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要略》是我國現存最早論述內科雜病的專著,其中許多論述腎病的內容,對后世的腎臟病治療具有重大影響。現將其治療腎病的內容歸納為十法,分述于此。
一、宣肺解表,發越水氣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第十四》云:“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而)渴,續自汗出,越婢湯主之”。“里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術湯主之”。越婢加術湯:麻黃六兩、石膏半斤、生姜三兩、甘草二兩、白術四兩、大棗十五枚,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惡風加附子一枚,炮。
肺主表,為人一身之藩籬,風邪所受,首先犯肺,肺失通調水道,風水相博水溢脈外發為水腫,屬風水為患。風水特點:①惡風等表證;②脈浮;③全身浮腫以面目為主;④口渴,出汗。風水是指水在皮膚與腠理之間,而以上半身為主,不能用茯苓澤瀉利水來驅逐水氣,經云:諸病水腫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而要用發汗的方法來發越水氣來消腫,故越婢湯用麻黃,生姜發越水氣,病者有口渴和自汗出,說明體內有熱,單用麻黃生姜恐助熱傷津,故配生石膏可佐麻黃生姜之溫,留下發汗發越水氣的功能,使麻黃從辛溫解表發散風寒變為辛涼解表發越水氣。所以越婢湯系治療風水夾熱證。
假如①脈不浮而沉;②惡風的表證也沒有了;③面色萎黃;④全身浮腫以面目為主,小便不利。風水表證已解,水腫不解,內傳脾,脾運化水濕受到制約,此由風水轉為皮水(里水),用戟婢加術湯治之。如果小便自利,而口渴,此是亡津液,就不能用發越水氣的越婢加術湯。
急性腎炎,慢性腎炎急性發作或腎病綜合征伴有惡寒發熱,咽喉腫痛表證,同時伴小便不利和水腫,屬中醫陽水中的風水有比較好的效果。
劉樹民[1]用越婢加術湯干預的慢性腎小球腎炎動物模型中,其腎臟病理片顯示病變較模型組動物輕,電鏡超微結構下觀察可見細胞的細胞膜、細胞核及細胞 質中的細胞器均比較正常。表明越婢加術湯對腎組織具有保護作用,能延緩慢性腎炎的進展。
二、益氣疏風,健脾利水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并治》篇:“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芪湯主之,腹痛,加芍藥?!狈兰狐S芪湯:防己一兩、黃芪一兩一分(去蘆)、白術七錢半、甘草半兩(炒)?!?/span>
與前述風水皆有汗出,惡風,脈浮。但上條之汗出續自汗出,為風從熱化之象,本條汗出是表虛證。前條在表之風邪較甚,故突出惡風在前,本條之風邪已不甚,惡風在汗出之后。前條一身悉腫,本條身重為主,身重為水在表,故本條論述風水表虛證。所以用防已利水,黃芪益氣固表,白術健脾化濕,生姜、大棗調和營衛,甘草和中。
許建平等[2]應用防己黃芪湯合五苓散治療特發性水腫,取得理想療效。張琨等[3]以防己黃芪湯治療慢性腎炎,結果顯示該方具有明顯降蛋白尿效果。
俞氏等[4]研究表明,防己黃芪湯可顯著降低單側輸尿管結扎大鼠血尿素氮,腎小管和腎間質成纖維細胞標志蛋白a-平滑肌蛋白和纖維連接蛋白及基因表達,從而減輕腎間質纖維化。俞東容等[5]研究顯示,防己黃芪湯對慢性腎臟病大鼠模型足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可降低模型大鼠尿蛋白、血肌酐等指標。
藥理研究顯示,黃芪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可顯著促進血清和肝臟蛋白質的合成,并通過改善腎上腺皮質功能從而增強大鼠抗應激能力。防己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抗過敏,抗腎間質纖維化作用。白術具有抗疲勞、抗凝血等多種生物活性,并通過利尿、調節腹膜孔開放等降低肌酐水平。動物實驗證明防己黃芪湯可通過保護足細胞,并可降低大鼠血尿素氮,提高白蛋白水平,顯著降低腎小管和腎間質a-SMA、FN的表達水平,防治腎間質纖維化發生。
