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方治療麻疹速愈醫案
李某,女,66歲。2014年3月12日初診。
患者訴渾身癢,發熱10余天,皮膚有紅點,抓撓出血方止。每天夜里2點加重,十分痛苦。西醫診斷為麻疹,經治以抗病毒、抗過敏、抗菌等藥物未效反而加重而求治于中醫。
患者現口干,口苦,飲水一般,腹痛,大便不成形,略汗出,略盜汗,怕風,略喘,夜尿1次,納可,目干,心煩,舌紅,苔干,脈弦數,腰腿疼痛,頭暈。
六經辨證: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合病。
辨方證:柴胡桂枝湯加生石膏茯苓蒼術荊芥防風白蒺藜蛇蛻湯。
二診(2014年3月20日):經服上方,諸癥悉除,唯余大便不成形,乞求續服,防其反復,遂于上方增茯苓,3劑,日1劑,水煎服,以鞏固之,后患者電話反饋痊愈。
分析與探討
患者略汗出、發熱、氣喘、怕風、腰腿疼痛,為表證。《傷寒論》第36條記載:“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但本患者之喘已非表實所致,因其自汗出十余天,且有盜汗,說明津液已傷,但皮膚起紅點,說明有太陽表實之郁滯,應為太陽虛實夾雜證,所以取桂枝麻黃各半湯小發其汗之意,遵前人之經驗而用桂枝湯加荊芥、防風。
口苦、目干、頭暈為少陽之熱上攻所致,故而選用小柴胡湯以和解之。
心煩、口干、發熱、舌苔干與盜汗同時出現為陽明之熱。古方中醫專家通過對《傷寒論》第201條的深入研究,提出盜汗為太陽陽明同病,驗之臨床,每獲良效,故加生石膏清陽明,同時配合桂枝湯加荊芥、防風以治盜汗。
觀患者,飲水少,腹痛,大便不成形,脈弦,為太陰里虛寒而有水飲,故加茯苓、蒼術治在太陰,且在二診加重茯苓為15克,其意亦在此。至于白蒺藜、蛇蛻是針對皮膚癢而加之。
然,此患者見效如此之快,實出于意外,此皆得力于六經辨證之法寶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