天必須是三大肌群,小肌群跟在大肌群之后訓練; 2、這個階段屬于新手階段,請不要考慮太多“長肌肉”,先打好基礎。 我們給一個方案,作為參考,具體組數、次數,謹遵自己的體能安排,大肌群建議組數4-6,次數8-10;小肌群建議組數6-8,次數10左右。 訓練日1:胸肌+三頭肌 平板臥推,上斜臥推,下斜臥推,啞鈴夾胸 雙杠臂屈伸,啞鈴頸后臂屈伸 訓練日2:背部+二頭肌 引體向上/高位下拉,杠鈴劃船,屈腿硬拉 站姿啞鈴彎舉,斜板彎舉 訓練日3:體能訓練 訓練日4:腿部+三角肌 深蹲,箭步蹲,腿舉,直腿硬拉,夾腿 杠鈴頸前推舉,啞鈴側平舉,啞鈴俯身飛鳥
以上就是簡單的新手訓練方法,進階訓練的方法,我們明天詳細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