三、溫補腎陽,化氣行水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篇:“虛勞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腎氣丸主之”及《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篇:“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飲一斗,小便一斗,腎氣丸主之。”八味腎氣丸:干地黃八兩、薯蕷四兩、山茱萸四兩、澤瀉三兩、茯苓三兩、牡丹皮三兩、桂枝一兩、附子(炮)一兩。
前條論述腎陽不足虛勞證治。腰為腎之外腑,腎陽虛則腰痛;腎氣不足,則膀胱氣化不利,故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故用八味腎氣丸助陽之弱以化水,滋腎之陰以生氣,則虛勞可愈。后條是論述下消的證治。上消和中消大都屬熱,而下消多屬于寒熱皆有,腎為水火之臟,內寓真陰真陽,所以腎陰虛和腎陽虛或腎之陰陽兩虛都可以引起消渴。本條論述的是陽虛的下消證。腎虛陽微,既不能蒸騰津液以上潤,又不能化氣以攝水,故飲一斗,小便亦一斗。用腎氣丸溫補腎陽,以恢復其蒸津化氣之功,消渴可緩解。
近年文獻顯示,金匱腎氣丸常用于腎陽虛型的慢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糖尿病腎病、特發性膜性腎病、晚期尿毒癥屬脾腎陽虛型患者有比較好的療效。該方也可減輕患者因強的松引起的并發癥;并對腎病患者腰痛癥狀具有明顯改善作用。
四、溫陽化飲,健脾利水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避吖鹦g甘湯方:茯苓四兩、桂枝三兩、白術三兩、甘草二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小便則利。
本法論述痰飲和微飲的證治。前條是論述胃陽虛弱,水飲停留,故心下有痰飲,飲邪內阻,則胸脅支滿;清陽不升,則目為之眩。微飲者是指水飲之輕微者,即所謂“水停心下,微者短氣”之證,微飲之病,外證不明顯,僅見短氣,似屬輕微,但水飲內阻,陽不化氣,其本在脾腎,必早為圖治。水飲停留,防礙升降之氣,所以短氣。陽氣不化,則小便不利。但飲邪之成,有因中陽不足水停為飲者,其本在脾,必見心下逆滿,起即頭眩等癥,治用苓桂術甘湯之茯苓利水,桂枝通陽,白術健胃,甘草和中。諸藥全用溫陽化飲,健脾利水。
目前臨床上苓桂術甘湯主要用于腎積水和慢性腎炎符合陽虛水泛型患者。應用該方的臨床特征主要有:頭暈乏力、心悸氣短、水腫少尿、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胸背冷痛。
現代藥理證實苓桂術甘湯主要有利尿,強心及抗炎抗過敏作用。茯苓、桂枝、白術提取物均具有明顯而持久的利尿作用。甘草具有可的抗炎抗過敏作用;桂皮能抑制補體免疫溶血反應,抑制復合體腎炎尿蛋白;茯苓能提高小鼠巨噬細胞的吞噬力,抑制自身免疫疾病的誘發。苓桂術甘湯具有良好的抗炎、抗過敏作用。
五、養血活血,健脾利濕
《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婦人懷妊,腹中疼痛,當歸芍藥散主之。及《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碑敋w芍藥散:當歸三兩、芍藥一斤、芎窮半斤、茯苓四兩、白術四兩、澤瀉半斤,上六味,柞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婦人妊娠腹痛和諸疾病用當歸芍藥散,雖治的不是腎臟病,但從方測證是脾虛濕郁之腎病可以應用。目前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糖尿病早期腎臟病變、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積水等屬于脾虛濕盛,血虛血瘀者。
李曉冰[6]觀察當歸芍藥散對72例糖腎早期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后24小時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明顯降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下降;治療后IL-6、TGF-131、CRP、IL-18均顯著降低。該研究提示加味當歸芍藥散可能通過減低糖尿病早期腎病患者微炎癥狀態保護腎功能,延緩DN的進展。陳寶國[7]用當歸芍藥散加郁金、金錢草、白花蛇舌、甘草,治療尿路結石腎絞痛60例,效果明顯。
