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家主要流派
老子
(創始人)
↓ ↓
老莊學派 黃老學派
(內圣之道) (外王之道)
↓ ↓
魏晉玄學
(內圣外王合一)
2、春秋戰國之際的老莊學派
“老莊”釋名
老莊指老子和莊子,“老莊”連用,并不始于春秋戰國之際,而是首見于百年后西漢前期成書的《淮南子·要略》。玄學興盛的魏晉時期,“老莊”一詞才普遍流行,凝固在中國文化的語匯中。
理論特點
具有明顯避世傾向,追求政治無為和個性自由,以感性舒適愉悅—— “逍遙”為生命最高境界。
?代表人物:關尹、列子、楊朱
?代表作:《莊子》 3、戰國秦漢時期的黃老學派
“黃老”釋名
“黃”是古代的偉大帝王黃帝,“老”是道家創始人老子。將“黃老”并稱,先秦文獻中無載,首見于《史記》,是司馬遷等漢初學者對這一新道家學派的稱謂。
“黃老”學派代表人物與作品 ? 代表人物:呂不韋、竇太后、劉安、王充、劉卲。
? 代表作:《呂氏春秋》、《淮南子》 、《論衡》 、《人物志》 。 “黃老”道家的特點
以道家的“因循”哲學是指導原則,融合法家、儒家、陰陽家、名家等諸子百家,以經邦治國為目的。“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
—— 司馬談《論六家之要指》
4、 從表面上看,黃老派與老莊派都強調以無為順應自然的“因循”原則,但是其目的有異:老莊派是以恢復事物的自然本性為終極目的,而黃老派則是利用事物的自然本性為我所用。正是這一根本性變化,道家從哲學家的書本上走出來,變成了政治家手中可操作的治國武器。
——“黃老”與“老莊”的區別
5、魏晉玄學
·“玄學”釋名
“玄”指無形無名的“道”,由于魏晉時期的新道家奉《老子》《莊子》為經典,注重形而上的“有無之辯”,故從南朝開始,后人以“玄學”稱謂這一學派。
·代表人物與作品
.代表人物: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秀、郭象。
代表作品:王弼《周易注》、《老子注》;
《嵇康集》、《阮籍集》;
郭象《莊子注》 。
·思想來源 玄 <“老莊”人性自然學說
<— 道家哲學<“黃老”政治因循學說
<—儒家倫理
學 <…佛教般若思想(催化)
玄學特點:
交流方式:人格平等的“清談”論辨。
研究方法:自由解釋經典的“得意忘言”方法。
尊崇經典:“三玄”——《周易》《老子》《莊子》
政治哲學:名教與自然之辯。
本體論哲學:有無之辨”。
6、道家的歷史影響
? 在儒家“德治”溫和的外衣下,黃老道家“因循” 政治理念,才是封建統治權術的核心。
? 儒家“仁義”的道德理想與道家“以屈求伸”的處世處方針為表里;
? 道家氣化的宇宙論與形名、言意、體用等認識方法,構建了中國哲學體系形而上的邏輯思維框架,支持著儒家的倫理學說。
? 老莊社會批判精神是歷代異端學者、隱士和失意文人的精神支柱。
? 道家風骨是中國美學的靈魂,活在詩賦,書法、繪畫、雕塑、音樂中,對藝術影響超過儒家。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