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陽,1958年出生于陜西西安,1979年考入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1983年畢業,同年考上研究生。1986年畢業并留校任教。曾任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副主任、主任。1994年出任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1995年主持全院工作,1997年任西安美術學院院長、教授,2009年調任中國國家畫院。
現任中國國家畫院院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全委,國家三五人才一級,四個一批人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教育部高教名師。
《重彩繪畫》:
與黑白的水墨相比,色彩往往展現出一個藝術家的浪漫情懷,而且色彩語言本身不僅是藝術家進行藝術表達的重要手段,其中也蘊含了藝術家的思想與觀念。
縱觀楊曉陽的重彩作品,大致有三種類型:學習傳統的青綠重彩、融匯中西的現代重彩和借鑒壁畫因素的寫意型重彩。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楊曉陽就開始關注色彩語言及其表現力問題,并在一系列大型作品中進行了探索。這些以中國傳統青綠為主的早期作品在色彩上突出了其清雅、高古的格調,而進入九十年代之后卻又幾乎同時開拓出中西融合型和重彩寫意型兩個方向。其中西融合型作品在中國傳統色彩用法基礎上融入了西畫的色彩原理,通過借鑒西畫色彩的科學性與光感而增強了畫面的空間感與視覺表現,并在中西藝術的交融、轉換、對比之間,和不同時空的交錯之中,構建起一種場面宏大、色彩瑰麗的藝術空間。而其寫意型作品則把色彩作為一種意境的烘托,并把線描的塑造作用亦融入這種意境之中,從而使人形成蒼莽、遙遠的歷史想象。實際上,這三個方面在時間上并無截然的分割,而是相互交錯。這不僅表現出其在中國畫色彩方面的廣泛研究興趣,而且也表明了其綜合的修養以及開闊的國際視野、歷史意識和多種材料手段的自由運用。
------文/高天民
《作品欣賞》(請橫屏欣賞):
《阿房宮賦》250cm×1500cm1986年
《遠古足音》200cm×2400cm 1999年
《生命之歌局部之一》全長200cm×8000cm 1995年
《生命之歌局部之二》全長200cm×8000cm 1995年
《生命之歌局部之三》全長200cm×8000cm 1995年
《生命之歌局部之四》全長200cm×8000cm 1995年
《絲綢之路》380cm×6400cm 1994年
《局部》(請橫屏欣賞):
絲綢之路(局部1)
絲綢之路(局部2)
絲綢之路(局部3)
絲綢之路(局部4)
絲綢之路(局部5)
絲綢之路(局部6)
絲綢之路(局部7)
絲綢之路(局部8)
絲綢之路(局部9)
絲綢之路(局部10)
絲綢之路(局部11)
絲綢之路(局部12)
絲綢之路(局部13)
絲綢之路(局部14)
絲綢之路(局部15)
絲綢之路(局部16)
絲綢之路(局部17)
絲綢之路(局部18)
絲綢之路(局部19)
絲綢之路(局部20)
絲綢之路(局部21)
絲綢之路(局部22)
絲綢之路(局部23)
絲綢之路(局部24)
絲綢之路(局部25)
絲綢之路(局部26)
絲綢之路(局部27)
絲綢之路(局部28)
絲綢之路(局部29)
《 波斯迎親 》160cm×185cm 1994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