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家長學習通,菜老師
“媽媽,我不想上學。”
這句話,我想家長們都不會陌生吧,我也經常聽小橙子說。最初,我也像大多數父母一樣苦惱,如何才能讓孩子愛上學習。
直到有一天,我在網上看到了一位泰國媽媽教育孩子的方法,受益匪淺,今天分享給你們,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
這天,孩子又像往常一樣鬧著不想去上學,無論她和丈夫怎么勸,孩子就是不去。
于是她干脆就跟孩子說:“你今天不想上學就不去了,我會幫你跟老師請一天假,但是你要跟我一起做件事情,可以嗎?”
孩子以為媽媽帶他出去玩,滿心歡喜的答應了。沒曾想出去后,才發現是撿垃圾!
最初,孩子對于撿垃圾這件事非常興奮,屁顛屁顛的沿著馬路去撿塑料瓶。但如料想的一樣,孩子撿了沒多久就開始喊累。
這位泰國媽媽看到后,并沒有帶孩子回家,而是繼續帶著他走了3.5公里。
最后孩子撿了一小袋空瓶子,換來了2泰銖,也就是人民幣0.4元。
錢雖不多,但對于孩子也是種鼓勵和成長。不過有意思的是,孩子因為太累走不動,想坐車回家。
孩子:“媽媽,我們可以坐公交車回家嗎?”
媽媽:“坐公交車一個人要10泰銖,你有錢嗎?”
錢不夠,孩子只好跟媽媽一起走回家,途中遇到了冰淇淋店:
孩子:“媽媽,我想吃冰淇淋。”
媽媽:“冰淇淋要5泰銖,我們錢夠嗎?”
然后又走了一段路,到了餐廳門口:
孩子:“媽媽,我想吃燕麥。”媽媽:“去買嗎?15泰銖。”
孩子:“媽媽,我錢不夠,我要回家。”
媽媽:“累了?”
兒子:“好累,好熱,我想上學,我要回家。”
(看這可憐的小模樣,真讓人心疼)
就這樣,孩子之后就特別開心的去學校上學了,幾乎再沒說過:“媽媽,我不想上學了”這句話。
在最后,這位泰國媽媽表示她為了讓孩子順利成長,既要讓他們感受幸福,也要了解痛苦和疲憊,更要了解一切都來之不易。
說實話,菠菜老師很佩服這位泰國媽媽的方法,因為現在很少有父母舍得讓孩子干又臟又累的活,更別提在大太陽底下撿垃圾了。
不過,正因如此,大多數孩子才變成了溫室里的花朵,遇事容易退縮,承受不了學業上的壓力。
所以,父母想要孩子更努力的學習,就是首先要告訴孩子不讀書的生活更苦。
01
體驗生活之辛苦,感受幸福的來之不易
生活生活,先生而活。活著就是辛苦的,我們所做的每一個努力,也都只是為了今后少受一點苦。
如果孩子從小一直處于順境之中,那么在他的意識中,就會認為這是生活的常態。一旦遭遇大的困難和打擊,很難不會崩潰。
倒不如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平常帶他去一些貧困的山區,或者敬老院做做義工。
讓孩子多體驗生活一些弱勢群體和糟糕的環境,懂得珍惜所擁有的一切。同時,也讓孩子學習一些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方式,將會終身受益。
見識多了,心胸就寬廣了。
珍惜多了,擁有的就更豐富了。
努力多了,幸福就來臨了。
所以孩子想要更多的幸福,不如先努力學習吧。
02
用行動代替語言去教育
身教重于言傳,行動總是比語言更有利。正如你嘮叨一千句一萬句,都不如你做一件事引導他,來得更有效果。
尤其家長們被孩子氣得半死時,第一反應一定不要去吼罵他,先控制自己的情緒,然后再用合適的行動去化解孩子的錯誤,讓他知錯就改。
之前我家小橙子玩手機開始不控制時間,我就告訴他半個小時后,如果你沒有放下手機的話,我就會沒收起來,并且一星期不會再給你。
一開始他并沒當回事,但我真的做到時,他之后從未違反過規則,因為他知道爸爸說出的話一定會做到。
想想你們是不是在平常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邊警告著孩子別再玩了,否則不給你手機了。一邊當孩子撒嬌軟磨硬泡時,還是會心軟。
作為父母,是引導者,更是一個榜樣。如果自己說出的話都不遵守,怎么能讓孩子信服呢?
所以與其說話擺大道理,不如用實在的行動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