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發布的《2023年世界投資報告》(下稱“報告”)顯示,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下降大背景下,2022年進入中國的FDI增加了5%,達到1890億美元,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高科技行業,且大部分來自歐洲的跨國企業。
報告顯示,中國是對發展中亞洲(Developing Asia)最大的投資者。同時,在整個發展中亞洲,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有關的部門的投資有所增加。
進入中國FDI集中在制造業和高科技行業
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FDI下降12%,至1.3萬億美元,主要由于發達國家的融資和并購交易減少造成的。
報告顯示,放緩的原因包括俄烏沖突、食品和能源價格高企以及債務壓力等,國際項目融資和跨境并購尤其受到融資條件收緊、利率上升和資本市場不確定性的影響。
同時,對實際資產的投資趨勢相對較好,大多數地區和行業的新建投資項目都有所增長。具體而言,綠地投資部分彌補了上述下降趨勢。2022年宣布的項目數量增長了15%,2023年第一季度的數據也顯示出反彈。因此,實際生產性的國際投資的趨勢好于外國投資的總體表現。
2022年FDI流量的下降主要是由發達經濟體跨國企業(MNEs)的融資交易,這些國家的FDI投資下降37%,至3780億美元。實際綠地項目和項目融資數量增加了5%。
在發展中經濟體,FDI增加了4%,達到9160億美元,占全球流量的70%以上,這是創紀錄的份額。發展中經濟體綠地投資項目數量增加了37%,國際項目融資交易增加了5%,這對工業和基礎設施投資前景而言是一個積極信號。
不過,發展中經濟體的FDI增長并不均衡,大部分增長集中在幾個大型新興經濟體。
在亞洲區域,亞洲發展中經濟體的外國投資流入量持平,為6620億美元,仍占全球外資流入的一半以上。但這些流入的資金高度集中,五個經濟體(依次為中國、新加坡、中國香港、印度和阿聯酋)幾乎占了該地區FDI的80%。
其中,在東南亞,新加坡再次創下紀錄,增長8%,達到1410億美元。流入馬來西亞的資金增長了39%,達到170億美元,這是該國的一個新紀錄。對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的外國直接投資分別增加了14%和4%,達到180億美元和220億美元。由于幾項撤資,對菲律賓的FDI下降了23%。
在南亞,流向印度的FDI增長了10%,達到490億美元,該國成為綠地項目公告的第三大東道國和國際項目融資交易的第二大東道國。
流入中國的外資增加了5%,達到1890億美元,主要是在制造業和高科技行業,而且大多來自歐洲的跨國企業。
全球五個最大投資項目中有三個在半導體領域
報告顯示,從行業趨勢上看,基礎設施和面臨供應鏈重組壓力的行業的項目數量不斷增加,包括電子、汽車和機械行業。為應對全球芯片短缺,全球五個最大投資項目中有三個是在半導體領域。而在經歷2020年和2021年的繁榮之后,數字經濟領域的投資放緩。
報告認為,能源領域的投資項目數量保持穩定,暫時緩解了人們對能源危機可能導致化石燃料投資的下降趨勢出現逆轉的擔憂。石油巨頭正逐步將化石燃料資產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和披露要求較低的小型運營商。解決這一問題要求建立新的交易模式,以確保負責任的資產管理。
報告顯示,大型跨國公司的國際化程度——外國資產、銷售和就業占全球總資產、銷售和就業的比例——總體上保持穩定。2022年,海外銷售增長速度快于資產和就業增長速度的趨勢仍在繼續。在前幾年,這是由數字經濟中的輕資產跨國公司推動的,而在 2022年,這是由高能源價格造成的,這提高了石油和天然氣、大宗商品和公用事業的收入。前100家跨國公司的海外銷售額增長了10%以上,而它們的海外資產價值則略有下降。
報告表示,展望2023年,國際商業和跨境投資的全球環境仍然充滿挑戰。盡管影響2022年投資趨勢的經濟逆風有所減弱,但并未消失。地緣政治局勢仍然緊張,近期金融領域的動蕩增加了投資者的不確定性。
UNCTAD預計,2023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將繼續面臨下行壓力。2023年第一季度的初步指標顯示,國際項目融資和并購的趨勢疲弱。
發展中國家急需投資
報告還表示,自2015年《巴黎協定》通過以來,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國際投資增長了近兩倍,但增速在2022年有所放緩,且大部分增長都集中在發達國家。
UNCTAD呼吁向發展中國家提供緊急支持,以幫助其吸引大量投資,實現清潔能源轉型,“這對于全世界到2030年達成氣候目標至關重要”。
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每年需要約1.7萬億美元的可再生能源投資,但2022年其吸引到的外國直接投資僅為5440億美元。相比于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在能源轉型中所需的資金總額也要大得多,其中包括對電網、輸電線路、儲存設施和能源效率的投資。
報告同時指出,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所有部門的投資缺口已經從2015年的2.5萬億美元增加到每年四萬億美元以上。
其中,資金缺口最大的是在能源、水和交通基礎設施領域,而缺口擴大是由投資不足與額外需求這兩方面原因造成。
不過,在整個發展中亞洲,與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有關的部門的投資有所增加。這些部門宣布的綠地項目數量增長了32%,達到921個,主要是因為對可再生能源、運輸服務和電信的強烈興趣。國際項目融資交易的數量適度上升,增加了6%。
而從投資源頭來看,中國仍然是該地區最大的投資者,其次是美國、日本和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