六、化飲行水,利尿消腫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渴欲飲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焙汀懊}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宜利小便發汗,五苓散主之”及“假令瘦人臍下有悸,吐涎沫而癲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蔽遘呱⒎剑簼蔀a一兩一分,豬苓三分(去皮),茯苓三分,白術三分,桂枝二分(去皮)。上五味,為末,白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本三條論述水逆證的證治。膀胱氣化失司,下焦蓄水,上逆而胃中也停水,津不上布而口渴,飲水則拒而不納,故水入即吐。若痰飲結于下焦,不從小便而去,但膀胱氣化失司,水無去路,反逆而上行,則吐涎沫而頭眩;水動于下,則臍下悸動沖逆,飲在下焦,當從小便去之,治用五苓散化氣利水。若表邪不解,熱不得泄 ,膀胱氣化受阻,水停于下,津不上布而口渴飲水,治也用五苓散。
現代本方用于腎炎性水腫,腎綜性水腫,糖尿病腎病水腫,心源性水腫,肝性水腫,內分泌失調及特發性水腫屬于膀胱氣化失司引起的水腫都可以考慮應用。劉氏[8]報道,用五苓散加味治療治療慢性腎小球腎炎蛋白尿42例,病程在1年以內至5年不等,結果顯效(服藥10劑以下,尿蛋白轉陰,諸癥消失者)14例,占33.3%;有效(連服20劑以下尿蛋白轉陰者)24例,占57.1%,總有效率為90.4%(其中無效病例的病程均在3年以上)。張氏[9]用五苓散加味治療泌尿系結石癥66例,腎結石6l例(雙腎結石7例,單腎結石40例,腎與輸尿管結石14例),輸尿管結石5例,結石直徑O.5~52.5px。結果:治愈5l例(77.27%),有效10例(15.15%),無效5例(7.58%),總有效率92.42%。
王氏[10]的實驗研究表明,五苓散提取液對腎性高血壓大鼠具有利尿、降壓作用,且不造成電解質紊亂。高氏[11]研究發現,五苓散可明顯降低血管內皮素水平,提示其可通過降低血尿酸水平而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喻氏[12]等觀察茵陳五苓散預防及治療給藥均能抑制高脂模型大鼠血清總膽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含量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HDL-C)比值的升高。
七、淡滲利水,滋陰清熱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并治第十二》:“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豬苓湯方:豬苓(去皮),茯苓,阿膠,滑石,澤瀉各一兩。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渣,內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本條論述水熱互結,郁熱傷陰的小便不利證治。脈浮發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是水熱互結傷陰之候,故用豬苓湯利水滋陰。方中二苓、澤瀉、滑石淡滲利水兼清熱,阿膠滋陰潤燥,使水去熱無所附,津復口渴亦止。
現代多用于陰虛水腫或。陳明[13]統計的106例醫案中,豬苓湯所治疾病絕大多數為泌尿系統疾病,排在前五位的是:泌尿系統結石、慢性腎炎、慢性腎盂腎炎、乳糜尿、腎盂積水。吳益仙[14]以豬苓湯為主加味治療老年性癃閉60例,治療結果顯示,痊愈(夜尿次數少于2次,排尿通暢)56例;好轉(夜尿次數減少,點滴排尿癥狀消失或減輕)3例,無效l例。
全世建,熊曼琪等[15]通過實驗發現豬苓湯能有效地抑制系膜細胞增生,減緩腎功能的損害。張狀年,劉華東等[16]用梔柏豬苓湯治療大鼠實驗性急性腎盂腎炎模型,發現梔柏豬苓湯能夠迅速改善局部炎癥,且能有效地抑制患鼠尿液及左腎組織中細菌的生長。陳明,郭選賢[17]研究發現,加味豬苓湯復方大鼠血清能抑制經LPS誘導MC中IL-6蛋白質的分泌,在分泌的高峰其抑制作用更加顯著,且呈劑量依賴關系,提示本方抑制系膜細胞增生可能與抑制系膜細胞自分泌IL-6有關。
