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考證是為了就業
而有的人考證
是為了理想
在徐州
就有這樣一位考證達人
40歲的律師秦奮
2014年至今
他5年內已經考了13個證
5年考了13個證,為了借考證的機會學習
秦奮5年來考到的13個證書
今年9月份秦奮還參加了資產評估師考試,如果順利通過,屆時他就擁有14個證書了。
對于最近拿到的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證,秦奮并沒有表現出多少興奮,這個結果對他來說完全在意料之中。
最近拿到的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證
為什么要考這么多證
▼
秦奮2001年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學的是機械專業,第一份工作是在昆山一家公司,兩年后回到徐州,先后換了好幾家單位、N個崗位,但都屬于機械行業。
2015年
秦奮發現工作中經常需要用到財會方面的知識
自己看書學習又很難學進去
同時出于中年危機的壓力
于是就開始報考注冊會計師
因為知道這個證特別難考,他先試著報了一門,沒想到一次就通過了,于是一發不可收拾,走上了考證之路。
注冊會計師考試需要在5年內通過6+1門課,其中的“1”是綜合考試。第一門順利通過后,2016年秦奮一口氣報了5門課,只有一門《審計》沒有通過。
2017年,秦奮的注冊會計師考試只有一門要考,覺得輕松了很多。他在學習經濟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對法律特別感興趣,而且當年盛傳是最后一年不限專業報名司法考試,于是他也加入了司法考試的大軍中。
在同時迎戰注冊會計師考試和司法考試的情況下,僅僅復習了4個多月,秦奮就拿到了法律職業資格證,當年就他辭去了原來的工作,跳槽進了徐州一家律師事務所,主要做民法和商法方面的律師。
秦奮律師從業證書
在從事律師工作的過程中,他經常遇到關于審計、稅務、股權等方面的問題,于是又連續拿下了基金、證券、投資顧問、審計、稅務等相關資格證書。
如何提高學習效率?碎片時間都用上
13個資格證書中,論難度,秦奮認為注冊會計師最難考,但好在有5年的時間可以慢慢復習;論強度,當然要數司考,需要記憶的法律條文浩如煙海,4張考點繁多的卷子,必須一次全部通過。
秦奮清楚記得他是從2017年5月12日開始備戰司考,那時候他被派駐在外地,正好有大塊時間可以復習,每天下班后從晚上7點學習到12點,凌晨4點起床,又一直學習到8點才去上班。每天只睡4個小時。那段時間感覺身體幾乎要被掏空。
“早上和晚上這些整塊時間我都用來學習新知識,另外還有很多碎片化的時間可以利用,比如上下班坐公交車的時候、排隊等候的時候都可以復習一些小知識,刷刷題庫。”秦奮說,其實零碎時間利用起來也是很可觀的,積少成多就能學習不少知識。
為此,他做了很多學習卡片,手機中也下載了很多題庫,只要有空就拿出來看。周末送女兒上輔導班時,等候的家長大多數都在玩手機,只有他在如饑似渴地學習。
在5年的考證生涯中,13個證,一共39門課,秦奮只有注會中的“審計”、專利代理師中的“實務”這兩門課重考了一次,其他都是一次性通過。
多年的學習中,他總結出了一些方法和訣竅:首先是建立知識框架體系;其次是難的問題都可以拆分成若干個簡單的問題;最后一點就是重復+堅持。
在做律師之余,秦奮還在一家培訓機構代會計課,他經常鼓勵那些同學說:“考注冊會計師考的不是智力,而是毅力。”
據統計,注冊會計師每年的缺考率都在60%以上,秦奮那年參加考試時,考場里貼了60個考號,參加考試的只有不到20人。
在5年的考證學習中,秦奮已經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雖然最近不在迎考,他仍然是早上5點半就起床學習到7點,晚上不研究案子的話,基本上也會學到10點半。
在考證中發現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職業目標
人這一生,究竟是為了什么而活著?這是很多人經常思考的問題,但很多人窮盡一生也得不到答案。
秦奮說,在剛剛工作那幾年,他和蕓蕓眾生一樣,每天都是工作、掙錢、養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么。而在考證學習的過程中,他越來越發現知識的樂趣,從而把自己的人生目標確定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除了學習業務方面的書,他還喜歡讀歷史書籍。
在司法備考的過程中,秦奮發現律師這個職業才是最適合自己的,2017年考試通過之后就轉行做起了律師,確立了自己的職業目標——成為一流的商法律師,并繼續為這個目標不懈努力,仍然利用考證的機會來強迫自己學習。
毅力這兩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秦奮認為,如果一個人有了明確的目標,就能夠擁有學習的毅力。
“很多人做專業律師,提倡往‘深度’發展,但我覺得,如果廣度積累不夠,一味追求深度容易鉆牛角尖,而且無法形成發散性思維。”秦奮說,他希望以后在商法律師方面有所發展,積累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識是必要的。比如在取證的時候拿到審計報告之類的東西自己就能看懂,與專業人士溝通的時候毫無障礙,能夠更好地理解證據和案件。
事實證明
學必然有所用
▼
有一次秦奮接了一個民間借貸案,這個案子特別之處在于,它形式上是股權糾紛。而他在學習注冊會計師時,學到過“名股實債”這個概念,于是運用這個概念作為突破點,在訴訟中為當事人討回了幾十萬元的債務,打贏了官司。
之所以參加PETS3考試(全國英語等級考試),秦奮純粹是為了能夠看懂英文原著,因為他覺得翻譯過來的東西總感覺比原汁原味的版本少了點東西。
參加了14場資格認證考試后,秦奮認為自己知識的廣度已經儲備得差不多了,停止考證,現在學習的主要是一些最新的法律及司法解釋、一些司法判例等與工作密切相關的內容了。今年年初他自己定的目標之一是每天最少研究一個判例,現在一直堅持著。
朋友稱他“大神”,女兒受影響成“書蟲”
擁有13個證書的秦奮,被同事和朋友稱為“大神”,很多人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相關的難題,都會向他請教。
“很幸運那時我看到一句話: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當初考注會的時候,我問過很多人,朋友們大多都說,注會難考,很難堅持。我當時仔細衡量一番:每天回家要么看電視、要么玩游戲。如果不考證,幾年之后除了年齡大了幾歲,其他沒有任何收獲。
如果去考證,哪怕考不過,起碼給孩子做了一個好榜樣,并且學到的知識也對工作有幫助。”秦奮說,在他的影響下,11歲的女兒也特別愛看書,成了小書蟲。很多孩子都是在父母的催促下讀書,而他卻在擔心女兒看書看太多對眼睛不好。
在瘋狂的考證與學習過程中,秦奮并未減少對孩子的陪伴。每天晚上,他們父女倆對坐在一張大書桌上,各學各的習,書房里溫馨而又安靜,女兒遇到不會的題目就會向他請教。
如果考證有助于實現你的目標,并且考證帶來的收益又大于它的機會成本的話,那就去考,哪怕全世界的人都反對也堅定地去考。如果不能滿足這兩個條件,哪怕是全世界最簡單的證也不要去考。
全媒體記者 吳云 譚歌
編輯 薇薇 校對 楊慶宇
責編 辛安然 總監 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