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文中20世紀40年代及50年代文昌閣照片版權為個人所有,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同意不得隨意使用,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楊柳青地名碑 1987年,楊柳青鎮政府設立地名碑,在鎮東西南北共設立四塊。此為原位于楊柳青鎮東公路口的主碑。該碑通高3.6米,須彌座高90公分,上刻獅子、花朵;碑身高2米,寬90公分,厚50公分;碑頂采用傳統民族樣式盝頂。碑陽三個紅色大字“楊柳青”是曾為北海公園補寫乾隆御筆的,從楊柳青走出的著名書法家劉紫蘅先生所寫;碑陰由楊柳青鎮農民書法家郭丕丞書寫。其它三塊石碑通高均為2米,普通碑座,無盝頂。2011年因施工,現被收入區市容委倉庫。
30年代的文昌閣
日占時期文昌閣明信片圖案
40年代的文昌閣(周杰提供)
50年代的文昌閣
90年代
2000年維修
文昌閣 位于楊柳青舊鎮東南,通高20米,為六角三層磚木結構亭式樓閣,供奉孔子、文昌帝君和魁星。舊時有“崇閣濛雨”之謂,是楊柳青十景之一。該閣始建于明代萬歷四年(1576),曾于明崇禎七年(1634)和清咸豐三年(1853)重修。光緒四年(1878),在文昌閣院內建崇文書院,造就了一大批人才,出了劉學謙、杜彤兩位翰林。光緒三十一年(1905),崇文書院停辦,開辦天津縣第二中學堂,不久亦停辦。1938年,在文昌閣院內建天津縣第六十一小學。1947年,改稱文昌閣小學。1949年,改稱和平街小學,1950年,與建設街小學合并,稱楊柳青第五小學。1987年,文昌閣被列為西郊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中國成立后的1965年、1984年先后進行過修繕。2001年,楊柳青第五小學遷出,西青區對文昌閣進行了大規模修繕。
八字隨墻門 這是一種很有特色的門,其臺階既不占用胡同的面積,而門又開闊。這種門在江浙地區能見到,但北方地區極為少見,而楊柳青則較多這種形式的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