八、活血化瘀,消癥利水
《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謂:“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后斷三月壞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惫鹬蜍咄璺剑汗鹬Α④蜍?、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藥各等分,右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本條論述婦人癥病治療。以方測證桂枝通陽活血,茯苓利水消腫,丹皮、桃仁破瘀消癥,芍藥和血。諸藥合用于血瘀水腫。現代用該方治療對糖尿病腎病、慢性腎炎、紫癜性腎炎、尿路結石等。
藥理研究發現,自發性糖尿病模型大鼠給予桂枝茯苓丸后,腎功能相關指標得到了明顯改善。此外還有研究表明桂枝茯苓丸[18]對于慢性高血糖狀態引起的氧化應激、糖化反應以及多元醇途徑被激活等均有抑制作用。
桂枝茯苓丸組方成分具有抗炎,降低全血黏度,增強紅細胞變形能力,改善紅細胞凝集狀態,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對紫癜性腎炎中的孤立性血尿型或孤立性蛋白尿有較好的療效[19]。
九、溫陽化瘀,利濕解毒
《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并治第十八》:“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薏苡附子敗醬散方:薏苡仁六十分、附子二分、敗醬五分,右三味,杵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主治營氣郁滯化熱兼陽氣不足之證。
該方原用于熱毒結聚,陽氣不足的腸癰化膿。腸癰主要指表現為腹部皮膚緊張隆起如腫狀,但按之柔軟之病癥。臨床上辨證為陽虛寒濕證可以用薏苡附子敗醬散化裁治療,尤其是寒濕重陽虛輕的病證。如復雜性泌尿系感染、慢性盆腔疼痛等病。
彭金詠[20]對薏苡附子敗醬散的藥效物質基礎研究表明,薏苡附子敗醬散活性組分的體外實驗顯示其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和抗氧化活性。趙士魁[21]臨床研究發現該方對慢性腎盂腎炎有卓效。蘭洪英等[22]報道,運用薏苡附子敗醬散合用青霉素治療腎膿腫有效。
十、溫陽散寒,瀉下冷積
《金匱要略·腹滿寒疝宿食病脈證治第十》篇:“脅下偏痛,發熱,其脈弦緊,此寒也,以溫藥下之,宜大黃附子湯。大黃附子湯:大黃三兩,附子三枚(炮),細辛二兩。”
該方具有溫陽散寒、瀉下冷積之功,為溫下劑的代表方。臨床研究發現,大黃附子湯可改善慢性腎功能不全、尿毒癥、急性腎功能衰竭、糖尿病腎病等疾病相關癥狀。龐莉等[23]采用大黃附子湯加減治療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30例,結果顯示治療后患者BUN和Scr明顯降低。彭保等[24]將45例尿毒癥患者隨機分組并分別給予大黃附子湯和西藥治療,結果顯示中藥組有效率為80.9%,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呂宏義等< span="">[25]用大黃附子湯隨證加減治療糖尿病腎病,2-3個療程后,24h尿蛋白定量較治療前減少40%以上,FBG、BUN、Scr等均有明顯降低。
大黃的主要有效成分為蒽醌衍生物,其中的大黃素、大黃酸對腎臟有保護作用,大黃鞣質抑制體內蛋白質的分解、減少腸道吸收氨基氮,從而降低血尿素氮和肌酐;細辛具有解熱鎮痛、抗風濕、抗變態反應、抗菌抗炎等作用,還可抑制腎病變大鼠尿蛋白的排泄,并可改善血清生化指標。
筆者總結了《金匱要略》治療腎病疾常用方藥,按其頻次,排列如下:甘草(123次)、生姜(68次)、麻黃(54次)、茯苓(53次)、大棗(52次)、芍藥(49次)、大黃(46次)、附子(46次)、白術(33次)、當歸(31次)、黃芪(21次)等。腎臟疾患在中醫多屬“水腫”、“淋證”、“關格”、“虛勞”、“癃閉”、“消渴”等范疇,仲景用藥顧護肺脾腎基礎上予以利水,以腎為本,辨明主癥與兼癥,值得后人詳辨慎思。
參考文獻
[1] 劉樹民, 張暉, 劉永林, 等. 越婢加術湯對慢性腎小球腎炎動物模型的治療研究[J]. 中國實用醫藥, 2010, (36): 157~158.
