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怎樣才能算是真正的內心強大,翻了很多書,首先歸納了這6點,剛好藏在這6本書里。
勇于爭取和奮斗
對于一切企圖改變現狀,改變命運的人來說,必然會遇到矛盾、阻力和困難,人生是一場奮斗,它時時需要心靈的撫慰,精神的超越,道德的提升。
《平凡的世界》一書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強大的意志力
很多人追求結果,但假如你失敗一次又一次,好不容易成功一次,結果還是失敗告終,你還能堅持下去嗎?
《老人與海》中老人八十多天沒打到一條魚,好不容易打到一條大魚,還被鯊魚吃掉了,一無所獲地回來。海明威告訴我們: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生活總是讓我們遍體鱗傷,但到后來,那些受傷的地方一定會變成我們最強壯的地方。現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時候,該想一想憑現有的東西你能做什么。
抵抗平庸
大部分時候,我們的人生不是一次性被擊潰的,不是每個人都會有那么戲劇性的人生。通常,我們對世界的熱望和興趣,都是給平庸消磨掉的。我們也希望自己擁有強大的內心,但經受不住平庸和瑣碎的反復沖刷,最后,我們的生活中就只剩下卑微和世故。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少年圣地亞哥的尋寶之路其實是對自我認知的探尋和對自我價值的追求,愛與意志是少年人生的試金石,九死一生之后,我們才會明白,自己的內心才是真正需要的寶藏。只有經歷過少年的彷徨和探索之后,才能找到這樣的人生智慧和內心篤定的信念。
不逃避
一個人出生后,馬上就面對幾個無法逃避的問題:一個是死亡,我們向死而生;一個是焦慮,時間流逝,我們無可奈何;一個是各種必須背負的枷鎖,愛情、友情、期待……不能打破這些枷鎖,不可能獲得強大的內心和自由的精神。
《人生的枷鎖》整本小說,渲染完菲利普的悲慘童年,數清楚他脖子上的重重枷鎖,接下來每一章都是在寫他怎樣一點點打破這些枷鎖的。人性是矛盾而復雜的,面對套在身上的枷鎖,有人習慣帶著枷鎖跳舞,有人愿意經歷各種苦難,只為了扔掉枷鎖的桎梏。菲利普擁有可貴的品質,他善于自我否定,也愿意為人生負責,他承擔自己必須承擔的苦難,接受失敗,不遷怒他人。
不逃避,才談得上有一天獲得自由,這樣的自由,才是扔開枷鎖的沉重之后,人生中難得的美好。這才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必須要面對的人生,人生不會是一路順遂,經歷世界,然后能安然面對,才是真正的強者。
超越自卑
自卑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世界紛繁,總有我們無法應付的事情,自卑感就難免會產生。但也有人會破解,比如學習好,就能粉飾自己,當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他們會認為不是自己不能解決,是問題本身有問題。這時候,自卑給掩飾起來,就變成智商上的優越感了。智商的優越感是最單薄的一種優越,因為這個世界能夠不斷進步,智商能起到的作用很有效,靠的還是熱情和專注。
阿德勒給自卑的定義是:當個人面對一個他無法應付的問題時,他表示他絕對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出現的情緒便是自卑情緒。歸根結底,是因為感覺自己能力不足。《超越自卑》是他的思想最成熟時期的作品,他認為自卑情緒每個人都有,認為自己沒有的只是掩飾的好,為了克服自卑情緒,很多人傾向于通過各種渠道獲得補償性的優越感來彌補,但這不是最終的解決方法。
這本書里,阿德勒告訴我們一個希望,只要建立正確的反饋模式,自卑情緒一定是可以克服的,這就像有醫生宣布癌癥是可以根治的了。治愈自卑情緒的過程,就是獲得自信,建立溫和的人際關系的過程,不必強壯強勢,不必假裝脆弱。超越自卑的過程,就是走上了內心理性、強大的路。
苦中作樂
我們的生活中,有太多人在假裝從容和淡定,這是一件挺尷尬的事情,從容、溫和、內心強大,不是書里讀出來的,不是卷子上的分數,一定是從一件件的生活里熬出來的,你的經歷決定了你的心態。內心強大的人,沒有不是從苦澀里長大的。
小說《活著》開頭,寫了福貴老人陪著他唯一的一頭耕牛,他吆喝耕牛勞作時,要同時喊很多頭牛的名字,不為別的,只為了讓這頭牛感覺好點,勞作已然苦澀,就不要讓它再感受孤獨了。看過《活著》的人,唏噓完福貴一生的坎坷之后,一定要記得仔細想想,他現在已經是個可以跟牛逗樂,跟人生開玩笑的老人了。他孤苦伶仃,但最終讓他熬到刀槍不入。
生命很苦,我就一口一口吃完它,直到我能從苦澀中品出一絲絲甘甜,這才是真正的強悍。
喜歡,就分享給你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