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個以開掛見長的國家,無論是火車掛票還是摩托車掛一個連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印度同時還是一個核大國,擁有數量不少的核武器,并且擁有多種導彈以實現核打擊和反擊能力。前段時間印度與巴基斯坦又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沖突,中國也在同一時間獲得了俄制S-400防空導彈系統,出于多方面考慮,印度于2月7日試射了兩枚導彈,目標直指中國與巴基斯坦的反導系統。
此次印度發射的導彈是烈火-1短程彈道導彈和大地-2戰術彈道導彈。兩枚導彈均由印度陸軍戰略部隊發射,按照印度官方媒體的說法,兩枚導彈均為'成功發射'。這兩款導彈戰斗部重量均為500公斤以上,擁有攜帶核彈頭的能力。
烈火-1短程彈道導彈是印度自行研制的一款導彈。這種導彈是一種單級固體燃料火箭,其戰斗部最大載荷為1噸,極限射程為700公里。烈火-1短程導彈在某種意義上是印度烈火導彈家族中地位最尷尬的。其后續型烈火-2中程彈道導彈是整個印度'可靠的最低限度的核威懾'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烈火-2中程彈道導彈的有效射程為2000公里,后繼型烈火-2+的有效射程為2500公里,可攜帶1噸重的核武器。烈火-1短程彈道導彈就是填補烈火-2與大地系列戰術導彈之間的空白而存在的一種短程導彈。這種導彈在設計上是將烈火-2導彈去掉一級,將射程縮短一半,戰斗部并沒有多大變化。
不過相比號稱'布朗運動彈'的烈火-2彈道導彈,烈火-1就可靠的多。主要因為印度在設計烈火-2的時候由于技術儲備不足,尤其是固體火箭發動機方面的技術嚴重不足,烈火-2導彈采用SLV-3型火箭兩發串聯的設計。于是就產出了彈徑比高達20的筷子型導彈,這種導彈在飛行過程中會產生強烈的彈體震蕩。后繼型的烈火-2+采用了更不符合空氣動力學的加強結構方法,結果比烈火-2原版更差。而這個固有震蕩的問題早在一戰時期就已經得到了空氣動力學的標準結果和答案,印度軍工人員犯這種錯誤實數不該。
除了烈火導彈,大地系列戰術彈道導彈也是一種較為尷尬的武器。按照印度軍方的設想,大地戰術導彈是一種能夠快速機動并填補炮兵火箭炮與烈火中程導彈之間空白的一種戰術武器。該導彈的射程為300公里,有效載荷為1噸。從整體性能和武器指標看,該武器的性能與前蘇聯的SS-1飛毛腿導彈較為類似。該武器采用機動發射模式,在印度軍隊序列中屬于戰場支援縱深打擊一類武器。(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