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音頻可在喜馬拉雅搜索:張德芬空間
真愛的目的不是要讓你開心,
而是要透過撕裂你的心,讓你的心變得更寬廣,
好讓你那些不真實的結構得以融化,
這樣你才能再次回到那美妙的源頭。
——杰夫.艾倫
去年,聽95歲的薩爾瓦多.米紐慶談家庭治療,他說: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去反思的歷程,但成為一個家庭治療師就必須去反思。作為結構派家庭治療開山鼻祖,一個見證過無數人婚姻走向的治療師,他面對鏡頭談起與妻子66年的情感點滴,仍讓人不禁動容。
如今,妻子先他一步離世了,他現在的功課是重新學做一個單身的男人,而作為一個高齡的老人,這是一個不容易的挑戰。他的生活,時刻帶著反思的經驗。
不管是面對戀愛還是婚姻,我們的一生總會被許多無法預知的功課充斥著,而未來總是面臨很多的不確定。
這讓我想起杰夫.艾倫在他的《親密關系的秘密》中譯版發布會上,講訴與妻子蘇珊30年親密關系的秘密,并笑稱:我年輕的時候,沒有人相信,我能30年維護一段這么完美的婚姻關系,然而現在,我已經是一名爺爺了。
如今,我們可以從《親密關系的秘密》一書中去感受他對這30年情感經歷的回顧,看到他對所經歷過的迷惑、歷練和時間考驗的反思,最終提煉出的關于親密關系的真知灼,相信每一個閱讀此書的人,都無法逃開去自己的心里尋找答案:在愛情深處,究竟藏著什么?
進入愛情,正是療愈自己的開始
電影《殺手不太冷》
很多人覺得對于愛情來說,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人。實際上,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無論你隱藏得有多深,過去經歷中被壓抑的創傷,都會在日益親密的關系中被激活。你可能愛上一個看起來并不適合自己的人,這正是療愈自己的開始。
我聽到有女性講,好像一生都沒有真正去愛一次,當他們遇上一份感覺有愛的感情時,又會有各種艱難,感覺到極度不安全,伴隨著焦慮、恐懼和猶豫不定,讓她們無比煎熬。這時,大多數人的最常見的思考是,我是不是遇上了一個不適合的人,該不該結束這段感情重新選擇?
愛的投注是一種很復雜的體驗,既帶有強烈的興奮感,又會因現實的不滿足產生失望感。身處在熱戀中的人,既離不開這樣的興奮感,又對出現的失落感到十分害怕,既想付出更多,又害怕付出過多。
所有讓人感覺兩難的愛,都是理解自己和修復自己的入口。正是這樣的親密關系,激活了我們過去經歷中的創傷,我們才感覺到陷入了進退不得的境地。如果要急于找到出口,或許不太容易,但若嘗試在痛苦中去了解自己,就開啟了真正的自我療愈之旅。
我曾經遇到一些用忽視自己需要來逃避進入愛情的人,看起來她們會選擇一個自己也不看好的人,以為既然不夠愛,就沒有為愛痛苦的風險。實際上,如此屈就,也是潛意識的一種安排。看起來似乎我們既不挑剔也不任性,實際上對于任何選擇,我們的潛意識都十分清楚。
情感選擇是以一份給自己的答卷,你可以欺騙別人,卻無法對潛意識蒙混過關。我們能做的,就是嘗試在愛中去體驗和反思,做好準備去理解自己、療愈過去。
矛盾沖突,亦是一種關系的平衡
杰夫.艾倫在書中分享他閃爍著個人智慧的回答,當有人問他:我能夠做一件什么事情,就可以加速個人成長和帶來幸福快樂呢?
他的答案是:接受你不一定是對的。當你了解的越多,就會更清楚知道的一切非常有限,關系的轉折點在于我們不再堅持自己的立場。
這讓很多人迷惑的是,不再堅持立場,是否就是放棄自己的思考,并不是這樣。
不再堅持自己的立場,是不再一味地覺得,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
不再堅持自己的立場,是不再固執地以為,自己所有的痛苦都是對方造成的;
不再堅持自己的立場,是不再苦苦埋怨,追問對方為什么依然沒有變化。
在婚姻咨詢中,很多人想問:怎樣讓對方改變?其中不乏有一些人做了很多努力,對方依然沒有任何改變。
當關系在以一種特定的模式進展,不管雙方是否滿意這一段關系,或者關系里存在多少矛盾沖突,關系的呈現有雙方意愿的參與,存在即是一種平衡。
韋恩.戴爾博士有句名言:當你改變對事物的看法,你所看到的事物也會改變。
若希望關系有改變,最好的辦法是先從自己開始打破這種堅固的平衡,再重建新的平衡。先改變自己,對方自然會改變,這為很多陷入情感對錯拉鋸的關系指明了新的方向。
需求滿足,源自于自己而非他人
曾經有個妻子跟我講,經過幾段婚姻,從沒有遇到過適合自己的人,這一次才新婚不到一個月,又想離婚了。
她說:我跟他們講得很清楚,我單親家庭長大,童年缺少關愛,沒有安全感,可是他們還是不會主動關注我的感受,我只想找一個能懂得自己的人,卻不知道為何這樣難?
我問她:如果感覺他不夠懂你時,你會怎么辦?
她說:我會讓他清楚我的需要,如果談了之后他還是無法滿足我的需要,我就會很生氣。他卻總覺得我動不動就生氣,是一種控制她的表現。
為什么總覺得對方有滿足自己的義務呢?這估計是我們在親密關系中最常見的錯誤認知。這樣,當需求不被滿足時,就會感到痛苦、孤單和絕望。
控制是源自于需求的未被滿足,同時內心的恐懼,讓自己不得不抓緊對方來滿足自己。
愛的自由,源自于我們既可以自己滿足需求,也可以找別人幫忙。
而愛的控制,源自于我的需求沒辦法靠自己完成,所以我必須要你來替我完成,我可以為此犧牲自己的付出。
若對方的反應讓自己失望,呈現出的另一個極端是,當我只能靠自己時,我就不會再對你抱任何期望。
杰夫.艾倫說:真愛的目的不是要讓你開心,而是要透過撕裂你的心,讓你的心變得更寬廣,好讓你那些不真實的結構得以融化,這樣你才能再次回到那美妙的源頭。
當我們的內心因為控制而變得緊繃,那隨之而來撕裂的疼痛,卻可以幫我們看到關系中更寬廣的可能。沒有控制的愛會更美好和自由,學會放手,你才能看到自己擁有什么,在愛中得到了什么。
愛情深處,藏著成就自己的最大可能
作家羅伯特·施瓦茲說過:苦難不是人生的目標,但它是一個靈魂成長必須面對的挑戰。
擁有一段美好的親密關系不是人生的最終目的,但它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體驗的延續,它讓我們無論終將會經歷什么,能始終堅信自己值得被好好珍惜。
當愛情的意義可以被自己理解和懂得,我們就會多一些真實的體驗,少一些理想化,宛若重獲新生,在愛情里盡情擁抱所有的人生可能。
這時,你會發現所有發自內心的愛,都會以另一種意義重新回到自己身上。你越能勇敢去愛,就越能在愛中成就自己。
情到深處,倘若關系里的意義可以被升華,關系就會因圓滿變得不朽。請記得杰夫.艾倫的這句話:在愛情中,最美好的不是兩情相悅,而是因為兩情相悅,你遇見了最美好的自己。
···