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御膳,自清朝建都北京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了,至清朝滅亡,其間有二百六十八年之久。清宮御膳的歷史,是清朝皇帝和皇家人員的飲饌史。作為清宮御膳的技藝,是清宮中歷代廚師勤勞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烹飪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chǎn)。
為乾一隆四十三年七月至九月東巡盛京時所食菜肴(參見《盛京節(jié)次照常膳底檔》)。
選肥鴨一只,治凈(除臟),斬去鴨掌,里外用精鹽(一兩)、紹酒(二兩)、蔥姜汁搓勻,腌約二小時。另將雞肉(一兩)、豬瘦肉(一兩)、魚肉(一兩)、熟火腿(一兩)、冬筍(一兩)、水發(fā)冬菇(一兩)、瘦羊肉(一兩)均切成小細丁,同水發(fā)海米(一兩)一起,用植物油、醬油、紹酒、味精、香油炒熟,成八寶餡涼后裝進鴨腹中,再用細竹針將鴨豁口處別住;然后放入熱油鍋中浸炸至表皮呈金紅色,撈出瀝凈油分,裝入容器中,上籠蒸至酥爛(約二小時)取出,抽出竹針,再裝入盤中即成。
八寶鴨是蘇州地區(qū)的特色傳統(tǒng)名菜,屬于滬菜、蘇菜。但以上海城隍廟上海老飯店烹制的為最佳,故被美食家譽為席上一絕而馳名中外。是用帶骨鴨開背,填入配料,扣在大碗里,封以玻璃紙蒸熟,鴨形豐腴飽滿,原汁突出,出籠時再澆上用蒸鴨原鹵調(diào)制的蝦仁和青豆,滿堂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