[2] 許建平, 陳素霞, 吳荔芬. 防己黃芪湯合五苓散治療特發性水腫58例[J]. 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2008, (10): 25~26.
[3] 張琨, 孫莉君, 劉春梅, 等. 淺談防己黃芪湯治療慢性腎炎[J]. 中外醫療, 2009, (25): 90.
[4] 俞東容, 楊汝春, 李建秋, 等. 防己黃芪湯對單側輸尿管梗阻大鼠腎組織TGF-β_1、BMP-7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 2011, (12): 1041~1043.
[5] 俞東容, 楊汝春, 林宜, 等. 防己黃芪湯對阿霉素腎病大鼠蛋白尿及足細胞病變的影響[J]. 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 2009, (04): 295~298.
[6] 李曉冰, 謝忠禮, 趙云芳. 厄貝沙坦聯合加味當歸芍藥散對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相關炎癥因子的影響[J]. 時珍國醫國藥, 2013, (06): 1447~1448.
[7] 陳寶國. 當歸芍藥散加減治療尿路結石腎絞痛60例臨床觀察[J]. 江西中醫藥, 2006, (02): 28.
[8] 劉中偉. 五苓散加味治療急性腎小球腎炎50例[J].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07, (06): 52.
[9] 張廷偉, 伏開培. 五苓散加味治療泌尿系結石癥66例[J]. 廣西中醫藥, 2002, (06): 30~31.
[10] 王元飛, 劉舫. 五苓散的現代藥理實驗研究與臨床應用概述[J]. 環球中醫藥, 2010, (01): 70~72.
[11] 高展翔, 黃海, 王紅妹, 等. 加味五苓散對高尿酸血癥大鼠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J]. 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0, (02): 68~70.
[12] 喻嶸, 吳勇軍, 周衡. 茵陳五苓散對高脂蛋白血癥及其脂質過氧化影響的實驗研究[J]. 中醫雜志, 1997, (02): 104~107.
[13] 陳明. 豬苓湯證106例驗案統計分析[J]. 中國醫藥學報, 1998, (02): 29~32.
[14] Loo J A. Statistics of Chi-square: X2[J]. Journal of Statistics, 1991, 63(21): 2488~2499.
[15] 全世建, 熊曼琪, 陳瑞春. 豬苓湯對Thy-1大鼠腎炎模型相關細胞因子及基因表達作用研究[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01, (04): 44~46.
[16] 張狀年, 劉華東, 楊舜民. 梔柏豬苓湯治療大鼠實驗性急性腎盂腎炎模型的研究[J]. 國醫論壇, 2000, (03): 45~46.
[17] 陳明, 郭選賢, 楊相助. 加味豬苓湯對腎小球系膜細胞中白細胞介素-6產生的影響[J]. 中國醫藥學報, 1999, (04): 21~22.
[18] 柳曉玲. 桂枝茯苓丸對糖尿病腎病的作用[J]. 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 2003, (06): 353.
[19] 曹惠云. 桂枝茯苓丸在日本的研究與應用[J]. 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 2003, (02): 78~81.
[20] 彭金詠, 范國榮, 吳玉田. 白花敗醬草化學成分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 2006, (02): 128~130.
[21] 趙士魁. 薏苡附子敗醬散的臨床應用[J]. 上海中醫藥雜志, 1984, (06): 20~21.
[22] 蘭洪英, 薛秀榮, 林淑芬. 薏苡附子敗醬散合用青霉素治療腎膿腫1例[J]. 中西醫結合實用臨床急救, 1999, (06): 10.
[23] 龐莉, 張小斌, 張渭. 從瘀辨治慢性腎功能不全臨床觀察[J]. 現代中醫藥, 2003, (01): 31~32.
[24] 彭保, 李雄根. 大黃附子湯加味治療尿毒癥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國中西醫結合腎病雜志, 2000, (02): 106~107.
[25] 呂宏義, 鄒蘊玨, 安玲. 加味大黃附子湯治療糖尿病腎病30例[J]. 中國民間療法, 2002, (08): 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